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心理有你”
原标题:请你别再“同情”我!
打开热搜,蕾拉小姐又一次登顶!没有好奇,没有围观,我简直是有些无奈了。
最近,“出轨”这个要被说烂的话题,让群众们一次次激愤不已。言论自由时代,评论永远比内容更精彩。一拨人在骂出轨者道德败坏、不仁不义;另一拨人在抒情感慨:还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女人啊!
在今日的评论中,有这么一段话:陈赫生女当爹,陈赫女儿满月。蕾拉小姐又被拉出来同情一场,微博再次被刷爆,为她不值,为她伤心,为她怒火再燃。可以说从陈赫出轨被骂成筛子的同时,许婧也被同情的牢笼关了无期。
最后一句话简直不能再形象!
网友们真的是发自内心地同情蕾拉小姐,为她感到可惜,感到不值得吗?发自内心这点也许不用怀疑,是不是真正的同情就不好说了。
首先,到底什么是同情?
从学术的观点来讲,同情是指对他人的苦难、不幸产生关怀、理解的情感反应。同情是以移情作用为基础的。同情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狭义的同情中常常针对弱者、不幸,而且偏重于同情者本身的情感体验(意识),但对“弱者”“不幸”的判断常常带有过多的主观成分。
由此,我们可以捕捉到很重要的一点:同情以移情为基础。所谓移情,是将自己在生活中对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的过程。换句话说,也就是人们把自己的情感需要投射到了别人身上。很多时候,正是由于自己的内在情感的压抑,人们才会充当那个人的代言人,要为他摇旗呐喊,伸张正义。于是,他们把道德败坏者绑在耻辱柱上,反复鞭挞;把受害者囚禁在同情的牢笼中,一次次告诉对方,你好可怜。
其实看下来,群众们的“同情”无外乎这么几种模式:
一种人:你好可怜,你被背叛了,而我没有。我可以同情你,需要同情你,你应该怎样做,也许就不会如如何;
另一种:你遭受了背叛,其实我也是这样,咱们真是同命相怜,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感受。这种坏人就该,此处省略一万字。
剩下的一种,不说也罢,为喷而喷,也许TA只是需要一个生命的出口吧。
蕾拉小姐在离婚之后过得好吗?好像还不错,一路旅行看美景,重新出发。那为什么执着的网友们依然热度不减、乐此不疲地献上自己诚挚的“同情心”呢?她真的需要这样的所谓“同情”吗?
静下心来想一想当下的社会状态,也许能够理解。物质资源的丰富,道德底线的不断刷新,错误成本的相对降低让之前不普遍的现象变得普遍;离婚率越来越高,幸福感越来越低;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等等。如是种种都让当下的人们呼吸困难,但这种事情终究是不方便与人分享的,那我们就分享别人吧。
如果我比你强一些,我能带着那么一点可怜的优越感说,“我还算幸运”;如果我和你相似,我庆幸有人和我一样,彼此做个伴。
因为有你,我能表达我的不满、恐惧、不安和愤怒;因为你,我能光明正大地诉说我的委屈和不堪;也因为你,我能大胆地咒骂,让那些人不得好死!
所以让我同情你吧,好吗?
就这样,人们忘了什么是二次伤害,什么是尊重,什么是感同身受,而将自己眼中的受害者的苦痛彻底无视。
有人说,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情的同情?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似乎有些难,但是,我始终认为,我们没有资格同情一个高尚的灵魂。有些人,可能并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因为她们在摔倒的同时就已经选择勇敢地站起,我们能给她们的可以是赞赏和掌声;有些人,身有缺陷却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不一样的色彩,这种人我们更同情不起,也没有资格同情。对勇者报以敬佩,对弱者报以鼓励。这才是我们需要的舆论氛围吧。
不要再把“同情”当做疗伤的面具,一再伤害。
请你别再“同情”我!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