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光明日报


评战争文学的出新之作--《走出硝烟的女神》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1月11日 10:01 光明日报

  《走出硝烟的女神》是一部很有分量的作品,大气,厚重,内容充实丰满,而且闪烁着思想的锋芒,在近年来的 长篇小说创作中,是很有启示性的。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连续多年保持高产状态,在图书市场的刺激下,长篇小说的写作, 却失去了节制,粗制滥造,急就之章多了起来,将中篇小说硬抻为长篇者有之,把生活与情感稀释又稀释者有之,身边琐事信 手拈来东拉西扯者有之,因此,就造成长篇小说创作在数量与质量上不成比例的怪现象。《走出硝烟的女神》却是深入采访, 广泛积累,精心写作,几度修改,以丰厚的生活素材为依托,尽管它成书有40余万字,却是充满了“干货”,底气十足,没 有拼凑敷衍之痕,没有信马由缰“自动写作”之弊,没有卖弄技巧炫耀辞藻之嫌,而是以一群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厚实 的情节、细节构筑而成,是一部实实在在的“长篇”,是一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指导下的精心之作。生活之树常青,作家只有 潜心于对生活的开掘,潜心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性的感悟,长期积累,才可能偶然得之。这大约就是初涉长篇写作的姜安 ,能够以她的处女作而引人瞩目的原因所在吧。

  中国的女性,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她们以坚韧的存在,支撑起自己的那一片天空,在本世纪烽 火连天的岁月里,更有一群率先觉悟的妇女,和男性一样走入了战争,在战火中奉献她们的青春和生命。新中国建国50周年 前夕问世的姜安《走出硝烟的女神》,就把远离战争的我们,带入那艰辛而悲壮的往事之中。

  《走出硝烟的女神》以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秋季以降的陕北战场为大的背景,描写了西北野战军中一支孕 妇队一年间的转战历程,在多种多样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陈大蔓、冰姑、吴娘娘、孙志坚、刘雪鸣、大脚婶、梅子、苦女等 一群战争中的女性形象,她们各异的性格与命运、肉体与灵魂、忧伤与欢乐、牺牲与新生,都给我们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象和体 验。比如说,陈大蔓的形象,就很有新意,很见匠心。一个从小就参加红军走入战争的年轻女性,在跟随红军长征队伍翻越雪 山时身体发生异变,失去了生育功能;在西路军远征失败而被俘虏之后,从精神到肉体都饱经摧残;等她千辛万苦地逃跑出来 ,重新回到革命队伍,却发现她被打入“另册”。她思念已久的恋人弃她而去,另结新欢。对于她被俘的那段历史的严酷审查 ,使她内心深处永远难以愈合的伤口再次受到重创。面对自己人的怀疑和审视的目光,比之面对敌人的刺刀和狞笑,别是一番 滋味在心头。因此,她的心理发生了畸变,永远拒绝男性而且憎恨男性。那一个被她剪掉了“命根”的布娃娃,就凝聚了她的 强烈情感。但是,命运的捉弄,却使她担任了孕妇队长,让这位身心都受过极度摧残、女人的天性被无情毁灭的未婚者,去面 对那些沉浸在爱情的甜蜜和做母亲的骄傲中的孕妇们,并且是要竭尽全力地去为她们服务,这是怎样锐利的心灵酷刑;而且, 在这些孕妇中,还有她原先的恋人的新婚妻子,这又会给她带来多么强烈的精神刺激!作品中精心地结撰了大量的这样敏锐而 生动的心灵冲突,将现实中的战争进程与孕妇队成员的内心矛盾交织在一起,这无疑地增强了作品的厚重感。

  而且,《走出硝烟的女神》在处理女性与战争的关系上,采取了独特的女性视角,从女性自身的自觉意识入手, 发掘出女性与战争的新的内涵,这是具有开拓性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在战争文学中别开生面。

  妇女从军,古已有之,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山西与河北交界地带的娘子关,留下了唐代妇女入伍,镇守关 隘的遗址;在20世纪的中国,女红军、女八路直至女民兵,一直延续下来,成为现代战争中一道瑰丽的风景线。相应地,表 现女性走入战争的作品,也不绝如缕。南北朝时代的《木兰辞》,着力表现的是笃于父女深情的木兰女扮男装,改换身份,以 男子的姿态投入战争,是通过性别转换而构成作品的戏剧性;戏曲中的穆桂英和杨门女将故事,激扬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 敢与男性一比高低的志气;当代的《红色娘子军》,则是要表现劳动妇女摆脱压迫和剥削,在革命队伍里锻炼成长的历程。这 些作品所张扬的,是在国难当头、社会动荡之际,女性的挺身而出,与男子并肩投入血与火的炼狱,并且从中得到升华的豪迈 之气,女性的特征则是被战争磨砺得粗糙和模糊了许多。这样的写作视角,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学传统密不可分,也留下了 时代的印记: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妇女在遭受宗法的、阶级的、社会的压抑的同时,还一直苦于男女两性间的不平等。忍受 着弱者的苦难。因此,在现实中和文艺作品中,对于女性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在保卫民族安全和反抗阶级压迫的斗争同时 ,要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证明女性所具有的才华、智慧、勇气和创造性,毫不弱于男性,以至高于男子,从而消解社会 对女性的歧视,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时代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社会观念;当代世界的女权运动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影响和 启迪着中国的女作家。《走出硝烟的女神》就在战争文学这片耕耘已久的土壤上作出了新的尝试,并且有所收获。它并不拒绝 战争,它在展现战争中女性的英勇顽强、赴汤蹈火方面,并不吝惜笔墨,但是,作家所注意开掘的,却是女性的本质中与战争 相抵忤的方面。

  在战争中,女性要比男性承受更多的重负,要比男性承担更多的苦痛,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血泪和牺牲;何况, 她们的内心世界和自我体验,她们的情感纠葛和心灵敏感,都要远远地超过男性,因而更容易受到伤害呢。虽然说,在漫长的 战争岁月中,无法实行彻底的禁欲主义,不能因为战火纷飞就禁止人们的爱情和婚姻,但是,在行军路上、作战途中以至强敌 压境的时刻分娩生育,却是令每一个女性都会备尝甘苦的。更何况,《走出硝烟的女神》中的一群女性,个个都有着各自的不 幸,而且这些不幸又都是直接间接地与她们的女性身份相关联。像冰姑,她的“红色太太”的身份曾经让在红军中出生入死的 大蔓想象得罗曼蒂克,但是,在白区工作中,一连失去了两个孩子,并且由于第三个孩子的年幼无知而暴露了被敌人逮捕入狱 的丈夫的真实身份以致丈夫被杀害;像大脚婶,深受作为封建压迫标志的裹小脚的苦楚,那怕是自己赤脚行军也要备加爱惜的 那一双白皮鞋所寄予的,有多少内涵;像刘雪鸣,因为家庭出身和个人经历,在“审干”运动中备受怀疑和清查,直到来到孕 妇队,笼罩在她头上阴霾仍然没有散尽,遭受到那么多的冷眼和排斥;像李水莲,因为担心自己相貌平平遭到丈夫的遗弃而冒 充“有孕在身”,想用假怀孕来拴住丈夫的心。“她们本该凭着美丽与温柔去编织属于她们的安静的生活呀,不管那生活是苦 ,是甜——反正她们可以活着,不必冒生命危险。可是她们编织的生活却总被战争所撕破。丈夫、兄弟、儿子……转眼间就可 能长眠在路边或沟旁,她们不得不为了亲人而战斗,用牺牲去换取宁静。但是,时光过去了,女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也消逝 了。大蔓每想到这些,就不忍去看行进在身旁的姐妹们。女人们的苦难若放在男人身上哪怕一小部分,他们恐怕也会觉得忍无 可忍甚至会发疯的。”陈大蔓的这段内心倾诉,恐怕正是表达了作家的心声。在战场上体味女性那双重的牺牲,体味女性意识 的觉醒,又在这双重的牺牲和女性意识的觉酲中,顽强地生存和战斗,并且创造新的生命,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这是《走出硝 烟的女神》的艺术辩证法,是作品最打动人心的所在。

  《走出硝烟的女神》是一部很有分量的作品,大气,厚重,内容充实丰满,而且闪烁着思想的锋芒,在近年来的 长篇小说创作中,是很有启示性的。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连续多年保持高产状态,在图书市场的刺激下,长篇小说的写作, 却失去了节制,粗制滥造,急就之章多了起来,将中篇小说硬抻为长篇者有之,把生活与情感稀释又稀释者有之,身边琐事信 手拈来东拉西扯者有之,因此,就造成长篇小说创作在数量与质量上不成比例的怪现象。《走出硝烟的女神》却是深入采访, 广泛积累,精心写作,几度修改,以丰厚的生活素材为依托,尽管它成书有40余万字,却是充满了“干货”,底气十足,没 有拼凑敷衍之痕,没有信马由缰“自动写作”之弊,没有卖弄技巧炫耀辞藻之嫌,而是以一群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厚实 的情节、细节构筑而成,是一部实实在在的“长篇”,是一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指导下的精心之作。生活之树常青,作家只有 潜心于对生活的开掘,潜心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性的感悟,长期积累,才可能偶然得之。这大约就是初涉长篇写作的姜安 ,能够以她的处女作而引人瞩目的原因所在吧。

  中国的女性,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她们以坚韧的存在,支撑起自己的那一片天空,在本世纪烽 火连天的岁月里,更有一群率先觉悟的妇女,和男性一样走入了战争,在战火中奉献她们的青春和生命。新中国建国50周年 前夕问世的姜安《走出硝烟的女神》,就把远离战争的我们,带入那艰辛而悲壮的往事之中。

  《走出硝烟的女神》以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秋季以降的陕北战场为大的背景,描写了西北野战军中一支孕 妇队一年间的转战历程,在多种多样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陈大蔓、冰姑、吴娘娘、孙志坚、刘雪鸣、大脚婶、梅子、苦女等 一群战争中的女性形象,她们各异的性格与命运、肉体与灵魂、忧伤与欢乐、牺牲与新生,都给我们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象和体 验。比如说,陈大蔓的形象,就很有新意,很见匠心。一个从小就参加红军走入战争的年轻女性,在跟随红军长征队伍翻越雪 山时身体发生异变,失去了生育功能;在西路军远征失败而被俘虏之后,从精神到肉体都饱经摧残;等她千辛万苦地逃跑出来 ,重新回到革命队伍,却发现她被打入“另册”。她思念已久的恋人弃她而去,另结新欢。对于她被俘的那段历史的严酷审查 ,使她内心深处永远难以愈合的伤口再次受到重创。面对自己人的怀疑和审视的目光,比之面对敌人的刺刀和狞笑,别是一番 滋味在心头。因此,她的心理发生了畸变,永远拒绝男性而且憎恨男性。那一个被她剪掉了“命根”的布娃娃,就凝聚了她的 强烈情感。但是,命运的捉弄,却使她担任了孕妇队长,让这位身心都受过极度摧残、女人的天性被无情毁灭的未婚者,去面 对那些沉浸在爱情的甜蜜和做母亲的骄傲中的孕妇们,并且是要竭尽全力地去为她们服务,这是怎样锐利的心灵酷刑;而且, 在这些孕妇中,还有她原先的恋人的新婚妻子,这又会给她带来多么强烈的精神刺激!作品中精心地结撰了大量的这样敏锐而 生动的心灵冲突,将现实中的战争进程与孕妇队成员的内心矛盾交织在一起,这无疑地增强了作品的厚重感。

  而且,《走出硝烟的女神》在处理女性与战争的关系上,采取了独特的女性视角,从女性自身的自觉意识入手, 发掘出女性与战争的新的内涵,这是具有开拓性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在战争文学中别开生面。

  妇女从军,古已有之,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山西与河北交界地带的娘子关,留下了唐代妇女入伍,镇守关 隘的遗址;在20世纪的中国,女红军、女八路直至女民兵,一直延续下来,成为现代战争中一道瑰丽的风景线。相应地,表 现女性走入战争的作品,也不绝如缕。南北朝时代的《木兰辞》,着力表现的是笃于父女深情的木兰女扮男装,改换身份,以 男子的姿态投入战争,是通过性别转换而构成作品的戏剧性;戏曲中的穆桂英和杨门女将故事,激扬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 敢与男性一比高低的志气;当代的《红色娘子军》,则是要表现劳动妇女摆脱压迫和剥削,在革命队伍里锻炼成长的历程。这 些作品所张扬的,是在国难当头、社会动荡之际,女性的挺身而出,与男子并肩投入血与火的炼狱,并且从中得到升华的豪迈 之气,女性的特征则是被战争磨砺得粗糙和模糊了许多。这样的写作视角,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学传统密不可分,也留下了 时代的印记: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妇女在遭受宗法的、阶级的、社会的压抑的同时,还一直苦于男女两性间的不平等。忍受 着弱者的苦难。因此,在现实中和文艺作品中,对于女性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在保卫民族安全和反抗阶级压迫的斗争同时 ,要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证明女性所具有的才华、智慧、勇气和创造性,毫不弱于男性,以至高于男子,从而消解社会 对女性的歧视,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时代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社会观念;当代世界的女权运动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影响和 启迪着中国的女作家。《走出硝烟的女神》就在战争文学这片耕耘已久的土壤上作出了新的尝试,并且有所收获。它并不拒绝 战争,它在展现战争中女性的英勇顽强、赴汤蹈火方面,并不吝惜笔墨,但是,作家所注意开掘的,却是女性的本质中与战争 相抵忤的方面。

  在战争中,女性要比男性承受更多的重负,要比男性承担更多的苦痛,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血泪和牺牲;何况, 她们的内心世界和自我体验,她们的情感纠葛和心灵敏感,都要远远地超过男性,因而更容易受到伤害呢。虽然说,在漫长的 战争岁月中,无法实行彻底的禁欲主义,不能因为战火纷飞就禁止人们的爱情和婚姻,但是,在行军路上、作战途中以至强敌 压境的时刻分娩生育,却是令每一个女性都会备尝甘苦的。更何况,《走出硝烟的女神》中的一群女性,个个都有着各自的不 幸,而且这些不幸又都是直接间接地与她们的女性身份相关联。像冰姑,她的“红色太太”的身份曾经让在红军中出生入死的 大蔓想象得罗曼蒂克,但是,在白区工作中,一连失去了两个孩子,并且由于第三个孩子的年幼无知而暴露了被敌人逮捕入狱 的丈夫的真实身份以致丈夫被杀害;像大脚婶,深受作为封建压迫标志的裹小脚的苦楚,那怕是自己赤脚行军也要备加爱惜的 那一双白皮鞋所寄予的,有多少内涵;像刘雪鸣,因为家庭出身和个人经历,在“审干”运动中备受怀疑和清查,直到来到孕 妇队,笼罩在她头上阴霾仍然没有散尽,遭受到那么多的冷眼和排斥;像李水莲,因为担心自己相貌平平遭到丈夫的遗弃而冒 充“有孕在身”,想用假怀孕来拴住丈夫的心。“她们本该凭着美丽与温柔去编织属于她们的安静的生活呀,不管那生活是苦 ,是甜——反正她们可以活着,不必冒生命危险。可是她们编织的生活却总被战争所撕破。丈夫、兄弟、儿子……转眼间就可 能长眠在路边或沟旁,她们不得不为了亲人而战斗,用牺牲去换取宁静。但是,时光过去了,女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也消逝 了。大蔓每想到这些,就不忍去看行进在身旁的姐妹们。女人们的苦难若放在男人身上哪怕一小部分,他们恐怕也会觉得忍无 可忍甚至会发疯的。”陈大蔓的这段内心倾诉,恐怕正是表达了作家的心声。在战场上体味女性那双重的牺牲,体味女性意识 的觉醒,又在这双重的牺牲和女性意识的觉酲中,顽强地生存和战斗,并且创造新的生命,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这是《走出硝 烟的女神》的艺术辩证法,是作品最打动人心的所在。(张志忠)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