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之后出生的中国人,谁没有穿过牛仔裤?还记得你的第一条牛仔裤吧,喇叭型的还是萝卜型的?你穿旧过多少条牛仔裤,是不是就意味着你拥有过多少的青春?
昨日的时尚,就是今日的历史。回顾牛仔裤的潮流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今天的时尚——
20世纪80年代
怀旧者:张红兵(1962年生人)
我记得那是1981年,电视里刚刚播完《大西洋底来的人》,那个主人公麦克戴着“蛤蟆镜”称自己为“一根从大西洋飘来的木头”,真是把我们给震了。没多久,街上就有不少青年戴着还没撕去商标的蛤蟆镜、穿着上窄下宽的喇叭裤、拎着正在播放邓丽君歌曲的“四喇叭”收录机。那时候,留长头发、大鬓角、小胡子,穿花格衬衫和紧绷着臀部的大喇叭牛仔裤的,很容易被认为是“二流子”。所以,穿着这身打扮上街是有风险的。我们市就曾经动员团员青年上街纠察,不许青年人穿喇叭裤,遇到不听“禁令”的,还会用剪子强剪。据说这在许多城市都发生过。
20世纪90年代
怀旧者:吴晓云(1972年生人)
当牛仔裤一下子从“不良少年”身上转移到好学生大腿上的时候,我正好进高中。17岁想的惟一一件事,就是离家出走,像朱晓琳当年唱的那样:“背起行囊穿起那条发白的牛仔裤,装着若有其事地告别,告诉妈妈我想离家出走几天。”那时有一些水磨牛仔裤很符合歌里的要求,但太贵了,我妈不给买,我只好天天自己刷。
披肩长发,洗得发白的牛仔裤、白衬衫、旅游鞋,阳光下坐在草坪上看书,夏夜星光下坐在湖边听林间吉他歌手的弹唱……牛仔裤成就了这些美丽的画面。这是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男生们梦中的校园情人形象。在社会上,牛仔裤是另一副表情。我们这一代正赶上美国大片《霹雳舞》登陆中国,于是在小巷深处或大街拐角,一身牛仔套装的“时尚青年”互相较劲着舞技。用现在眼光看,当时的他们穿着古怪,牛仔样式夸张,尺寸又肥大,但这并不阻碍他们脑门上系一条红布满地鲤鱼打挺。
新千年
进行者:刘可(1984年生人)
我觉得牛仔裤是性感的。牛仔裤就是我自己的身体,每个部位都极其合身,你做的动作就是你的,你就是你的动作。牛仔裤不仅要成为你的身体本身,它还给你想要的身体。你有怎么样的性格,就会穿怎么样的牛仔裤。
我觉得越沧桑的东西就越时尚,那天在苹果店我一下买了3条旧到底的牛仔裤,其中一条裤上还洒了黄油,那种奔砂滚滚的尘土,让旁人以为你刚从美国大峡谷回来,很酷。
买牛仔裤我喜欢去两种地方,像苹果专卖店这样的品牌店,或者很多小店集中的专业市场。遗憾的是深圳还没有卖牛仔裤的专业市场,只能在逛东门时一家家地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