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张曙光谈宏观经济与品牌经营关系(组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11:26 新浪伊人风采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
企业该如何应对策略和品牌发展

  与此有关的问题就是汇率政策,汇率政策确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问题。咱们汇率现在在缓慢的升值过程中,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升值的速度在加快。为什么说升值呢?升值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短期的升值压力,是由于我们的两个顺差造成的。还有一个就是长期的升值压力,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失业率增加,竞争的提高造成的。而这一点来看,中国为什么会升值?我计算了一下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制造业、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工资的增长,大概得到这么一个结果,从1990年到2005年,2000年它在中国的劳动工资增长了5倍多,而劳动生产率增长了6倍多,而同期美国的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只增长了不到2倍,而工资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比较,如果是把劳动生产率搁在上边,工资搁在下边,比较中国的增长速度也快于美国。说明什么呢?说明你的产品的成本降低,成本降低了竞争力增强了。北大的娄丰教授也介绍了中国和OECD国家的比较,同样有一个趋势,中国劳动率增长快于工资增长的幅度,也快于其它国家,所以说中国的汇率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汇率升值也必然受到影响,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走向发达的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事情。所以,中国现在汇率的升值应该说是有它的客观需求的。

  咱们现在从2005年7月20日选择了开始不断升值,缓慢的升值有缓慢升值的好处,也有缓慢升值的弊端。好处在于企业可以慢慢地来消化升值的影响,但是它不好的地方就是造成升值预期,使得热钱的流入压力增大。事实上从咱们前两个月贸易顺差增长那么快,很多外资的进入,因为升值是缓慢的,这个过程是不可改变的,进来有它的好处。这里关键是咱们如何能够进一步来开放

汇率市场,因为现在外汇储备主要是提出要长汇率,但是现在这个过程你想这个样子,但是不可能。为什么呢?相反老百姓一拿到外汇马上就换成人民币。一是因为处在升值的过程中间,二是因为兑现的工具很少。国际上现在外汇市场一天24小时都可以流通,咱们到银行里结算汇率可以看到,只有上午9点到下午5点,所以有很长时间不可以做。所以,外汇市场存在很多问题,也需要来调整。当然最近外汇公司多了,要用外汇,我觉得成立外汇公司有好处,不应该由各个部门争夺这块肉。从汇率的政策来看,升值过程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升值的幅度还可以提高,从这两年来看升值幅度达到5%也影响不是太大。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调整的过程,调整的过程肯定是要有成本的,因为升值以后必然会对国内造成一些紧缩性的影响,这是我们需要来考虑的。所以,其它的政策就需要相应地来配合。

  现在货币政策也是紧的,汇率政策也是紧的,我们就来看财政政策。大家知道两会上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两税合一”,“两税合一”讨论了多少年,其实咱们入世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得税的优惠实际上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投资环境还不好的时候就出现这个问题,现在不管中国投资的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有很大的改善,而且中国经济增长得很快,外资总想进入来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好处。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外资不来的问题,而是来了从咱们现在来看,国内资金也并不是那么短缺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应该有所选择。而咱们的税率优惠政策实际上是激励外资进入的政策,而这种政策是靠牺牲国内企业的利益来达到的。为什么呢?如果两个一切条件都一样的企业,就是税率不一样,在市场竞争里边,税率低的企业必然要竞争力高于税率高的企业,因为税率低利润就多,利润多投资的吸引力就大。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就可以看到,利润肯定会高。而且现在同外资的合资过程中,有一个资产的市场估价问题,市场估价汇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汇率高的企业市场价格必然低。实际上咱们内资企业的税率高,实际上也减少了咱们内资企业本身的价格。所以,这个政策确实应该改变,但是讨论了这么多年,由于部门的利益,由于地方的利益,没有解决。尽管现在是姗姗来迟,总体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好就在于它使得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一个平等竞争的条件下,而且由于这样一个做法,实际上是一个减税政策,因为内资从原来33%降到25%,内资从原来的15%提高到25%。但是由于外资的比例比较小,内资占比较大的比重,所以总的结果是要有减税政策,减税实际上是把利益留给了企业。留给企业以后,不光是对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日子会好过,而且从宏观上来看,它是一个扩张性的,促进企业发展。出台这个政策就有可能缓解或者消除我们汇率升值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可以对现在的货币政策给一定的支持。

  从这些情况来看,中国目前的状况可以说是货币政策紧的趋势还会持续,汇率还处在一个升值的过程中,升值的幅度有可能还加大,财政政策从主要的来看会相对扩张一点,因为是减税。两税合理解决,利用外资税率重要的政策就是增值税,增值税现在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这在1993年反通货膨胀时制定的政策,但是一直没有改变,前两年振兴东北,把这个政策给了东北,而且是增量部分。原来财政部税务总局计算,要减130多个亿,但是最后剩了50多个亿,实际剩下来减了20多个亿。本来这个政策实施以后应该在全国推开,但是咱们没有。去年中部振兴,又把这个政策给了中部,其实这个政策可以说既是一个实际优惠政策,也是一个歧视政策。因为你给这儿优惠,给那儿不优惠,就会出问题。两税合并以后,对搞技术的企业优惠是有利的,对西部地区优惠,这是鼓励资金流到西部去。但是可以看到增值税政策这样实施是有问题的,现在国家还用歧视性的政策来调控经济,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所以,现在两税合一,下一步应该在推进增值税的转型上下工夫。如果转型转到25%,大家可以看到又是一个减税的空间,而且现在有这个条件,因为财政收入增长的很快,去年3.9万亿,而且增长20%,超过了经济增长的一倍,这是有问题的,因为税收是来自于经济。增长的这么快,实际上是没有依据。而且政府的钱多了,对整个市场化的进程也不利,因为政府掌握的资源多了。政府掌握的资源多了,市场相对就少了。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恐怕咱们下一步推进增值税的转型问题是我们各界需要努力的一个问题。

  下面简单讲一下在这样宏观的形势之下,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在品牌发展上应该如何做?

  大家知道宏观问题是一个短期问题,是讨论经济波动的一种走势,就遇到一个周期问题。宏观的问题和我们微观的决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在中期的什么阶段上来投资、决策,这是有一个相当大的关系。当然一个经济已经跃过了高峰往下走的时候,这时你再去投资,你遇到低潮,投资肯定失败。而当经济周期处在上升的阶段时,你去投资可能是有利的。所以,我们观察宏观经济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这个问题。企业观察了这个现象,来选择我们企业的投资和扩大还是收缩,恐怕我们选择另外一个政策,在收缩期企业经营比较困难,和在扩张期就应该有不同的办法,这时也正是你调整的时期。从这一点上来说,企业是需要观察的。

  另外,这样一些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对我们企业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比如服装企业,现在服装的出口在中国出口里边占相当大的比例。汇率升值对于服装企业的出口任务就会有影响,因为升值再加上国内投资的上升,一方面成本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本币的升值以及价格因素,也在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考虑如何来应对这些因素。你怎么能够在你企业内部技术、管理上能够进行调整和改革,能够消化这样一些不利的局面,而且在很多操作上可以想办法规避汇率的风险。

  再比如说宏观上的货币政策,你的贷款利息提高以后,利息成本就增加了,这时你如何去选择贷款,如何去在这方面解决你的问题,可能也是需要考虑的,而且你的融资怎么解决,从哪个来源,是从银行的贷款还是从资本市场上融资?你是走股票的融资,还是选择一些债券融资?因为现在近两年的情况看,债券市场的扩容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从情况来看,前年大概企业债增长了100%多,去年增长了50%多,短期融资债增长了110%。所以,你是从哪个渠道来融资,可能对于宏观政策的考虑,在企业的选择上也是很重要的。

  服装行业确实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品牌问题。会上也来了好多老总,都想创自己的品牌。其实品牌是一件很重要的问题,品牌是一种资本,是一种商誉,是一种资产。既然它是这么重要的东西,品牌谁来认定?不是政府认定的,也不是工商部门认定的,而是市场和竞争选择的结果。如果有什么指标来表示,你市场的占有率多大可能说明你品牌的价值有多大。从这一点来说,品牌问题恐怕是要我们通过创新,通过企业家精神来组织的问题,而不是政府认定的问题。创新有很多,要有思想理论上的创新,要有组织制度上的创新,而且要有技术工艺上的创新。只有这样一些创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使得我们能够创造出自己的知名品牌。企业是采取什么样的组织方式,是一体化还是处在市场的竞争里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可以和一体化的大企业有着相同和不同的一些比较。比如相同的,都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之上,都是利用规模经济。但是可以看到一体化的企业是一个纵向经济,把很多东西弄到企业内来,上下游连起来。而一个产业集群实际上是完成一个大企业的职能,但是各个企业是分散的。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说在的咱们的成本优势,一方面由于劳动成本比较低。另一方面,我看了一些产业集群,它内部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且确实没有那些大企业病,发挥了中小企业产权明晰的优势,而且进行了一些学习、交流。至于技术上的创新,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

  创品牌很重要,但是对这个问题也不要绝对化。因为我们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要求企业要创品牌,但是咱们能不能创出品牌来,绝不是个简单的事情。有些东西不一定要有品牌,比如说现在咱们融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以后,有很多代工贴牌生产。我看了一些这样的企业,有些人宁可不要自己的品牌,就做代工。咱们需要选择,从什么样的接口,怎么样更有利,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上去选择。对这样的问题,各个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去选择,能创品牌更好,有我们自己的牌子,可能确实可以在整个产业链上利润更多;创不里,做一些代工,做一些贴牌生产也是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间逐步升级,从分工的最低一个环节、网络的最低一个环节,往上走出一条发展的路子。从这个角度来讲,不一定要受一些外在行政上的压力,而要根据自己企业的条件进行选择。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0,7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