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景气,就业市场也不景气,年轻人还能有怎样的出路?何时才能从事自己的理想事业?
当数学教授梦想难圆
现年48岁的林瑞生,从大学毕业后踏入社会至今,仍无法一圆他当初要当数学教授的
梦想。
他受访时笑称:“这个心愿到今天已经是越离越远了。不过一路走来,我也学到不少其他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真正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含义。”
林瑞生喜爱数学,好动脑筋,求学时因为家境并不富裕,必须靠奖学金才能继续升学。
“那时我拿的是新加坡武装部队的海外奖学金。但是这份奖学金并没提供我走向数学教授的事业道路,所以只好转修电子工程。”
从英国留学归来,他被派到国防部任职,此后的事业道路就不停地出现变化。先是被调派到国家电脑局,然后是经济发展局,接着再为工运服务和从政,而今是在环境部主管大大小小的公共与环境卫生事务和开发新水源。
尽管一再转业,这位永远让人觉得精力充沛的部长并不认为自己会成为“半桶水”——没有一样精。
“这个世界是多面的,很多东西也是关连的,可以让你融会贯通。”
他以自己过去涉足的多个领域为例说,无论是科技和经济发展或推动工人技能提升及负责环境卫生,这些工作都同让地球和人类文明持续发展有关。
“罗马”就是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之前我所走过的路、所从事的工作都有如条条大路通罗马,而这个‘罗马’就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来到环境部后的领悟。世界和国家要达到这个境界,都一定要有经济发展、社会进展和环境保护这三方面紧密配合才行。”
林瑞生说:“谁都无法预测自己的未来,但只要在每一个摸索和改变的过程中都能不断学习,尽量提升自己来发挥所长,最后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社会大众也会因我们的积极态度而受益。”
他的这一番话,对近年毕业的大学生应有一定的启发性。
新加坡的就业市场近年因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和新加坡经济正在转型的冲击,大学生的出路也面临考验。政府已估计失业率将因非典疫情和环球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而再升高,大学毕业生将和其他失业者一样,更加发愁。
林瑞生在1976年念完大学,虽然在那时和许多大学毕业生及政府奖学金得主一样不愁没工作,但是奖学金得主心中所想做的,往往并非政府所分配的。
例如上世纪70年代是新加坡大搞建设基础设施的阶段,垃圾焚化厂也需要工程师。一些被派到焚化厂服务的奖学金得主因为不愿将就,宁愿赔钱毁约。另一些没经济能力毁约的,虽然勉强留了下来,却因态度得过且过而没能升职或有其他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毁了自己的事业前途。有些则抱着“行行出状元”的态度,既来之,则安之。
“学习跟不是自己最爱的工作谈恋爱”
“我的最爱是当数学教授。但如果当年因为没有机会念数学就意气消沉,我不知道今天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活是很难预测的,最重要的是能自我调整和把握眼前的机会,把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这样才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国家。”
“年轻一代缺乏信心那将是很荒谬的事”
林瑞生有两个尚在念中一和中三的子女,虽然离就业还有一段日子,但他希望他们对将来能有一定的信心,并要懂得对国家这些年来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感恩。
“年轻一代一般都至少得到十多年的教育,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也越来越高。如果他们还对本身的知识和技能缺乏信心,那将是很荒谬的事。”
为此,他认为年轻一代的受雇条件,关键不在于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而是他们的态度。
“有句老话说‘敬业乐业’。很可惜的是,由于我们多年来享有全民就业,每一个毕业生都有三份工作在等着他们做。如今好景不在,就业情况完全相反,我们得重拾这种敬业乐业的精神。敬业乐业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它将对我们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