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美容 > 正文
爱美女性必防的4个美容陷阱(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00:59 新京报

  针对消费者在美容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屡见不鲜、对美容化妆品的投诉连接不断等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在去年的6月份到年底的这段时间,通过对北京、天津、河北等24个省市的消费者进行美容化妆品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4个省市中,仅二成的消费者对美容服务满意;美容院的虚假广告宣传、劣质化妆品成为美丽的“杀手”、“免费美容”乱收费、美容卡“陷阱”等问题都成为投诉的热点。

  在中消协对美容化妆品所做的调查中,美容产品效果的夸大宣传最让消费者反感,而假冒伪劣产品的“毁容”效果却最让爱美人士心惊肉跳。



关爱您的面子,请谨防美容陷阱。

  「宣传」夸大效果连蒙带骗

  投诉率:41.7%

  在中消协对美容化妆品所做的调查中,美容化妆品市场存在的虚假宣传问题是消费者最为反感的。

  广告的虚假宣传在医疗美容方面表现得最突出,诸如“一针丰乳”、“开刀不留疤痕”、“年轻30岁”等等的宣传非常普遍。有一些美容院甚至还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利用“纳米技术”、“DNA细胞”、“高分子美眼”等随意承诺美容功效,让消费者花了钱又得不到效果,反而被这些概念弄得晕头转向。

  破冰策略:针对性的专项整治是关键。去年,国家11部委联合制定了《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惩治虚假违法广告为重点,严厉打击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商业欺诈行为,特别是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化妆品、美容服务虚假违法广告,以及利用互联网发布的虚假违法广告。

  「方式」漫天飞“卡”后人去楼空

  投诉率:31%

  美容卡“陷阱”是去年美容服务中凸现的比较大的问题,也归属于美容院的“诱购”行为之内。许多美容院在并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时,就开始向消费者兜售“优惠卡”、“金卡”、“信誉卡”等各种名目的美容卡。在售卡之后,或者消费者的服务得不到保障,或者店家毫无理由就取消了美容卡,甚至有卖出一定数量的美容卡收敛了钱财之后就人去店空的情况。

  破冰策略:出台管理办法限制和提高办卡的门槛。

  这主要是针对店家来说的,对于达不到规模和资质的店家,最好有规定限制其对消费者进行“预售”的服务。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在去年底就专门举办了一个体验活动,选出了一批比较好的、可以让消费者比较放心的美容院,对消费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价格」免费陷阱价格“任我行”

  投诉率:28.5%

  消费者对美容化妆品价格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价格虚高以及“免费美容”收费等问题上。任意抬高价格,价格缺乏透明度,因人而异,因店而不同。有些美容院咨询时说得很便宜,手术后收取的费用却是咨询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一件相同的护肤品,在不同的美容院之间价格竟有可能相差几倍之多,而美容院提供的相同的服务,价格也可能有着天壤之别。

  另外,以“免费美容”为名的收费问题也是消费者们诟病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些店家以“免费”、“体验”为名,把消费者骗进美容院后却实行“霸王条款”,进行胡乱收费,也让消费者们痛心疾首。

  破冰策略:增加美容消费的透明度。要规范美容市场的价格问题,还是要有统一的定价标注和严格的执行以及监管标准,这样才能做到美容收费的规范化。

  「产品」伪劣产品“毁容”率高

  投诉率:24.2%

  在中消协调查的结果中,有24.2%的消费者表示在使用美容化妆品的时候皮肤受到了伤害,比例非常高,而这部分消费者仅有17.4%能够得到经营者的满意处理。

  劣质化妆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染发、增白、去斑等化妆品中醋酸铅、砷、汞含量超标;2、走私水货化妆品未经商检、卫检,无检验检疫证书和CIQ标识,有的甚至是过期产品等。

  破冰策略:加强化妆品的管理和消费预警。去年,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商会就发布了美容化妆品的消费预警,对提醒消费者避免使用劣质的化妆品有一定的效果。同时,国家也加强了对化妆品的立法和重点监督,也对劣质化妆品的流通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专业说法

  行业发展阶段消费者需慎重消费

  ●赵汝奎,北京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副会长

  我们多数消费者接触的美容,一般都是生活美容,这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美容店的虚假宣传、美容消费卡的“陷阱”、美容产品的质量问题以及消费者个体差异性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而在美发方面,比较明显的还是在烫发的技术和使用的产品等方面。

  美容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除了和商家的竞争激烈有关之外,消费者贪小便宜、不够慎重消费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美容院和美发店首先要按照程序做好做足,让消费者无可挑剔。另外,在行业还正在逐步发展的时候,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消费者面对这些问题时,首先要慎重、理智地消费,比如在办美容卡时看看店家是否正规?有没有工商执照和卫生许可证?规模如何?提供的服务如何?等等,不要图一时的便宜,否则损失的就只会是自己。

  其次,消费者还要注意消费陷阱,注意消协和有关部门发布的消费提醒以及消费体验的结果等,才能有效避免“中招”。(/巫倩姿 漫画/裴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