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刚
又称一见倾心,一男一女第一次见面,四目相对,撞出火花,热血沸腾,便把心甚至身交给了对方。谈情说爱的过程在瞬间完成,共同缔造浪漫与辉煌。
这种绝对是浪漫的感受理应为男女向往,但长期以来却被性的卫道士们斥之为“被假
象迷惑,极易夭折”,旧版两性辞典警告少男少女,千万不要误入歧途,因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盲目行事,以免自食苦果。
新版两性辞典编写者首先反对情爱必须是理性的这一思维模式,感性的魅力往往正是情爱最动人心魄之所在。其次,一个人内在精神世界无不凝聚于其外表,在容貌、举止、谈吐、气质、风度中表现出来,“假象”之说过于主观;再次,一见钟情是见到自己心目中的偶象而生情,可能是长期期盼、寻觅的终结,瞬间心灵碰撞产生的火花后面,是荷尔蒙长期积聚的结果;第四,情感的夭折与否与是否一见钟情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已经听过太多情断意绝的故事,而一见钟情的浪漫却少之又少。最后,即使一见钟情真的是被“假象迷惑”,真的“极易夭折”,那又怎么样呢?我们不是已经体验到浪漫的激情了吗,不是已经被爱的火燃烧烤过了吗,不是已经全身心地爱过一次了吗,这就足够了。爱的意义,在于过程。
对一见钟情的否定,根源在于对性爱的否定态度,性爱本身便具有一见钟情的特点,而被我们的道德与伦理尊崇的“爱情”是抛弃性爱成份的,以组成家庭、扶养后代为最高宗旨,要求具有高度稳定性。温火烧得久,如果男女双方情感过于热烈,则有损这种稳定性。高稳定、低质量,便是主流社会崇尚的男女组合。
另外,一见钟情还将破坏封建礼教的规范。一见钟情便需要男女自由交往,自由选择,果如此,父母之命哪里去了,“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的君子之道还怎么维系?
所以,我们的伦理便认为,男女之情生得越慢,便越好。这真要让我笑掉大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