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娱乐_评论专区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光明日报


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引发文艺界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3月16日 14:22 光明日报

  保尔这位英雄的名字,为什么听起来虽很遥远却绝不陌生;不让生命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这种已然平淡的字眼,为什 么在今天再一次动人心魂;一部并非出自大文豪之手的文学作品,只是一个普通人所讲述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什么过 去了半个世纪我们仍然觉得其生命力健旺……

  中央电视台最近正在播出的中国版20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在 文艺界引发深刻的反思。

  “保尔又一次感动了我们”

  “这是一位英年早逝的青年作家创作的一部生命久远的有特殊影响的作品;这是一位有着特殊经历的乌克兰英雄用文 字拷贝出一位特别可爱的英雄保尔形象;这是一部有坚定信念的中国艺术家为了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活化了一位异国英雄的电视 史诗。”国家一级编剧、因创作电影《蒋筑英》、《离开雷锋的日子》等多部影片而屡获大奖的王兴东观看电视剧《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时兴奋异常,他说保尔真正地感动了中国观众,也感动了自己,认为这是继《红岩》、《突出重围》之后又一部描 写英雄成长,再现英雄形象,展示英雄壮举,弘扬英雄气概的好作品。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张锲欣喜地谈到,从小说的出版到现在的电视连续剧,已经过了大半个世纪,但今天看来 仍然引起很多亲切的回忆,重新点燃了我的理想主义火花。保尔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楷模,他曾激励我们度过青春年代。我们是 唱着俄罗斯的歌曲,读着俄罗斯的文学作品参加革命的。我初读这部小说是在我刚刚参加革命的解放战争时期,当时的条件很 艰苦,与保尔生活的时代有相似之处,所以他的思想感情和斗争经历就很容易和我们产生共鸣。保尔那种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牺 牲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是我们那个时代青年人的精神动力。保尔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不仅激励了俄国 青年,也激励了众多的中国青年,这部作品在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影响。

  “保尔、朱赫来、冬妮娅和丽达等不管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人物形象,始终在我们心里萦绕着,这就是厚重 文学作品的巨大精神力量和永久魅力。解放初期,我国还先后出现过‘中国的保尔’式的人物,像写过《把一切献给党》的吴 运铎等。这次电视剧中保尔的扮演者和当时我看到的中译本封面上的形象是相当吻合的。”著名作家韩静霆同许多作家一样, 在观看这部剧时浮想联翩。

  “人类精神文化史的活化石”

  保尔的精神永存,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了人类精神文化史上一块独特的活化石。

  文艺工作者不能混同于普通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必然地要肩负起历史的重载。普通人可以没有历史感或者使 命感,而文艺工作者不能没有。笔者最近在文艺界各种不同的场合,听到最多的是作为作家、艺术家反思自身如何在社会精神 生活更好地发挥积极的作用。

  许多文艺工作者谈到,作为作品中的青年英雄形象的保尔,与作为生活中的英雄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虽然是同一个人 ,然而作品中英雄形象的生命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作家的生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家在用英雄主义的情怀、理想主义的信念 孕育了这位不朽的乌克兰英雄——保尔。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邓友梅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在3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时 期就开始有中译本。

  1944年前后天津、上海、北京等地有了租界出版的译本,13岁我在天津书店里见过这部书,书的封面是锤子、 石头和火花,所以真以为是一部炼钢铁的书。后来我到了解放区才开始读本书。在那样一种历史时期,这部书影响了当时一大 批青年走上抗日前线和革命道路。它对我国青年树立崇高理想,从艰难困苦中冲出去,树立正确人生目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河北青年作家关仁山说:我也赶上了“文革”,由于出身不好,当不成红小兵、红卫兵。在逆境中,是《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牛虻》、《第八个是铜像》等书籍和其中的人物激励着我度过那段岁月,他们使我奋进,使我获得精神的韧力。 今天我能够自觉地去吃苦,自觉地关注老百姓的生活,自觉地反映人民的甜酸苦辣的责任感,应该说,与青少年时代的这种阅 读是分不开的。在传统文学观里,文学是经天纬国之大事,因此中国有责任感的作家们不但会把文学创作当成一种艺术的选择 ,而且也同时把它作为一种人生的选择。在文学与人生紧密结合的情况下,卓有成就的作家们抒写出了壮阔的文学画卷,理想 主义情怀、英雄主义精神大行其道。一些文艺工作者回忆起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文学长廊时,显得格外兴奋。他们如数家珍似地 开列出一大批被称为“红色经典”的长篇小说,像《铜墙铁壁》、《新儿女英雄传》、《红日》、《林海雪原》、《保卫延安 》、《三千里江山》、《青春之歌》、《红旗谱》、《烈火金钢》、《铁道游击队》、《红岩》。他们认为,这些新中国文学 前三十年经久不衰、极获赞誉的红色经典令人难忘,这些辉煌的作品与《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起映入广大读者的 视野。而到了世纪之交的今天,文坛艺苑的繁荣景象更是令人欢欣,它们以时代之声呼唤人民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张锲说:“文艺作品有教育作用,有认识、审美、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我们曾在一段时间内只突出强调它的教育作 用,这是对文学简单化的理解,这是偏颇和不妥当的。但是完全否认文艺作品的教育、认识作用,只看到它的娱乐功能也是不 全面的,同样不利于文学艺术的发展。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是有力度的,对人的思想、灵魂产生震撼的。尽管时代不同, 但它们不会随着时光消逝而失去光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能放弃精神家园”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的日子里,许多文艺工作者心中有喜悦,也有隐忧。喜悦的是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党 的文艺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始终没有偏失,主流文艺家们肩负的使命感丝毫没有丢失;说到隐忧,一些文艺工作者 对当前某些不健康的文艺现象提出批评。

  王兴东说:“我在寻找那些不朽与速朽的作品之间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我们有些影视作品刚刚拍出,就没有人看了,甚至有些永远成了压库存品。应该看到在商品大潮中,文艺创作 上的世俗化现象涌起,讨好观众的庸俗化情节泛滥,有的作品就只为了博观众一乐,哗众取宠,毫无思考品味,还有一些急功 近利的作品,神侃于象牙塔中,没有生活支撑,没有真实生活的体验,那些取媚于世俗的作品有意远离和淡化英雄主义题材, 这样浮躁的创作心态产生的作品必然会是速朽的命运,这是不是创作的一种悲哀。”

  许多文艺工作者谈到,一度文学写作与艺术表现的个人化现象值得深思,这种个人化的表现就是私密性、极端的个人 体验、充满游戏精神等。另外,文艺的基本价值受到质疑,意义被消解,审美功能被忽视,可以随意嘲笑责任、道德和理想, 他们听从的只是自己的召唤。

  畅销书、排行榜、争奖戏、首发式、研讨会、签名售书……都在争先恐后,对比以往曾经有过的文艺禁锢的史实,我 们的确获得了宽松的自由度,然而,某些文艺工作者似乎缺乏自制。面对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播出,作家们认为, 作品铺天盖地而精品寥若晨星的文艺现象,至少告诉我们,经过岁月激荡后积淀下来的,体现在文字中的艺术的金子,应是作 者从最宽广的人文思考出发,经过艰苦卓绝的艺术探求而最终浓缩成的精神食粮。如果失去了对人、对民族群体最本质的思考 ,作品只能是浮泛和迎合。

  “艺术的生命力最为可贵”

  如何看待文艺作品的生命力,是许多文艺工作者在观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不断追问的。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 著名作家高洪波说:“保尔对革命、对事业那种奋不顾身、勇猛奋进的斗士姿态,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会随着苏联的解 体而消逝,这种精神在人类文化史和文学史上都会留下一笔,就像一块珍贵的化石一样,时间愈久愈珍贵。”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完全可能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表现的。我们这类作品不少,但有些既不生动也不感人 。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成功足可以借鉴,许多文艺工作者对此深有感触。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词作家陈晓光说:“我 们有些作品长于说理,缺乏形象的征服群众的艺术魅力,以致本来在生活中非常感人的事迹,转换成文艺作品后却不那么感人 了。不谈艺术性,只谈思想性,作品就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看来如何让一部思想性很强的作品使得群众乐于接受,仍然是我 们一门不能缺课的课程。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要有生活,有了生活,你才可以寓哲理、理想、信念于生动的情节和形 象之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思想性政治性都很强,但这些都是在感人的艺术形象中出现。所以里边有很多哲理性的警句都 被几代人当成了人生的座右铭。我在青少年时代就把这些话恭敬地抄录在日记本上赠给好友。当前,我们的时代每时每刻都有 先进人物和激动人心的事件涌现,我们应该有效地给广大群众以潜移默化的作用。”

  文艺作品必须铸魂

  邓友梅先生认为,这部俄苏文学作品在我国至少影响了两三代人。

  这次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很受欢迎,说明读者既需要多彩多姿的文学作品,也需要鼓舞人、摧人奋进的作品。 目前,我们的创作环境是解放以来最好的时期,双百方针贯彻得好,作家和读者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作品进行创作和阅读。在 主旋律和多样性这两个方面,我认为现在主旋律的东西似乎倒是少了点。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大受欢迎,说明 广大观众还是喜欢有理想、有道德感染力的文学作品的。这对我们的创作是个启发。

  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陈国星在接受采访时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东西,当我成为一名 电影工作者后,我应当给观众多少东西一直是心头须臾不离的东西。从我拍摄的《孔繁森》到前不久拍摄了影片《横空出世》 ,通过观众抢上台来跟我拥抱的劲头,从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从他们抱着演员流出的热泪,使我感到这类作品不是多了,而 是少了。他们把这些作品看成精神寄托。电影经济虽然十分严峻,但这些热情的观众让我明白了比钱更重要的命题。”

  中国正进入一个伟大的改革时代,而这个时代造就和涌现着许多看起来很平凡的英雄,正是这些像保尔一样的英雄支 撑着共和国的精神大厦,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王兴东动情地说:“虽然我们大多数作家不能像张海迪那样成为奥斯特洛 夫斯基式的非凡作家,但是,我们可以像他们那样去走近英雄,理解英雄,让英雄的情感摄入我们的视野,不被人们遗忘才对 。”


相关报道:《钢铁》成为主旋律精品
相关报道:听“保尔”说“钢铁”
相关报道:梁晓声细说《钢铁》幕后纷争缘由
相关报道:中国电视“大炼钢铁” 苏联小说再度走红
相关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幕后起纷争
相关报道:中国版《钢铁》昨晚首映 观众称挺有味儿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娱乐_评论专区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