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剧、刷老剧俨然已经不止是一种社交风尚,更是一种集体性的怀旧情绪。
原标题:七年了,多少人还在溺爱他?
作者:新浪娱乐
2023年的第一场雪不见得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但各大社交平台上倒是先被影视剧中关于冬天的台词刷屏了。
“下雪天是周幼琳的生日”
“这个冬天遇见了心软的神”
“初雪时,所有谎言都可以被原谅”
以上这几句台词分别来自于《我的女孩》《来自星星的你》《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对应年限是2005、2013、2016,最近的一部也已经是七年前的剧了。
正如观众所见,老剧不老,反而伴随着近年“文艺复兴”的风潮成了舆论场上的新宠儿。而到了冬天,也许是外部世界的寒冷所致,人们越发需要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带着熟悉气息的老剧自然成了电子羽绒服的首选。
究其本质,看老剧和听老歌一样,都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背后必然折射出某种消费心理:哪些剧成为了过冬必备?为什么老剧有让观众反复消费的魅力?
前段时间我们面向用户发起了一次有关于老剧的征集,最终收到的一百多份问卷调查或许可以为我们解答一二。
01
“冬天的信号灯”
——“它是冬天的信号灯”
——“剧情、人物,在寒冷的冬天会感到一丝温暖。”
——“《鬼怪》冬日必备!不管是下雪的冬天,还是阳光明媚的冬天,适配度最高!”
在“一到冬天就想重刷的剧”这一题中,被网友提及最多的是《鬼怪》和《请回答1988》,这两部剧的共同点就是都有大量在冬天拍摄的剧情。
《鬼怪》唯美——
命运齿轮开始转动的雪夜、荞麦花田里伴随着初雪的亲吻、冰天雪地中小心翼翼的拥抱。。。。。。几乎每场雪都伴随着一个高光名场面。
此外,《鬼怪》的情节也是跟“初雪”这个意象强关联的。
鬼怪和小新娘最初定下的约定便是“每年初雪时,乙方要回应甲方的召唤,因为甲方会一直等待。”最终也是因为这个约定,灰飞烟灭、归于虚无的金信得以转世归来,在初雪这天和小新娘重逢。
《鬼怪》的OST显然也是参照剧情设计的:《Winter is coming》《初雪》《像初雪一样靠近你》。。。。。。尤其是最后一首,虐心感十足,一度在韩国音源榜单上霸榜。
《请回答1988》细腻——
对比《鬼怪》,《请回答1988》中对于冬日场景的描述则写实得多。
用完后堆在门口的煤球、为小珍珠在圣诞节堆起的“冰人”、路边小摊早早支起来的塑料棚。。。。。这些生活化细节是比金句台词更容易触达观众的影视语言。
除了这两部以外,被网友提名的其他剧也大多有跟冬天有关的名场面,并且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剧情高潮。
《步步惊心》的“雪花红梅”、
《甄嬛传》的倚梅园复宠、
《来自星星的你》的暂停时间、
《琅琊榜》中的沉沉雪夜、
《周生如故》红衣跳城楼。。。。。。
如本次问卷中网友的回答一样:“冬天就是要看有雪的剧情啊”,
强季节性是冬日电子羽绒服的必备特点,它勾连着观众的追剧记忆,成为了一到冬天就会自动触发的情感开关。
02
精神乌托邦
——“平平淡淡才是生活,没有撒狗血的剧情,没有绝对的反派,没有唯一的男女主,没有主角光环。这部剧里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生活都很精彩。”
——“青春、朴实,亲情,爱情,友情的天花板,像极了我们小时候的大院儿生活。”
——“最淳朴的邻里关系,亲情、爱情、友情也很单纯,很真实的那个年代的我们、父母。”
有些老剧之所以在冬天被高频重刷,还在于为观众构筑了一幅完整的生活图景,这也是这类剧集和精神快消品最大的区别。
爆款或许能够通过拼凑演员、题材、话题度、营销方式等要素得出一个趋近正确答案的公式,而生活质感却极难临摹。
拿《请回答1988》来说,这个故事非常“大”,开篇就是1988年正在韩国汉城举办的奥运会,在十六集的故事体量中,不仅讲述了双门洞五个家庭的生活,还记录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
(警察局公告栏上张贴的杀人案公告,即电影《杀人回忆》中出现的案件▲)
但同时,这个故事也非常“小”:因为不愿意和姐姐一起过生日爆发的争吵、被一家人分成三份吃的香蕉、婚礼上父亲皮鞋里塞着的卫生纸。。。。。。小到能融进日常的每个角落,小到似是你经历过的一部分生活。
“大”以“小”为依托,“小”中见“大”,才是这个故事能跨越国别、语言、时间收获广泛共鸣的原因。
类似的作品还有《父母爱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武林外传》《机智的医生生活》等等。
当一部剧成了“精神乌托邦”般的存在,主角的笑泪和悲喜就不再只是发生在虚拟人物身上的事,而是和相信这个故事的人息息相关,观众会在这部作品中寄放更多情感。
——“每次追一部喜欢的剧,就像在心里构建和重设了一个理想国,自己也会陪着主角团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成长,冬天趴在被窝里看有很特别的沉浸式体验。”
《请回答1988》中的崔泽以韩国围棋职业棋手李昌镐为原型,《请回答1988》大火后,李昌镐曾在采访中谈到他很羡慕剧中的阿泽,生活中能有那么多要好的朋友。自己少年时除了围棋什么都没有,每天就只是下棋。
这大概正是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之于观众的意义,如双门洞那样温馨的友情、如同福客栈那样逗趣的日常、如松山岛上那样自在从容的时光。。。。。。那些我们或许从未拥有过的事物,在一遍又一遍的重温中镌刻进记忆里,恍若曾经真的到来与发生。
03
消逝的“文化体力”
数据显示,在2023年老剧正片有效播放TOP10中,排名第一的《知否》播放量高达5.8亿,比很多正在热播的新剧还高;TOP10中播出时间最早的老剧为《西游记86版》,距今已有37年。
从盘出包浆的《甄嬛传》、常看常新的《知否》,到口碑逐渐逆转的《魔幻手机》《新三国》等等,经过网友的挖掘和二创,老剧不但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更成为同一代观众甄别彼此的“通关密语”。
微博热搜上时不时有“甄学”更新教材,表情包库里是大娘子的各种台词截图,
再点开视频网站,华强买瓜与曹操盖饭齐飞,黛玉拉郎共湘玉语录一色。
众所周知,判断一部仙侠剧热播的标志不是播放量高低,而是有没有用《仙剑》OST混剪过。
娱乐圈“文艺复兴”的风从去年刮到今年,看老剧、刷老剧俨然已经不止是一种社交风尚,更是一种集体性的怀旧情绪。
前段时间“文化体力”这个词上了热搜,似乎在步入成人世界之后,我们对不曾了解的新事物越来越缺乏好奇与耐心,重复性的消费老剧也是“文化体力”消逝的后遗症之一。
但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这届观众汲取能量的方式之一?
毕竟老剧的试错成本基本为0,这种熟悉又安全的心理体验,是我们在生活中为数不多能牢牢把控的风险因子。
而追一部新剧需要做哪些准备——
首先是甄别、挑选,其次要开始漫长的等待:“再过两集就好看了”、“男女主在一起后就好看了”、“等剧播完就好看了”。。。。。。。最后还要谨防烂尾,躲开粉黑大战。
一套流程走下来,不禁让人想问一句“文化体力”又做错了什么?
也许相比消逝的“文化体力”,更值得当下国产剧创作者忧心的是如何给下届观众多留几部值得N刷的“老剧”。
本文转载自“新浪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