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拖延症,今天你拖延了吗?

2016年07月18日 15:02 新浪女性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重要的是个体能更加接受自己,悦纳自己,与自己像老朋友一样和谐相处,通过这样的方式,缓解内心的冲突和焦虑、羞耻、担忧等情绪,这样才能缓解拖延的惯性,走出拖延的阴影。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心理有你

  关于拖延的理论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
动机自我决定理论:拖延是个体因为缺乏动机,才把事情一拖再拖。
时间动机理论:从任务的期望价值、任务价值、个体敏感性和任务奖惩四个时限对拖延做出解释。
   行为主义:之前的拖延行为,得到了强化,比如拖到最后交作业,却没有被老师批评,反而被认为是聪明。
还有时间管理理论等。

  
   而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个体一再拖延,逃避任务的完成,是因为他们的自我受到了威胁。个体需要获得内心的安宁,但内在或外在的事件往往会打破心理平衡。当个体要完成的任务唤起无意识的反抗、敌对冲动,或会使个体面临罪恶感、羞耻感及损伤自尊的体验,会产生大量的焦虑和心理失衡。焦虑具有动力的性质,会促使个体采取防御机制来恢复内心平衡状态,降低紧张和焦虑。拖延可以看作一种防御机制,是因为任务本身对自我构成的威胁而引起的逃避行为。

   当面临任务时,个体无意识地采用拖延的方式,掩盖伪装了拖延的真正原因,否认任务所引起的焦虑无助,挫折自责和不满,阻断了个体对自身内部的感知,进而支持自尊,维持良好的自我感觉。

   长期采用拖延逃避的防御机制,会使个体陷入恶性循环中,每次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会采用拖延的方式,暂时避免焦虑和无助,以维持良好的感觉。但连续不断的拖延会加剧自身的自卑和无助感,累积的消极的自我体验进一步加剧个体的拖延行为,最终可能导致拖延症的产生,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和发展。

   从冲突的角度分析,拖延者之所以采用拖延的方式,是因为拖延带来了潜在的好处,拖延源自内心冲突,是为了降低冲突,缓解焦虑而采用的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

  
   适应不良型的完美主义个体,有较高的标准,但较低的自尊,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和实际和表现间存在冲突,一点过错都是对能力和价值的否定,因此容易自责、焦虑和消沉。通过拖延可以使个体有较好的感觉: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就会有更好的结果。

   有的拖延者之所以拖延,是因为潜意识中害怕成功。成功和成功所带来的结果使得个体在潜意识中充满了恐惧和焦虑,不论是害怕成功后付出太多,还是害怕伤害别人,还是要保留心理的安全区域,维持虚假的自我形象,拖延都是有效的缓解潜意识内复杂冲突的手段。

   弗洛伊德把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死本能是每个人都有的走向毁灭和侵略的冲动,是一种自毁的欲望。死本能的向外体体现表现为伤害人,如战争、杀人;向内的发展就是自残行为,对自我生命的否定,一般采用的是逃避和放弃的防御机制。

   较为严重的伴随抑郁的拖延者,对自己完全失望,不被超我喜爱而是被超我厌恶,不断的处于巨大的焦虑中,他们往往采用自我放弃的防御机制,这是一种自毁的本能。此外,由于任务常常要求个体必须按时完成,本我对这个要求和约束进行反抗,反对控制,但超我霜求个体必须遵守这一规则,因此二者产生冲突,这种被压制的愤怒和攻击无法释放,转向自身。
自我采用逃避的防御机制,导致妥协形成,最终导致症状的产生或形成人格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讲,拖延是一种外在的表现症状,是内在冲突的外在表现。同样的拖延表现,其内在机制可能完全不同。

   此外,长期拖延的人往往具有被动攻击的人格特征:消极怠慢,不积极作为,以这种方式来逃避控制和责任制约,惩罚和控制他人,对要做的事情拖延,来掩饰自己的敌意和异议。

   精神分析方式的治疗并不以消除拖延为目标,更重要的是个体能更加接受自己,悦纳自己,与自己像老朋友一样和谐相处,通过这样的方式,缓解内心的冲突和焦虑、羞耻、担忧等情绪,这样才能缓解拖延的惯性,走出拖延的阴影。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精彩原创+ 更多
高清视频+ 更多
潮人热议+ 更多
美图精选+ 更多
博客推荐+ 更多

有趣,才是一辈子的兴奋药!

“对我来说,有趣才是判断万事万物的最高标准。”[详细]
有趣,才是一辈子的兴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