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懂心懂你
95后的离婚可能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我们总觉得结婚,离婚都是一件沉重的大事,但是对于95后,好像更像是一种尝试。
1
调查显示:
95后整体上更加开放
最近出炉了一份《粉红z世代——中国95后数据报告》,报告说,95后对未婚先孕的接受度很高;相比起经济水平,95后更在意三观是不是相符;在结婚方式的选择上,54%的受访者选择“旅婚”;大部分人对“裸婚”的接受度也很高……
95后对结婚这件事很放松。不过,这份报告95后离婚的事。
我国《婚姻法》规定,男性最低适婚年龄为22岁。1995年出生的男性今年刚符合标准,所以,今年至少是95后男生的“结婚元年”。
95后女生的“结婚元年”是两年前,因为女性最低适婚年龄为20岁。
然而无论20岁结,还是22岁结,在一线城市都实属罕见。只有哪天他们离婚了,跳出来吓你一跳,你才反应过来,what?他们居然结过婚?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95后的初恋平均年龄为12岁;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平均为17岁,相比于80后的22岁,提早了5年。对性的态度,95后整体上也更加开放。
我们80后、90后在青春期偷看和暗自羡慕的美国青春性喜剧故事,对95后来说,都是日常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95后的进步。
可能对他们来说,相比起婚姻,单纯的恋爱或滚床单,要轻松得多。
2
为了孩子而离婚
我表妹是个离了婚的95后。
表妹是在闽南长大的香港人。她19岁结的婚——凶残的香港法律规定,18岁就能合法结婚。
表妹的老公小她几个月,高中同学。可能出于“在大陆的港澳台会互相吸引”这条神秘的原则,他们高三就谈起了恋爱。
两个学渣一谈恋爱,就双双考到江苏某二本院校去了——他们坚持填同一个志愿,坚持大学四年都腻在一起。
大三那年,我表妹怀孕了,在男朋友的呵护下,每天顶着大肚子去上课,期末考结束正好到香港待产。那年九月,一个健康的男婴诞生,我成了舅舅。第二年春天他们补办婚礼,表妹的男朋友成了我妹夫。
《中国95后数据报告》中关于未婚先孕的调查
超过四分之三的的95后选择“先上车,后补票”
如果未婚先孕,就把孩子生下来,结婚。显然,他们做了大部分95后会做的选择。
因为香港的房价太贵,大学毕业后,他们在深圳租了套房。我妹夫只身到香港找工作,因为学历不好,并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只能在香港亲戚家帮帮忙。每天深圳香港来回转,通勤时间三小时以上,回到家,妻儿都睡着了。
迫于生计,我表妹在带娃之余做起了微商。也差不多在那个时候,我屏蔽了她不胜其烦的朋友圈。她的世界,逐渐只剩下代购食品的九宫格和她儿子的九宫格。
有了孩子,事情变得身不由己。妹夫常常应酬到很晚,每个月那点工资必须充公,我妹死死抓住这个家庭所有的收入来源,为了给孩子买更好的尿布,更好的奶粉。这种枯燥的生活维持了两年后,我那个稚嫩的妹夫终于发现自己是生活在幻觉里。
“我发现我不爱她了。我们之间只剩下孩子。”某天下午,我收到妹夫的微信,内心无比尴尬。
毕竟,他还是个孩子,一个已为人父但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较晚地迎来第一份恋爱,却过早进入婚姻和家庭,如今,父爱成了他维持家庭的唯一理由。而爱情已经消逝了。
最终,他们和平离婚。至于儿子,他们打算一起抚养长大。
多数奉子成婚的婚礼里,夫妻会因为孩子勉强在一起,或者等孩子“长大了”再离婚,三方都在承受痛苦。
3
离婚后,我可以好好谈恋爱了
96年的晓琴是相亲认识邓宇的。
第17个,是邓宇。
见面吃完饭,她和邓宇一起挤地铁回家。
车厢里刚好有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侏儒症女士,大家纷纷避开。邓宇是唯一的例外。为了把那位女士送到站,邓宇错过了自己那一站。
因为这件小事,晓琴喜欢上了这个男生。
两个人半年后结婚。晓琴认为只要人善良,其他都不重要。何况她的“都不重要”,其实什么都有了:邓宇有稳定工作,有房有车。
结婚后,晓琴才感到不对劲。邓宇是心地善良,但他的善良是对世间所有人的大爱。对她,他好像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感,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冷淡的。
而晓琴对邓宇的感情,似乎也是冷淡的。
婚后三个月,晓琴和邓宇在一个下雨的夜晚聊了一整夜。显然,她追求的是高低起伏的爱情,他则希望平淡。两人决定离婚。
晓琴妈以死相逼,威胁她不可以放弃这么好的对象。晓琴说:“他条件是好,但我们的婚姻是一场误会。我们三观不符,就像两个平行世界的人。”
这是95后的主流观点。已经不是母亲那代可以凑合着过日子的女性了。
《中国95后数据报告》中关于伴侣条件的调查
大部分95后最看重“三观一致”
晓琴笑着说,“离婚后我才发现自己没什么恋爱经验,现在倒是可以好好谈恋爱了。”
4
反正年轻,搞砸了也没什么了不起
当我们还在谈论那些可笑的“相亲价目表”时,第一批结婚的95后,已经离婚了。
在“大人”看来,别说95后,90后的我们都太“幼稚”:对婚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洁身自好”,要么不结婚,要么结婚又轻易离婚,幼稚透顶。
可能恰恰相反,他们可能是想得更通了。
身经百战的95后老司机反过来告诉你:相比起肉体的欢愉,跟一个人长久地谈恋爱要困难得多,更别提婚姻了。
性观念上更加开放,意味着他们更需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在“成长”这件事上,95后,起码在身体上比我们走得更早。
那么心灵上呢?
哲学家苏珊·奈曼在《为什么长大》指出,从青少年转变为成人,可能是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因为这是你第一次需要自己做出选择,你顶着巨大的压力:这个专业、这份工作、这段感情,都会影响今后的命运。而你也许要再过十年才会明白,没有什么错误是不可以补救的。
没有什么错误是不可以补救的,在这点上,95后想得比前辈们都要透彻。
而在大多数的90后婚姻中我们还不能找到两个完全独立的‘自我’。
第一批离婚的90后,的确对婚姻充满焦虑:他们平均年龄27岁,在社会打滚了几年,开始感受到生活的不易,要独立的自我,还是婚姻的稳定?他们很挣扎。
而我接触的第一批离婚的95后,面临的问题一模一样,态度却跟90后完全不同。离婚、结婚,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尝试:反正还年轻,搞砸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他们因此比其他玩家更有经验,更清楚未来将要面临怎样的关卡。你说,这些举重若轻的年轻人,是真的幼稚吗?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