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娱乐_评论专区 >精品购物指南 > 新闻报道
精品购物指南


综述:海外电影--动人的故事在传说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月3日 16:08 精品购物指南

  电影诞生,使全球的人们可以在白色的幕布前关注彼此的生活,浩瀚的世界因此而缩小, 不同种族、不同肤色 的人们因此而熟悉。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各类的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海外影片 甚至片中的主要人物在 当时的观众中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至今激荡人心。可以毫不夸张地 说,每一部海外影片进入中国市场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 说头……

  海外电影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进入中国,由于电影的杂耍特性,特别是当时政府的腐败 无能,使其显示出强烈 的商业色彩。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海外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的“梦 幻”产品纷纷“自由”而至,如《出水芙蓉》一类风靡 海外的影片,几乎同时在中国的大都 市抢滩。此时,在市场上出现了专映国产片和欧美片的院线雏形。那时的中国电影市场 ,海 外电影无论数量还是内容似乎都无人问津,泥沙俱下,玉石同焚。

  “教育”的阵地感人依旧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中期,电影不但作为“团结群众、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 力武器,而且与体育一 样也成为外交的一种手段。因此,海外电影的进口也有着明确的原则。 解放初期,欧美列强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实施全 面封锁,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合作是中国的立场。在共产主义的大旗下同苏联“老大哥”的脚步和身影自然而然地贴得很紧,在 广大 观众的视野中   《列宁在十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保尔?柯察 金》、《夏伯阳》、 《乡村女教师》等一大批影片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为创建社会主义奉献毕 生精力的革命导师列宁,以钢铁般的意志铸造自 己、实现崇高理想的保尔,为了下一代而献 身教育事业不惜远赴遥远的西伯利亚的乡村女教师……这些鲜活的理想主义者、 革命者的形 象深深地感染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在这段历史时期,值得一提的还有印度影片《流浪者》,感动人们的不仅仅是两个年轻 人的爱情故事以及那首 略带一点嬉皮风格的《拉兹之歌》,更为重要的是影片控诉、批判了 一个“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 黑暗社会。拉兹的命运赢得了一个时 代的同情,也为印度电影进入广阔的中国市场拉开了帷幕。

  随着50年代末中苏关系的恶化,特别是“文革”中毛泽东对国际形势阐释了“三个世 界”的理论。70年代 ,海外影片由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阵营成员唱主角外, “第三世界”国家的影片也走进我们的银幕。

  阿尔巴尼亚的《广阔的地平线》、《海岸风雷》、《脚印》、《第八个是铜像》,让我们的电 影观众明白了什 么是电影的真实;朝鲜的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让我们饱尝严肃的阶级斗 争和“文化大革命”锤炼的电影观众,又一次欣 赏到惊险题材的魅力;看到《卖花姑娘》、《金 姬和银姬的命运》,人们僵硬的内心变得柔软而泛起丝丝温情。现在30岁 以上的人几乎都曾 拎着板凳在操场上,或坐在简陋的影院里为这几个朝鲜姑娘的悲惨命运而泪流满面;而在《鲜 花盛开的 村庄》、《摘苹果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国家不一定充满阶级斗争的社会主 义建设和充满笑声的日常生活。

  清新的『海风』缕缕不绝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左”的思想开始被否定,海外电影的进口尺度也有所 松动,电影作为“ 外交大使”的作用逐渐弱化。如果说过去是以国别作为我们一个重要衡量 标准,那么从这时起,第二世界和资本主义国家的 电影也有限度地进入中国,但内容多限制 于名著改编的电影如英国的《简爱》、《孤星血泪》、《雾都孤儿》,意大利的《 巴黎圣母院》, 法国的《悲惨世界》,有的深刻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如英国的《百万英镑》、《尼罗河上的惨案》, 意大利 的《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可以说,到90年代初,海外电影与我们的电影观众 是一个全面的沟通和交流。

  一直以“侵略者”、“鬼子”的形象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民族随着《望乡》、《追捕》、《生 死恋》等一批 影片的引进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之外的日本人。《望乡》中被拐卖到南洋为妓的 阿琦婆;《寅次郎的故事》中永远以达观和诚 实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寅次郎。《人证》通过母亲 杀死自己与美军士兵的混血儿子事件对于战争、种族、人伦的深入探讨;而 《追捕》《生死 恋》则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之美、爱情之美。也正是这两部影片的男女演员:高仓健、中野良 子、粟原小眷 开启中国观众对外国影星偶像崇拜之先河。而其中的高仓健风头尤甚,在此后 十余年的时间里为广大影迷津津乐道,“中国 为什么没有高仓健这样的男人”一类的讨论成 为众多媒体的热点话题。高仓健,一位来自日本的偶像,多少中国男人的榜样 、女人的梦想。

  同时,其他国家的影片也渐次登陆,《冷酷的心》、《叶塞尼亚》让我们看到了墨西哥女 性率直的个性、坚贞 的爱情;罗马尼亚《沸腾的生活》、《橡树,十万火急》、《勇敢的米哈依》 至今令我们记忆犹新;来自南斯拉夫的《瓦尔 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则再现了在战火纷飞 的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欧战场上,南斯拉夫人用鲜血和生命争取自由、尊严和 独立的悲壮历程。

  在这个阶段中,香港也开始为内地观众熟悉,《屈原》、《生死搏斗》、《审妻》、《画皮》、 《巴士奇遇结 良缘》、《少林寺》让我们开始积累商业电影的点滴经验。值得一提的是,一个 在“文革”时期的概念里关于压迫、欺凌、 霸占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竟被香港电影人 演绎得妙趣横生、风情万种。仿佛从那时候起,观众才知道一个故事可以有 多种讲法,人们 也记住了那个漂亮的秋香的扮演者陈思思。那部电影就是《三笑》。

  鲜活银幕 娱乐为先

  80年代中后期,美国不再是“冷战时期”中的头号敌人,中美关系的缓和、升温首先 从文化事业开始。卓别 林的《摩登时代》、《城市之光》、《淘金记》等无声片向我们展示了一 代天才的善良、智慧与幽默,那个孤独的流浪汉总 是让我们笑中含泪、泪中带笑。此后,以美国影片《第一滴血》、《超人》、《霹雳舞》,英国影片《三十九级台阶》、《海 狼》、《野鹅敢 死队》,法国影片《佐罗》、《虎口脱险》为代表的商业片给我们以全新的审美体验和娱乐感 受。看这些 影片我们不再一味沉重地思考,而更多的是因娱乐而上瘾。

  《佐罗》中英俊、潇洒的阿兰?德隆迅速与高仓健比肩而成为一代年轻女性的偶像;《爱 情的故事》、《罗马 假日》、《魂断蓝桥》让我们缠绵于好莱坞的爱情之中;《冰峰救险队》通 过一个舍己救人的故事证明了爱人之心世界皆有 ;而《霹雳舞》则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形体语 言展示了人的活力与朝气。

  回顾整个80年代,海外影片有力地刺激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人们的生活又是如此 地需要刺激和改变。二 者的互动推动着电影行业乃至文化行业的飞速发展。

  “进口大片”烧热一片冻土

   

  进入90年代后,进口影片渐渐由盛而衰,至90年代前期,除了一部台湾影片《妈妈, 再爱我一次》掀起了 一次市场波澜,能在全国引起轰动和关注的进口影片越来越少。其原因 一方面在于文化消费多元发展使观众正常分流;另一 方面则是由于我们的进口影片采用单一 的低价买断版权进行全国发行的商业模式已不被以分账发行为主要方式的各国大的电 影公 司,特别是美国电影公司所承认和采用。而80年代末,真正领衔的商业电影又基本集中到 了好莱坞。因此,是否按 照票房分成的国际惯例进行操作已成为是否满足新时代电影观众视 听需求的关键。

  1994年,坚冰终于打破,国家有关部门决定每年以票房分账方式进口十部“基本反映 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 基本反映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进口影片,俗称十部“进口大片”。 以《亡命天涯》、《红番区》为标志的“进口大片 ”一投放市场即引起强烈的反响。哈里森?福特、成龙、施瓦辛格……这些世界一流明星带着他们的故事和风采接踵而来,昭 示着中国进 口影片进入了一个“环球同此凉热”的新时代。据说,在美国影片《真实的谎言》投放市场 前,曾在当年的全 国电影工作会议上放映,许多业内人士均被银幕上的制作技巧和视听震撼 力惊得目瞪口呆。而到了1998年,影片《泰坦 尼克号》更是横扫全球,创下了史无前例的 票房纪录,在中国的市场上也创造了一个奇迹   一部影片风靡全世界的同时 也赢得了中 国人的眼泪和掌声。电影依赖现代科技的发展创造视听奇观的力量已远远超越了中国观众对 电影的认识和想象 。

  从目前市场来看,海外影片仍为我们广大电影观众重要的文化消费是不争的事实。尽管 今天它还依然肩负着文 化交流的使命,但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了我们电影观众不可缺少的 文化大餐。

  当全世界人民为了共同的梦想和悲欢心潮起伏时,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的手已紧 紧地拉在了一起。如果 地球是一个村落,那么欣赏任何一个国家的优秀电影则是这个村落共 同的节日。樊江华

更多娱乐新闻,请来新浪娱乐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娱乐_评论专区 >精品购物指南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