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不差钱”的中国富豪令全世界看待中国游客的眼光都为之一变以后。不过最近一则新闻却将奢侈品这一经济产物,与社会公共关系黏合在了一起,当购买奢侈品用来送礼已呈蔚然成风之势时,这种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值得我们警惕。
在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不差钱”的中国富豪令全世界看待中国游客的眼光都为之一变以后,奢侈品在中国普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尚还处于挥霍、炫富的经济维度。不过最近一则新闻却将奢侈品这一经济产物,与社会公共关系黏合在了一起——据贝恩咨询公司近日发布报告,2009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长了近12%,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5%,其中50%奢侈品消费是送礼。春节期间,上千名中国游客穿梭在纽约最繁华的第五大道“扫货”,被国外媒体戏称为中国春节给世界发“红包”。(4月20日《中国经济周刊》)
全球奢侈品牌消费集体缩水,中国奢侈品消费却“风景这边独好”。在中国富人争相跑到国外大肆扫货,甚至因巨大消费力倍受礼遇,国际地位尊崇感倍升之时,许多专家学者看到了经济货币的外流。在先富人群应将消费潜力释放于国内,以拉动经济内需的语境下,他们呼吁应用税收杠杆钳制如日中天的国外奢侈品消费。
倘仅从经济维度考虑奢侈品消费蔓延成风的问题,这当然是可供考虑的建议。可奢侈品本身所具备的独特、稀缺、珍奇性,却也决定了它并非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经济产物。如若将奢侈品划归于仅能通过金钱购买才能获取的商品,那有能力消费它的群体,自然是那些拥有巨额财富的富人阶层。可当奢侈品不仅作为一种消费品存在,更成为一种奢华生活方式、个人社会地位的象征时,它身上赋予的意义也在无形中扩大——它几乎成为富人阶层进行社会公共关系维护的重要链条——“50%奢侈品消费系送礼”便是这种关系维护的生动注解。
国人好讲究礼尚往来,普通老百姓之间互送礼物聊表心意,本也是礼节往来的应有之义。可当礼物戴上奢侈品的帽子后,这些游离于普通老百姓消费能力之外的礼物,就更容易挑战人们的想象力:除了富人,还有谁在消费并拥有这些奢侈品?当50%的奢侈品消费都放置在富人的送礼链条中时,他们需要靠奢侈品维护的关系网又是什么呢?
不得不说,中国先富群体的崛起,很大程度正是源于财富分配机制的缺陷。当这种分配机制存在一定漏洞,权力之手从中寻求寻租空间的几率开始加大时,谙熟权力攀附的先富阶层便能从容地运用手中的财富,为权力埋单。权力则又自然投桃报李,为富人阶层的财富增长寻找规则漏洞。在“50%奢侈品消费系送礼”的背后,这种权贵结合,蚕食社会财富的关系网络便若隐若现。而这种权贵网络的不正常结合,又势必进一步拉大社会财富分配机制的不公性,社会财富的天平将越来越倾向于权贵阶层。
在中国富人大量消费奢侈品过后,人们谈得最多的是炫富、凸显贫富差距等问题。可当购买奢侈品用来送礼已呈蔚然成风之势时,这种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则更值得我们警惕。当奢侈品只独归权贵阶层所有,甚至成为权贵关系网络的重要粘合剂时,它带给我们的不止是社会财富拥有上的相对剥夺感,其可能引致的权力寻租所导致的权利、财富分配不公,更需要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