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正文
张晓梅:从美容经济走向人本经济(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3日17:58 新浪伊人风采

《中国美容时尚报》总编辑张晓梅女士

  2004年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10月将在北京拉开帷幕,该盛会是以“2004美容中国”为主题的中国美容行业第一大国际盛会,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行业活动之一。8月4日,主办方召集业内知名媒体召开了“2004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媒体见面会,共同见证了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组委会与新浪网、新丝路模特经纪公司成为共同打造这次美容行业的盛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以下是《中国美容时尚报》总编辑张晓梅女士在大会上的发言简介:

  爱美是人之天性,也是一种动力。美容是人类为实现美的目标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美发、皮肤护理、医学整形、护足、减肥等技术与方法。人类漫长的美容实践,不但催生了美容产业,而且孕育了美容经济学。美容经济是由美容资源、美容产业、美容市场等要素构成,美容经济学则是关于选择、开发、分配和消费美容资源的一门应用性经济学。当时代跨入21世纪,人本思想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灵魂时,美容经济开始走向人本经济,而且已显现出光辉灿烂的前景。

  

  (一)历史与回顾

  美容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人就有修脚、染发和描眼眶的行为。古罗马人用香油护肤,古希腊人则用烟墨涂描眼睫毛。在中国的先秦时代,整容化妆已很盛行,魏晋则是一个高峰,唐朝又有大的发展。随后,美容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和追求。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妆技艺不断提高,化妆品种类日渐繁多。20世纪20年代,用于皮肤、头发及身体保养各类化妆品大量上市,美容院、发型店也开始在各地设立。70年代出现新的潮流,人们不再热衷于某种特殊发型或化妆方式,而是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扮美方式,使得个人的仪表形象更加多姿多彩。在90年代,随着各国美容界频繁的技术交流,人们对皮肤的科学保养及对化妆品的正确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美容随之扩展到全身美的概念。21世纪,美容经济在需求中诞生,美容产业随人们美容实践的深入和扩展而不断壮大。可见,美容经济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实践的产物,更是创新的产物。美容经济是一种生活现象,也是一门创造美和展示美的艺术,更是一门体现人本思想的科学。总而言之,美容经济的研究既有理论上、学术上的价值,更有实践上、生活上的意义。

  

《中国美容时尚报》总编辑张晓梅女士

  

  (二)发展与现状

  歌德说,“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生活的金树常青。”美容实践创生了美容经济,美容需求推动了美容产业。“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作为服务业的一支,中国美容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举推进。美容产业包括美容服务、美容教育、美容商贸、化妆品生产、美容科研、美容媒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强劲的市场渗透力。美容的首要目标是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在向保健、心理咨询等领域进军的同时,又向健康需要、心理需要等多方面拓展。美容开始向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发展,并成为服务业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闪亮部分。

  诞生于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国美容业,历经20多年发展,已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和相当的产业规模,产业特征十分明显。由于其投入少、进入门槛低,因此成为民营资本占主体的、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之一,是我国典型的新兴产业。2003年数据显示:全国美容就业者超过1232万人,城镇美容就业机构总数超过169万家,城镇美容业年产值近1815亿元,占全国GDP1.8%,占第三产业产值比5.21%。全国88.2%的美容机构营运状况处于稳定和持续上升状态,产值增幅明显高于全国GDP增长速度。在美容从业者中,20~30岁比例高达95.27%;每年新增从业人数近10 0万人,其中农村从业者占到60%以上,表明该产业吸纳新生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巨大。有关学者认为,中国美容产业是完全竞争的成长型产业,是产业链长、内涵丰富、供求弹性强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美容经济,有助于解决四大问题。一是实现大量就业。美容业、特别是美容服务业,是特殊的“超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直接服务的特征,即有多少个消费者,就有多少个服务者(甚至更多),大大高于商业、餐饮业、旅游业等的“客服比例”。这就为国家建起了一个不小的就业蓄水池。二是拉动大量消费。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恩格尔系数”中,美容消费的比例不断增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目前,在我国的美容消费中,“高质化”和“大量化”两种特征同时存在,主要表现在三种趋势中:一是消费人群的扩张,年龄、职业、性别、城乡等的限制性因素日益减少;二是消费产品的扩张,美容、整形、康体、护理等等领域的新产品层出不穷;三是美容产业链的扩张,生产企业、服务店铺、教育培训、物流配送、媒体、广告、展演等,行业的摊子越铺越大,覆盖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三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美容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主体成分几乎全是民营经济,完全靠民间资本支撑运转,具备民营经济的一切优势。大力发展“民营主导型”的美容经济,是对国家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战略的强力支持和配合。四是减少国家负担。美容经济不但能给社会带来就业、消费、税收等好处,同时还具有能耗低、投资小、风险小、占用资源少等特点。不需要政府的财政支出,不占用大量的资源,不依赖政府的额外扶持(如:贸易保护)。美容经济这种“不需要”、“不占用”、“不依赖”的“三不特征”,充分体现了“自循环扩张型”的经济特性,有“朝晖”之势,无“夕阳”之虑,成长空间巨大。随着我国人均GDP迈上1000美元台阶,美容经济正在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在居民消费额领域中可以说已经开始形成“四龙一凤”的热点格局。

  但是,美容业尚未得到国家有关法律的保护和政策的支持,一直处于“自生自灭”高速度、低层次的发展状态。高速度表现为:近五年来新开店数量为总数的78%;另据专家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老百姓的美容消费支出将翻一番,美容业的产值也将翻一番。低层次则体现在行业发展散乱、整体水平与海外同业差距很大、社会评价低等方面。从宏观上看,国家尚无产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管理等;中观上看,国家对于第三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尚未“普照” 到美容业,业内人士称之为“美容业尚未获得国民待遇”。以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例,同属于第三产业的餐饮业、住宿业被列入中小企业的范畴,却没有将美容业包含其中,使得美容业在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创业扶植、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各方面仍然没有得到相关法律的保障和支持,十分不利于改变美容业的现状。因此,建议国家一视同仁,给美容业“国民待遇”,以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美容时尚报》总编辑张晓梅女士

  

  (三)问题与对策

  美容经济其实是个大概念,由很多部分组成,外延也很广,能细分出近百种专业。美容经济的上下边缘产业也很多,与外界交叉的就更多。应该说美容经济是个“大经济”,无论是就业人数、产值,还是增长空间、发展前景都很大,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它所占的份额是不可忽视的。美容经济发展到今天,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四点:无视、忽视、漠视、歧视。

  “无视”——主要是政府及学界对美容的态度。迄今为止,中国没有一本《中国美容年鉴》,国家统计局没有独立的统计口径,没有发展战略,没有法律法规。“忽视”——主要是管理部门。涉及美容业管理的多个机构和部门,谁都管理,谁也不管。从根上说是不重视。“漠视”——大部分人,甚至包括美容业内部的人,几乎没有把美容经济看成是一种“经济”,漠而久之,无以正名。“歧视”——人们还有许多偏见。不少人对传销、色情、毒品等侵入美容业很敏感,反而对美容业的健康发展缺少关爱,总以为搞美容的是下九流,上不得台面。所以美容经济现状不好,散、乱、差的情况十分严重。

  中国美容业处于“三高三低”的状况:社会需求度高、对经济贡献度高、消费期望值高;行业门槛低、政府认知及关注度低、舆论评价低。大力发展美容经济,需要做到四个转变。一是由不视为经济转而视为经济。调查显示,与美容经济直接相关的政府机构和部门有20多个,它们都程度不同地缺乏对美容经济的关注和认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是美容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美容经济在大部分人的心中还“不是经济”,这种观念亟待扭转,必须早日刷新历史积淀起来的对美容经济的忽视、漠视、歧视和无视的旧观念。二是由放任自流到照管起来。美容经济是国民经济当中一块不小的蛋糕,但却很少有政府部门统一协调地对其进行照管。我们主张从放任自流转变到“照管”起来。“照”是关照,即要关爱、要关心、要照顾;“管”是管理,即要看管、要严管、要管住。政府只有加强照管,才能更好地让美容经济发挥效益。三是由没有规划到有规划。美容经济长期处于“自出状态”,政府缺乏对美容经济的方向指引和战略规划,甚至连基本状况都不了解,始终没有数字统计和经济普查,更谈不上总体的研究和分析,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四是由缺乏规范到完善规范。美容经济这架庞大的机器在无序失范的状态下运转着。从市场准入、资质资格,到服务标准、技术规范,大体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原生状态。美容业的无序失范,突出表现在:谁都管但又谁都不管,政府职能弱而行业协会更弱。特别是在工商、税务、卫生、安全、劳保、培训、治安等方面,都处于散、乱、失衡的状态。如不早日出台配套的公共政策和行业规范,自生的美容经济就会堕入自灭的绝境。

  为此,我们建议政府有关部门:

  (1)尽快制订《中国美容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用以指导各级政府机构和部门,指导行业协会、各产业和各企业。(2)研究制订美容业的产业政策,贯穿于生产、流通、服务及相关领域,鼓励、扶持、帮助美容业提高产能、增加效益、优化结构、实现升级。(3)研究制订美容业的行政法规及各种行业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部门和官员的管理随意性,把美容经济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4)将美容经济列入国民经济统计序列,单独列出经济普查和统计口径,定期发布独立、统一、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5)将美容企业列入《中小企业促进法》的保护范围,给美容经济以“国民待遇”,避免发生社会歧视和不公正对待,依法保障美容经济的健康发展。(6)扶持和大力兴办美容大学和高等美容职业学院,同时在大专院校开设美容专业,建立美容高等教育和管理体系,培养行业发展迫切需求的高端人才。

  

《中国美容时尚报》总编辑张晓梅女士

  

  (四)前景与展望

  事实上,美容经济的意义不仅仅表现在消费层面,如果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审视,美容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国情经济”,它的大量就业、大量消费、民营主体、资源依赖度低等主要特征,恰恰完全符合目前我国的国情需求。可以说,美容经济是“国情度”最高的经济门类之一。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美容经济是一种典型的“人本经济”。它以人为服务的对象,以人为经营的资源,为人而生产,为人而投资。在美容经济中,人是真正的主角,不被机器异化,不为环境控制,不受资源限制。可以说,美容经济是“人本经济”格局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今年的“两会”上,我们提出了大力发展美容经济,努力充实人本经济新格局的想法,正好与科学发展观和修宪思想相吻合,引起强烈反响,国内外媒体作了大量报道。

  以人为本的经济门类很多,如医药业、美容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等。它们的突出特点是“围着人转”,与人的生老病死和喜怒哀乐直接相关。人本经济首先是一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结构,更是一种经济类型和经济特征。事实上,符合“以人为本”理念或具有其价值倾向的生产、消费、投资等经济行为,目前已经大量地蕴藏在政府和民间,只是人们尚未从理论上进行归纳总结。可以说,“人本经济”已经蓄势待发,呼之欲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在提高人的素质,核心在满足人的需要,本质在释放人的潜能,目的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打造出一个“人本经济”的新格局。在人本经济新格局的形成中,最为需要的是能改善国民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的产业、产品、市场秩序和经济制度。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保护人和发展人。尊重人,就是重视人的价值,提高人的地位,把人当成社会发展的核心。保护人,就是让人充分享有人权,把人看作是社稷之本,是经济之本,给人以关爱、照顾、保护。党和政府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发展人,就是必须让人获得最大的满足,实现最大的价值。当前应该停止让人为经济增长付出过大代价的进程,转而让人充分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人本经济的提出,是当前大势所趋。以前,可以说是一种“物本经济”——以物质财富为本,是一种“G本经济”——以GDP为本,是先生产、后生活,拼资源、抢速度的思路。但是现在,已经不同了。美容业不但是典型的“国情经济”,还是典型的“人本经济,人是服务对象,是资源、是资本、是生产力。大力发展美容业,就是以人为本,就是符合国情。

  为形象服务的是美容经济,为心灵服务的是人本经济。美容经济偏重于物质层面,人本经济注重于精神层面,前者为发展的初级阶段,后者是发展的高级阶段。前者为美丽服务,后者为人民服务。美容经济发展的哲学依托,是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精神与物质的相互转化。从产业特征上看,美容经济具有“反边际效应”的特点,即不存在效益递减现象,原因在于人对美的追求是无限的。投入越大,效益越好,效果越好,投入越大。同时,美容经济还有一个奥肯法则,即:GDP每增长1%,美容人数增加0.08%。人本经济发展的哲学基础在于,人既是生产力的推动者又是社会成果的享有者,人既有创造性又有消费性。在产业层面上,人本经济属于服务型经济,为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从美容经济到人本经济,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转变,是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是人类认识和观念的巨大变革。

  美容经济,已经是人本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一个大事业。同时,它是美丽的经济,在精神文明层面上让社会、让民族、让国家越来越美丽起来。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言情小说 免费mp3 
小游戏 减肥 爆笑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4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