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精品购物指南 > 新闻报道
精品购物指南


成都小才女的《蚀城》勾勒“软性”都市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7日 11:56 精品购物指南

  1999年,当一代才女张爱玲在美国寂静、寂寞但又不失美丽地离开人世的时候,她肯 定不会想到,在中国西南 的大都会成都,有个文学小女孩正在吞咽着她的作品。之后,这个 文学女孩写出了长篇小说《蚀城》。

  和刘晓村有了一次文学的交谈,又消消停停地读完《蚀城》,情不自禁地感到,这位喜 爱张爱玲创作的女孩,在自 己的作品中也许是不知不觉,也许是悟而觉之,字里行间隐隐约 约地透出了些许与张爱玲相似的文学气质。这部《蚀城》作 为一个文学青年的处女作,实在 不应小觑。我个人有一个感觉:《蚀城》是对软性成都的软性描写。

  全面视之,成都也是一个刚柔相济的城市。但作家在对生活进行透视的时候,又有权从 个人感受和独特视角出发, 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某地某事某人。以《蚀城》来看,刘晓村似乎 更偏重于成都软性的一面。

  她笔下的成都,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人物性格和生存方式都可以一言以蔽之--潮 湿而富庶,拥挤而懒散,甜蜜 而世俗,柔而软;既滋生着肥硕的幻梦,更吞噬着激情和渴望。 女主人公夏叶从戏剧学院毕业,荒了六年,好不容易捞着导 一个戏,而且是美国名剧《天外天》。因种种人际关系,排戏一波三折,美丽憧憬在不经意中熄灭……没有大喜,没有大悲, 有的全是世俗生活的纠缠不休和割舍不了的流程。或许有人是成熟的,但他们不得不作某种 逃避,更多的似乎永远也“成熟 ”不了,不可避免地流俗或没落。不用说,这是对经济和社会转型期都市生活世俗层面的生动揭示。

  《蚀城》的故事虽不惊心动魄,但萦绕在故事周围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混沌不 清的情绪,那种以生活的敏 锐感觉为依托的细腻表达,使得故事较一般描写更具有阅读魅力。 这就是我所谓的相似于张爱玲的“某种文学气质”。由这 种气质而产生的“软性描写”,便使 《蚀城》与当下很多小说判然有别。

  小说不乏尖锐的冲突,但作者注意写人物对生活的内心感觉,而并不着力写人物之间的 矛盾。小说中矛盾解决出乎 意料的软,而使读者觉得可以接受的原因,是作者抒写的人物内 心感受和情绪定向使人信服。

  作者以一种宽容的笔调,对市民庸常日月进行了既能理解又有质询的描写。她笔下人物 选择的生活方式,总有他的 合理性,但正是在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也不难感到作者对生活的 无声质疑。

  在《蚀城》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随意涉笔,看到她对成都的自然气候、生活习尚、人 文心态的准确议论。而这些 议论哪怕是在调侃或批评,也是出语温柔,言词敦厚,往往还带 点诗意和哲理,尽量有些“文学质感”的。这也正是我所认 为的“软性描写”的特点之一。 唐宋元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精品购物指南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