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中国国际时装周04/05秋冬系列 > 正文
视频:与“时装画泰斗”刘元风教授面对面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9日10:43 新浪伊人风采

  时装画泰斗刘元风作客新浪聊天视频欣赏:<宽带> <窄带>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中陈列的苗族银凤冠

  在服装界,提起刘元风,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他的时装画在业内更是泰斗级的。刘元风教授目前任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面对刚刚结束的2004中国国际时装周,刘教授有何感想?面对目前时装界突飞猛进的发展状况,北京服装学院将会有哪些举措?为此,新浪伊人风采找到了刘元风教授,并与他进行了一次愉快的对话。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光临新浪聊天室,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北京服装学院的副院长刘元风刘教授,首先请刘教授向广大新浪网友打声招呼。

  刘元风: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

  

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刘元风

  主持人:刘教授至今出版了九部专著,担任六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三项获奖。还担任过国际性全国性服装设计大赛评审40余项。现在应该不止这些数字了吧?

  刘元风:对。

  主持人:刘教授以前任职于清华服装工艺美术学院,02年来到北京服装学院任副院长。您感受清华服装工艺美术学院和北京服装学院这两个学校的艺术氛围有什么不同吗?

  刘元风:不太一样,清华美院(清华服装工艺美术学院)艺术氛围更浓一点,它的艺术设计专业从某种角度也偏重一些艺术审美。北服(北京服装学院)这边是理工科的前身,它59年成立的,叫北京纺织工程学院,87年顺应经济发展,特别是人们对衣生活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改成北京服装学院。它是艺工结合的院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很明显。北服原先工科的底子是材料、纤维,现在又加入设计,还不完全是服装设计,还有家纺织品设计,再加上现代生活方式所需要的一些艺术设计,比如说工作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摄影等等艺术设计的学科,所以它很有特色,应该说这两个学校不太一样,一个是偏一点艺术性的、审美性的学院,一个是艺工结合的实用一些的院校。

  主持人:您来到北京服装学院采取了哪些新的举措?效果如何?

  刘元风:我们强化了艺工结合的特色,在现在的纺织服装类院校当中,北服的特色是比较明显的。北服的纺织科学技术往下延伸是一个整体,教学和科研都是本着这样一条龙的模式来进行的。比如说从纤维、纱线、染整一直到后处理,我们还有内贸、外贸,还有针对纺织服装外贸的外语系,所以它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学科之间我们也在整合,使这个系统更加明显有特色,同时也更适合社会的需求。

  主持人:刚刚结束的益鑫泰服装设计最高奖,在中国有中国服装界诺贝尔奖的称号。我发现在20位入围选手中,北京服装学院的人占了五分之一,如此高的入围比例,是不是可以从学校的教育体系中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

  刘元风:北服的教学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一条腿是针对市场、企业的需求和流行来安排课程的。我们非常提倡教师和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到企业中去做一些实际的设计、策划等等。同时,我们还特别提倡学生参加比赛。参加比赛实践证明有很多是在课堂学不到的,他们把参赛作为一个学习的途径和方式。从设计、构思到画设计图,到入围之后跑面料、跑辅料、制作,一直到展示,自己选音乐,把握自己的服装如何展示等等一系列的东西,学生都能学到。参赛能够让学生把学到的所有东西串起来,而且自己亲身体验。其实得奖不得奖,从学校来讲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学生自己学到了很多课堂没学到的东西,包括他的各种能力,公关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主持人:北服除了鼓励之外,有没有什么激励的措施?

  刘元风:比如说获了最高奖,学校还有奖学金鼓励他们,使他们更加良性的发展,有可能再参加相关的比赛。

  主持人:这次2004中国国际服装周上,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生举办了一次毕业生服装设计作品展,这是北京服装学院的第一次吧?

  刘元风:前几年在国际服装博览会,每年都有十院校邀请赛,好象这几年断了。今年时装周、设计师协会组委会对我们很支持,给我们展示毕业生设计作品的机会,我们非常感谢。这次展示的作品是100多名学生的作品,应该说体现了他们一种新的设计观念和新的设计思考。

  主持人:您觉得这些毕业生把毕业作品放到时装周上进行展示,是不是能促进他们市场成衣化的进程?

  刘元风:是这样的,因为这些作品本身是在企业做的,到三年级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有兼职单位,他们的作品就是在兼职的企业做的。一个是他们本身的作品就是来自于企业,再一个是通过时装周和相关的企业能够密切的接触。时装周来看展览的观众很多是企业的设计师、老板。通过时装周来展示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企业更加了解,毕业以后到企业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主持人:这次“汉帛奖”服装设计大赛冠军得主是北服的学生,您对她的作品怎么评价?

  刘元风:总的来看,这次“汉帛奖”大赛整体的水平是不错的,因为主题叫“世界的中国”,就是全世界的参赛选手都本着从中国的民族或者是民间文化当中吸取一些设计灵感,而且这也正适应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交流的文化走势。从国际整个社会形态来看,目前是从现代社会到后现代社会的一个过渡,后现代设计理念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在“汉帛奖”比赛中得就非常明显,虽然大家都是演绎中国文化,但是每个人演绎的都不一样。选手们都是用他们自己本民族的东西加上中国文化的东西,所以显得丰富多彩,非常有创意。我看了以后非常激动,觉得他们的设计非常鲜活,很灵动,非常感人。有记者问我说并没有觉得国外的选手比中国的选手好在哪儿。我不这么看,我觉得每一个国家的选手立足点不一样,也许他们结合的着眼点是最超前的,用最简洁的手法表现,也许没有我们的丰富,但是很好。总之,是一种多元化的态势。至于我们学校的参赛选手,像胡劢那套,我觉得她也是参考和借鉴了很多后现代的东西,比如说后现代的结构主义,她的结构是打破了原来的框框,比如说她把包和衣服连在一起,把包和裤子连在一起,就是把原有的造型结构打散、重组、整合。另外从颜色到材料的处理很整体,也是很前卫的设计思潮。“汉帛奖”主要是以创意为主,主要考察设计师的设计思维,从这样的角度讲,服装的创意会带来相关领域新的创新,因为服装本身我们都提倡原创性,它的造型、色彩都要打破原来的东西,自己发自内心的加上现代新的一些流程趋势。

  主持人:从3月底到4月初服装界活动不断,透过这些活动,您有什么感受?

  刘元风:我觉得服装这个领域是最时尚的领域,它应该走在时尚文化的最前端。服装的流行周期很短,前些年可能两年一个周期,然后一年,然后半年,现在一季就过了,这是服装的特点所在。正因为它走在最前端,所以要把握好时尚文化的走向,它有一种引导性,会引导相关领域一些创新的思维,很多其他的领域可以从时装当中吸取一些创意的灵感或者启示。所以把握方向非常重要。总的来讲,既考虑到我们民族服饰文化的振兴和张扬,同时要根据国际上流行总的趋势,还要加入我们国家消费者的实际审美水平和实际的物质需求,就是几方面结合起来,对现代时尚文化、对现代生活方式是一种引导。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展厅一角

  主持人:您在服装设计行业有20年了吧?

  刘元风:我以教学为主,也搞过一些设计。

  主持人:您觉得20年中大众的审美观点有什么变化?

  刘元风:应该说是很快的,特别是艺术圈跟流行最紧,一般的老百姓在其后。应该说社会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层面接受流行或者说感受时尚都是不一样的,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很多人不管怎么流行他在观望,因为原先固有的东西度他的束缚太长了,往往是设计师是设计师、设计作品是设计作品、市场是市场,脱节得比较大。到了九十年代距离就缩小了,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消费者很快就接受了,到了二十一世纪就是现在这个阶段,我觉得基本是同步的,就是说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东西,肯定是有市场的,更何况设计师设计的时候,前期要做市场调研,所以设计出来肯定有消费者同步、共鸣。什么时候到了消费者促使设计师有新的对象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非常流行的社会的需求和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是良性的循环。

  主持人:这是不是设计师追求的最佳境界?

  刘元风:是的,设计师是一块,广大的消费者是一块,这两块基本同步才好。如果消费者的审美慢慢的要超越设计师的设计,那是最理想的状态。像法国、意大利这些服装发达国家都是这样,消费者本身促使设计师往前走,因为消费者有新的需求,老在变化,老有新的审美的欲望,逼着设计师往前走。我们国家还没有到达这样的层面,但是我希望这样一种状态能尽快的出现。

  主持人:您平时逛街的时候留意打扮入时人的着装吗?

  刘元风:对,因为街头服装文化是现实服装的导向,设计师也应该捕捉街头着装的亮点,把这些流行的因素加入到自己设计的因素中。

  主持人:目前时装周之类的活动都旨在与国际接轨,当前的时装周就有来自于法国、意大利、韩国的服装品牌参加,您怎么评价他们的服装设计理念?跟国内相比有什么差异?

  刘元风:应该说国外的设计理念比我们国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先行一步,西方流行引导或者说影响我们的流行。特别是法国和意大利的品牌,他们的产品发布给我们的企业、设计师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思维的开拓。我们的设计师跟上了,无形之中引导了我们的企业、市场。

  主持人:中国的服装设计要赶上国际轨道,您预计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刘元风:我觉得现在从设计领域来讲,理念基本上是同步的,从我们的学生参加国际性的大赛,从汉帛杯的大赛,我们学生的设计作品、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应该说不亚于他们,只不过方式、切入的角度不一样。西方的文化高还是东方的文化高,这个没有可比性,只是在生活理念作为前端支撑就可以了,生活的理念肯定是本民族的。

  主持人:您跟国外的一些设计师有过交流吗?从他们的眼中看,我们本土的设计师的设计是怎么样的?

  刘元风:我跟意大利、法国的评委都有过交流,他们都觉得我们学生的设计作品非常不错,觉得我们学生的切入点跟他们不一样,但是都是好的。从某种角度讲,就算这个设计师获奖了,我个人的感觉也不是说他的作品多么好,只是他的切入点让大家感兴趣或者说他跟这次的参赛主题相近,我并没有觉得不获奖的作品不好。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因为从一千多份中选了三十几份,本身这些人的水平就是高水平的,至于谁最终得奖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这些人在一起交流、在一起切磋、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这是它的意义所在。

  主持人:您获得第一个奖项是21年前大学毕业获得的1983年全国学生服装设计评比三等奖吧,对那时候获奖的心情和比赛的场景还有印象吗?

  刘元风:学生服,那是部里搞的一个学生,大中小学生校服设计比赛,在北京展览馆。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热烈,刚开始,大家没有太强烈的反映,自己也没有太强烈的反映。当时,系里布置我们参加比赛,那个好象叫选样会,不叫什么比赛,就是学生服设计选样会,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大赛。

  主持人:也没有模特展示?

  刘元风:都是静态的。当然,我设计的是一个灰色的白衬衫、灰裙子,是大学生的服装,获得了三等奖,那应该说是我设计的比较新的起点。

  主持人:20多年变化飞快,大家对现在服装设计大赛的评价是一掷万金?

  刘元风:应该说有这种意思在里面,我尽量说服我的学生不要把这个事情看得太重,当然肯定一获奖报纸、电视会宣传,其实最终做得好与坏还要看他综合的素质和能力,还有他知识的基础,再就是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为人处事综合的东西。有很多获奖的人,并不一定最后做得多好,反而有些人没有获奖,人家踏踏实实各方面素质都很好。所以,要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获奖只能说给你一个出线的机会,至于说之后你能不能站住,能不能引导,完全是你自己综合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决定的。

  主持人:您个人比较欣赏的设计师是哪个?

  刘元风:有不少,比较年轻一点的设计师像武学凯、马可、房莹这些我都比较喜欢,我觉得他们都是从市场做起,踏踏实实的做市场,以市场来打一个雄厚的基础,他们的作品同时在引导这样的消费层,我觉得这是设计师的根基,如果说他在这个基础上每年都有新的发布,每年都能引导这个消费层往前走,我觉得这是有基础的。如果像我们的学生比赛完了获一个奖,这是远远不够的,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觉得设计师最终的沃土是市场,有了这样的沃土,他自己再努力引导这个市场或者和其他的设计师一块儿大家一起来引导我们国家这样的市场,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走势。

  主持人:作为服装设计教学的领军人,您对下一步的人才培养有哪些构想?

  刘元风:就北服来讲,我们的办学理念就是艺工结合,我们想我们学生的知识结构是比较全面的,比如说我们的学生是做设计的,但是他一定要了解材料,材料的纤维是怎么回事儿、纱线是怎么回事儿、怎么染、怎么整理,还要了解服装的后一段,怎么样流向市场、市场营销是怎么回事儿、品牌策划是怎么回事儿。我希望我们的学生一定要把握服装整体的知识结构,这样他就有基础、就有依据了,不会乱来,会有针对性。当然,作为研究生来讲,我希望我的研究生在这个基础上把他设计的理论和相关设计理论吃得透彻一点,应该说他能够预测服装的走势,或者说给服装设计一个很雄厚的理论基础作为一个设计的支撑,我希望是这样的。

  主持人:您对您的学生们说几句期待和嘱咐的话吧。

  刘元风:希望北服的学生更加努力,一个是学校的课程安排要学好,多多的参与社会实践,多多的迎接各种各样新的挑战。希望他们紧紧的跟着或者说紧紧的围绕着我们国家的服饰传统文化再加入最新的时尚文化,挑起我们国家服装文化未来的重任,希望他们未来多多努力。

  主持人:最后请您再对新浪的网友说几句。

  刘元风:新浪的网友,新浪网是一个很时尚的网站,它很关注时尚,希望广大的网友也关注时尚,紧紧的跟随我们国家时尚的走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作为时尚的一员。

  主持人:谢谢。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 美女与“野兽”
* “胸”价最高的名模
* 性感甜蜜的混血美人
>>更多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4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