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的婚姻,都是怎样的?

门当户对的婚姻,都是怎样的?
2020年05月18日 07:55 陆琪

婚姻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一时为了堵住别人的嘴。

  原标题:“中国式相亲价目表”:门当户对的婚姻,都是怎样的?

  作者: 算爱学妹

  在百度百科上搜索“剩女” 这个词,发现这个词已经出现13年之久了。

  没有一个姑娘愿意被冠以“剩女”的标签,这简单的两个字,却成为了世俗社会对女性的桎梏。

  有人因为过了年龄没结婚,就不得不面对四面八方的嘲讽和奚落,至亲的人反而成为发起催婚频率最高的人,有人在猛烈的催婚攻势下妥协,有人选择逃离,有人仍旧不停地遭受精神折磨,在纠结中度过很长时间。

  01

  相亲鄙视链,“门当户对”成了终极追求

  有读者发来私信分享最近让她很烦恼的事:

  “今早起来,看到我亲妈半夜发来一张‘中国式相亲鄙视链’图片,后面加了几个大哭的表情。不知如何回她,就给了她‘……’自己意会。

  不过,相比有些朋友的父母们大声说着:‘我们不找外地的’‘有户口轻度残疾也可以’‘属羊的绝对不行’‘连房子都没有,也来相亲?’……我顿时觉得我的父母还是比较仁慈的。“

  姑娘们,你们看到这图,是啥想法呢?

  这图,总让我想到之前被逼相亲很多次的朋友,她抱怨,现在的相亲好像变成了一门讲究资源对等和互换的“生意”。简而言之,就是男方家里有房有车,上的名牌大学,他要娶的女子也应当是有房有车,学历不低。

  在这种“门当户对”的驱使下,婚姻就成了一个大型的人口交易市场。

  当时不理解,如今想来她真的是“实践出真知”啊。

  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总让人觉得是哪里出了问题。婚姻里确实需要门当户对,但它强调的绝不仅仅是学历、户口、经济这些物质条件的匹配,而是彼此品格、价值观等的默契。

  如果精神层面不在同一个水平上,那即使物质再匹配,也终将貌合神离。

  唯有彼此三观相合,才能同舟共济,长伴到老。

  02

  真正的门当户对,不是物质的对等

  门当户对也许并不那么重要,彼此磨合相互适应的爱情才能天长地久。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怎么看怎么不配的夫妻,照样能把婚姻经营得有声有色,一起到白头。

  启功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文物鉴定家,国学大师,一代书画巨匠,被赞誉为“当代王羲之”。

  1932年3月5日,是启功家祭祖的日子。母亲找来一个姑娘来家里帮忙,这个姑娘就是母亲和姑姑物色了很久,为启功选中的妻子章宝琛。

  对于这门包办婚姻,启功心里充满抵触。因为章宝琛比启功年长两岁,是个文化程度很低的乡下姑娘,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浓浓的农村气息。而启功的祖先是雍正之子、乾隆胞弟,虽然家道中落,但也是知书人家。

  启功觉得他和妻子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不会有什么共同语言的,甚至都没太把章宝琛放在心上,只是觉得不应该违背父母的意愿所以结的婚。

  宝琛尽管学识不够,但却勤劳善良,温柔质朴。婚后,宝琛把家里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

  家里来了客人,启功与友人盘腿坐在炕头上,围着火炉聊天,兴致来了整晚不睡。宝琛虽然插不进一句话,却表现得极有涵养,一整晚都在旁边默默地端茶倒水,添柴生火。

  左到右:启功,章宝琛,启功的母亲和姑姑

  启功的母亲和姑姑年迈多病,心情不佳时,难免会冲着宝琛发脾气,但无论两个老人说多不好听的话,给多难看的脸色,宝琛依然只是笑笑,不说话。

  这一切,都被启功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慢慢地,他对宝琛的态度变了,他发现妻子虽没什么文化,但人品很好,温婉娴淑、善良贤惠。

  启功对宝琛另眼相看,他开始真正地爱上自己的这位妻子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章宝琛一直给予了启功默默的支持,始终不离不弃。

  1957年,启功遭难,整日闷闷不乐。

  妻子便劝他多看开一些:“以前那么苦的日子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的?再大的苦,总有一天会过去的。”

  再大的苦,我也会一直陪着你的。再难的关,我也会陪你一起去过的。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启功和宝琛之间爱情显得格外感人。

  晚年的启功,他的书法,一字难求

  启功63岁的时候,妻子宝琛去世了。这让启功悲痛欲绝。

  虽然之后给启功作媒的人络绎不绝,更有不经启功同意直接领着女方前来会面的,但启功都一一谢绝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启功说:“终其一生,我只爱宝琛,我的心里再容不下任何女人了。”

  真正的门当户对,不是物质的对等,而是精神需求的匹配;不是结婚前的条件对比,而是两个人彼此适应、彼此包容。

  03

  “慌不择路”的相亲,是焦虑的结果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所谓的“门当户对”后,再去相亲时,我们就该多一些观察,少听一些其他人的描述。

  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抵不上自己一点点细心观察的发现。

  毕竟,最终要过日子的是你,不是别人。

  相亲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确实解决了很多人单身焦虑的问题;但只凭着相亲的匆匆一面,从一些表象的“门当户对”信息上,看对方各样条件和自己匹配,便决定让他走进你的生活,是不明智的。我们轻易让对方走进自己的生活,也就给了他一个“失控爱上他”的可能性。

  陆琪老师曾说:

你对一个人有初步的理解,至少见3次面以上。3次之后,你再决定要不要这个人走进你的生命。

  所以,在决定是否跟这个人继续接触下去钱,你要问自己一声:

  结婚,究竟是要找一个真正的爱人,还是终结别人的焦虑和催促?

  邱华梅,34岁,在北京生活的律师。她来自山东滨州农村一户普通家庭,父亲目不识丁,家里姊妹5个,能够上大学已经很不容易,她还挺有出息的,在北京混得还不错,在律所上班,一头短发的她看上去挺干练,但她却也有脆弱的时候。

  在老家,跟自己同龄的姑娘大多已经结婚生子,孩子都地上跑了,她的另一半一直没有着落,曾经有过两段恋爱,但是很显然没有遇到心仪的那个,在略显尴尬的年纪,每回一次家,就是备受煎熬。

  “读书都读傻了。”这种话已经不止听过一次,其他比这更难听的话她都听过。

  华梅不甘心。她有一回忍不住地问:“结婚到底有啥好处啊?”

  父亲直接就怼回来:“不是好处不好处,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就应该结婚!”

  然后是姐姐一阵狂风暴击:

  “你知道35岁、40岁不结婚什么概念吗?”

  “你如果不结婚生子,大家会怎么看我们家?”

  “没有结婚的女人就是不正常。”

  “不结婚,再幸福都是不幸福!”

  就连8岁的外甥也在姐姐的影响下,喊她“光棍姨”。

  邱华梅终于和家人大吵一架,情绪崩溃,自己独自在房间时,她对着窗外哭得泪流满面。“我就只是想好好生活而已,怎么这么难呢。”

  在北京,她是干练的律师,旁人眼里的女强人,在家乡,却被冠上“剩女”的帽子,遭受家人亲戚的白眼和奚落,“你不回来,事情就解决了,我也就死了这条心了。”

  华梅,像极了被亲朋好友催婚的我们。只要不结婚,就是个不正常的人,任何人都可以说你,四面八方都是声音。为了逃避这些声音,不愿回家,好像过起了一种战斗的生活,一种逃亡的生活。

  而她只是一个缩影。

  在这样一种困境下,究竟要不要妥协?

  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如果慌不择路,开始不断相亲,不断以父母眼中的“门当户对”去择偶。这样的婚姻,从一开始便是错误的。

  婚姻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一时为了堵住别人的嘴。

  年龄渐长,我们越需要让自己有底气去抵抗和承受来自不理解自己的环境压力。

  婚姻的纽带,终究不是房子车子,不是金钱,而是关于精神的共同成长,在最无助和软弱时候,陪伴你左右,令你坚强,共同承受命运。

  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是和活生生的人结婚的,而不是冰冷的物质。物质可以努力所得,而三观相同,人生态度一致,才会走到白头。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精彩原创

新闻排行榜

原创视频

公众号

官方微博

美图精选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