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2004年情感大盘点 > 正文
透视我们的代际心态:20岁,30岁,40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16:13 新周刊

    “代际”理论太厉害了。它把区分人的方法从横的方面转到了一个纵向的坐标上。同样是资本家,30岁的和50岁的就不一样。这个令他们显得不一样的东西叫心态,在政治认同相似的前提下,同一阶级阵营里年轻人和老家伙之间总有吵不完的架。这种利益冲突变成代际冲突的结果,使心态成为了阶级之外对人群的另一个划分标准。

    然而目前的事实是怎样的呢?在女人的“20 30 40”里,你看到可能只是个体的差异;在男人的“20 30 40”里,更多的却是融合,他们相信,最新的趋势是老中青已经混为一体、我中有你、你
中有我了。

    大家为什么要装嫩?

    看上去,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怕老。喜欢琢磨时尚的哲学家鲍德里安50年前就料到了这一天的来临,他的观点是,一个消费社会里,赶上潮流从来都是人们避免衰老和落伍的好方法。是那种被称为时尚的东西(鬼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令人们在年龄上的差别变得模糊而微不足道。当然,鲍的评论仅限于牛仔服,而在牛仔服已经有了至少100种穿法的今天,他的理论不能解释的是,为什么大家总是要向那些街头小屁孩的方式看齐?

    --这是一种态度,而一切都要归功于它的破坏性和另类感。这个时代真的太让人兴奋也太叫人紧张了。1960年代生人刚刚尝到成功的滋味,1970年代的人就急不可耐地开始实施他们的“夺权”计划,但真正可怕的是这两拨人开始交手之际,80年代下的蛋蛋们对此简直不屑一顾,一个指向这帮新人类的消费主义潮流汹涌而至,将60与70年代们所谓话语权之争的崇高感和悲剧性解构得七零八落。这再次证明了文明史观:农业社会里,价值2000年一变,工业社会价值演变周期是200年,而今天这个周期缩短为最多20年。

    20岁:欲望缺乏症候群

    文/翡冷翠

    华纳旗下4位青春飞扬的美眉组合在台上热力四射地唱着“怕什么,怨什么”,她们第一张专辑的名字就叫“怕什么”,可见“不怕”已经成为80年代生人的时代精神了。80年代生人似乎已被定型成穿着大得不着边际的花哨衣服、勾着背不会好好走路、咬着舌头唱周杰伦的歌、在大学外面找房同居、换男朋友随便得跟换洗发水、为赶时髦不顾一切、崇洋媚外、对历史一无所知、要么一学期挂几门课、要么在国外花大把家里的银子毫不心疼的人。当我在一群“大人”中报出我的出生年份,就一定会有人露出微微轻蔑和厌烦的表情,好像很不满或者很嫉妒我们这一代的无畏。

    不算老,赚钱结婚的功课似乎离我们还很远,所以不怕责任;环境好,我们是吃巧克力玩变形金刚长大的一代,所以不怕穷;就连高考政策也放宽了,考研比以前考大学还容易,所以也不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在QQ上发了一句:“你怕什么”,给80年代的网友,回答五花八门:

    A:20号之前我怕大姨妈突然驾到,20号之后我怕大姨妈不来。

    B:当然是找工作了,以前的大学生真幸福,不管学得多狗屁,都可以包分配。

    C:怕谈恋爱,如果现在还能“父母之命”就好了,谈来谈去的真烦人。

    ……

    我觉得这些都不够真实,不够概括。有本叫《第四转折》书中说80年代生人最大的特点是喜欢群聚。我们称这种群聚为群P(Partner),如果一个星期不出去唱K、吃饭、蒲吧就觉得浑身不舒服。不要以为群P是80年代生人有团队精神的表现,恰恰相反,我们群P是因为除了找一大堆人一起发疯之外,仿佛再也没有别的可以刺激到我们的东西。“没有追求”、“麻木”、“空虚”、“无聊”、“郁闷”、“烦死了”——我们暂时把这些80年代生人最常挂在嘴边的词语总结成“欲望缺乏症候群”吧。

    童年太美妙,少年太安逸,长大后竞争又太强烈,想法太多、做法太少,干脆就什么都不追求了吧。《手机》里面的费老说“审美疲劳”,对于80年代生人来说,疲劳的又何止是审美。80年代生人仿佛把青春都提早享受了,初中时就开始有自己支配的钱、交友、旅游、和父母抗争……世界被电脑提速了,世界把80年代生人成长的历程提速了,没有按部就班地做每个年龄应该做的事,所以现在就无聊到无事可做。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大概会死于安乐。恋爱很容易,问父母要钱很容易,通过学校期末考试很容易,考大学很容易,上网找个人聊天很容易,吸引别人注意很容易,减肥很容易,转型成帅哥美女很容易,当个网络作家很容易……那么到底还有心思做什么呢?

    有人要问,为什么你们不把时间放在工作上呢?难道赚钱也很容易吗?NO,对于80年代生人来说,最困难的就是找工作了,人才市场的人比蚂蚁还多,又都需要工作经验。在学校里花天酒地习惯了,工作后却发现自己赚的钱连维持学校那样的生活都不够,哪里还有心思工作,80年代生人没有什么耐心的。

    《时代》封面上的春树一脸颓废、无谓的样子,他们鄙夷地说这就是80年代了。春树的解释有讽刺:这个鼻青脸肿恰似吸毒者的表情是被北京冬天冻的。相煎何太急呢,每一代人都曾经当过堕落的一代,60年代生人也曾经不愿和70年代生人做朋友。你们以为我们无忧无虑,穿着滑板鞋在你们身边一滑而过的潇洒身影刺伤了你们渐渐衰老的心;你们以为我们的感官退化到只对纵情欢乐敏感,看到我们上网写孤独、寂寞、空虚这些字眼就说我们属于没事找抽型,典型地“为赋新辞强说愁”;你们以为我们天不怕、地不怕,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事实上,我们经常被“失重”的梦境而惊醒,有一颗时刻恐惧又不明白自己在恐惧什么的心。

    2年前的我曾在网易论坛和70年代生人吵架,写了一篇帖子叫《我们80年代的人拒绝70年代意淫》,那时“80年代”这个名词刚刚被提出来,很是意气风发。现在想来,这种年代的争执实在是毫无意义,无论是哪个年代都属于历史的一圈微不足道的年轮,我们属于哪个时代就会有哪个年代的欢乐、幸福、忧伤和恐惧。

    被延长的青春期

    拜社会进步所赐,20郎当岁的年轻人成长期在缩短,他们来不及像他们老爸当年那样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迷惘困惑苦闷彷徨或者骂骂咧咧愤世嫉俗,就已经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杀入职场。12岁成名绝对算不上天才,18岁创业没人夸你神童,30岁还不成功基本不要跟别人谈理想,当然,40岁也未必就没戏——抓住机会还不至于与石俱焚。相同的社会情境造就了相似的心态,那就是:忙、忙、忙——忙于成名,忙于做老板,忙于购房买车,忙于拍拖,等结了婚又忙于离婚,忙于享乐,忙于占山头,忙于退休。

    ——30岁虽然也有青春期,却是负累最重的青春期。

    如果你不能赶上潮流的步伐,不到30,你就已经被宣布衰老而出局,但你也不能像当年年过40的谢顶诗人杨牧那样,凭借张扬的吆喝便一厢情愿地混入青年行列。想想吧,当手机销售商开始琢磨着,如何把20—30这一年龄层的玩家划分成至少三个不同类别消费群体时,那些要花上3周时间还只为终于学会发短信而沾沾自喜的家伙真是再老土不过了。

    社会价值指向的年轻化趋势早就不是一个需要论证的理论命题了。中老一代谁还敢像早些年那样毫无愧色地训斥年轻人:“你应该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曾年轻过,而你却未老过。”因为他们不想得到这样的回敬:“对于今天的世界而言,你从未年轻过,并且永远不可能再年轻。”——事实的确明摆着,资讯的急速密集化,以及生活节奏频率的加快,令原有“老中青”均衡年龄跨度迅速失衡:中年人心态的低龄化前置,同时拉长“老年”和“青年”的周期。所谓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二分法则在今天是如此有效,只要赶上潮流,从十七八岁开始的青春期甚至可以延续到50岁,反之,你的老年很可能从30岁不到就开始了,哇塞,这真是惨不忍睹啊。

    那么还能有谁在30岁的时候不惶恐呢?

    30岁:生活在焦灼与矛盾中前行

    文/崔岫闻

    不知不觉身边女人的年龄都已经是三十开外,不是单身就是单亲,偶有小聚,话题依然是离不开嫁与不嫁。对待爱情,已经不是二十几岁时身边男人不断,被男人追得心脏病发作的状态,三十以后的女人被生活磨练的那份睿智与豁达,身边已很少有男人们跃跃欲试或可以近身的可能性了,也就相对少了一些应付的烦恼,多了一些可嫁之人选择的艰难性。

    爱情不可以没有,也可能很难有,选择爱谁权利在自己,可是可爱之人实在太少,搞不好会背上一个不道德的第三者之名,好男人被抢走的速度绝对大于女人思考着怎么抢走别人家的男人的速度。于是身边的女人们常常流行着要把自己“下嫁”的口头禅,真的“下嫁”绝对比嫁一个可嫁之人的难度更大,它需要过的是自己的心理关。

    性对这个年龄段的女人已经不是什么难以对付的问题,因为已经缺少了二十几岁时的激情与刺激和或多或少的成就感,量变带来了质变,性在这个年龄的意义已经就剩下性本身最原始的含义了。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