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女性 > 婚嫁 > 正文

不可不知:非主流婚礼知识41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4日12:40  《大众皆喜》

  也许,您已经对怎样挑选合适的婚礼会场了然于心;可能,您对如何策划婚礼节目成竹在胸;大概,您也知道如何精打细算自己的结婚费用。但是,为什么了解了这么多婚礼“主流”知识,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与不安呢?原因,就是您还不知道下面的这些婚礼“非主流”知识!

  结婚之“礼”

  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结婚这件大喜之事,更是要多多有礼啦。从赠礼,谢礼,到各种礼数,一不留神你就会有失体统,虽说不至于贻笑大方,但心里一定也不是滋味。所以,结婚之礼,不可不知。

  1 上门赠礼

  新人双方正式确定结婚意愿之后,一定会按照惯例拜访双方父母。这时候备上精心挑选的礼物,既关乎面子,又表示诚意。保养品、首饰、洋酒……都是不错的选择,最妥当的选择是能根据父母喜好购买。

  读者建议:应该适当隆重

  比起之前恋爱时候见家长,这次见面应该比较隆重。所以我们都穿了正装,为两家都选择了高档的家居饰品,希望有种即将成为“一家人”的感觉。

  2 长辈敬礼

  婚礼中,新人常会邀请亲戚朋友中的长辈作为婚礼的证婚人或嘉宾。如果只是口头邀请难免有失礼数,邀请长辈到外小聚,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一方面体现诚意,一方面也可以让对方更了解你们“两个人”。

  读者建议:红包还是免了

  给家中亲朋送红包,难免有种生分的感觉。其实最重要的是让对方熟悉我们自己的故事,送一些亲切的礼物,比如高档水果、好酒好茶等比较好。

  3 朋友回礼

  相信您邀请来做婚礼后援团的朋友应该都是死党,彼此之前的交情可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细心的新人一定会从朋友的立场出发来送礼品。直接赠送当天的部分服饰就是不错的主意,既可以和自己的礼服配合,也可以免去朋友不必要的花费。

  读者建议:贴心是最好的礼物

  我的伴娘为了我们的婚事真的是花费了很多心力,我们觉得送什么都没办法表达谢意。最后,我们商量好把捧花直接送到了她手中,让她男朋友现场求婚,虽然有些俗套,但应该是她最希望的礼物。

  4 收礼之礼

  接受来宾礼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礼节,一般由新娘双手接收,道谢之后交由身旁的伴娘保管,再和来宾来个礼貌的合影作纪念。千万不要出现手拿红包和来宾入镜头的尴尬画面,伴娘用来装红包的手袋也要大方得体才行。

  读者建议:现场点礼金真汗颜

  之前有朋友参加南方某地的婚礼,新人家居然用点钞机现场“验”礼金,真是让人汗颜。我觉得新人接受礼金的时候也应该从来宾的角度着想,热情的语言,开心的笑脸,是收礼金时最该注意的礼节。

  5 蜜月回礼

  蜜月之行,可不是购物之行,只需要购买些当地的特色礼物赠送给父母和比较亲密的朋友就可以了。以表明蜜月的甜蜜和他们在你们心中特殊的地位。赠送的方式也不用太正式,轻松而开心最重要。

  读者建议:送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蜜月毕竟是享受甜蜜二人世界的时间,比起礼物,我想朋友们更关心整个行程是否快乐。所以我们买了当地土特产,邀了好朋友一起到新居来小聚,看看照片,聊聊心情,算是不错的蜜月回礼啦。

  6 迎亲之礼

  婚礼当天上午,新郎要带着伴郎们一起到新娘家中迎亲,此时免不了被新娘的姐妹们一阵“拷问刁难”,巧妙回答问题之余,发红包是免不了的,但这个环节只是习俗,只是为了讨个好彩头,无须花费太多。

  读者建议:红包要分类

  当天,无论是迎亲,迎宾,还是婚礼进行中,需要派发红包的地方其实蛮多的,按照金额分成几类,装在相应的利是袋中,交与家人做不同的场合使用是上策。

  7 待人之礼

  摄影师、摄像师、化妆师、司仪……婚礼当天有许多婚庆专业人员在现场为新人服务,最好事先为他们安排好相应的席位,或者购买好食品请他们提前就餐,体现对他们服务的尊重的同时,您也能得到更好的回报。

  读者建议:安排妥当心情舒畅

  我们事前和婚庆人员都见过面,也有过很好的沟通。正式婚礼的时候真的有种朋友的感觉,帮他们特别准备了席位,这样现场协调或者联系也方便,彼此合作也更愉快。

  8 拜谢之礼

  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迎亲,需要向新娘父母行拜谢之礼;而后新人一起到新郎家中,同样要向新郎父母行拜谢之礼。一般流程为,新人向父母奉茶、鞠躬道谢,其后新人要吃一些加入花生、莲子、蜜枣等带有美好寓意食品的甜羹等。

  读者建议:请提前准备

  其实当天这些行礼时吃的甜品,并不需要吃完,所以可以请父母早些准备,免得到时候来不及或者太烫,惹来尴尬。当然,新人也可以多吃点为后面的婚礼打个底,毕竟当天能正经吃东西时间太少了。

  9 问候之礼

  如果您婚礼结束后不是立即赶赴蜜月,就一定要注意在婚礼后第二天感谢一些重要人物咯:向双方父母打电话或是登门请安,向前一天辛苦的伴郎伴娘们表示感谢,对前来证婚的长辈也要表示感谢。

  读者建议:补充妥当

  因为婚礼当天实在是太累了,作别亲友的时候没有一一问候到位,所以第二天上午,我特别写了几条表示感谢的短信群发给来宾们,大家都觉得非常体贴周到。

  买卖有“道”

  既然大家都把婚礼的筹备比喻成一项庞大的工程,就免不了有很多类别与预算。货比三家,讨价还价,维护自身权益,就成了其中重要的三要素,稍不留神就可能栽跟头。所以,买卖有道,你不可不看。

  1 合同之道

  虽然社会一直提倡讲究诚信,但还是提醒您,婚礼中的各项准备,无论大小,最好都签合同用以保障。如果对方没有正规的合同文本,再满意都不要签定,以免不必要的麻烦。

  读者建议:追加部分要注意

  在签定合同,特别是会场和婚庆公司合同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婚礼的特殊要求而与对方有特别的约定,比如酒席桌数的变更,宴会厅大小的调节,布置特殊装置等等,一定要形成正式文本,附加在合同中才能安心哦。

  2 定金之道

  一般婚庆服务的款项都分为订(定)金、主货款、尾款三部分。一旦确定就要支付给商家一定数额的订金,大约占整个数目的10%-20%,尾款一般在15%左右,其余为主货款。

  读者建议:区分订金和定金

  订金是一种预付款,表示一种预约,如果反悔可以退回,但是定金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如果一方违约,是不能要求返还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一般,婚礼会场、婚礼礼服店交纳的都是定金。

  3 加工之道

  很多新人觉得买裸钻加工是又节省金钱又气派的好办法。但是钻石的鉴定是非常专业的,如果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很难保证质量,反而容易掉入更大的陷阱。

  读者建议:我们加工的是对戒

  我们俩都工作不久,考虑再三决定推迟购买结婚钻戒的时间,毕竟还是很心仪大品牌的经典作品。倒是对戒,我们将父母的结婚戒指拿去首饰店进行了再加工,既选择了喜欢的造型,又传承了长辈的心意,很有意义。

  4 沟通之道

  在笔者的采访中,常常发现新人和婚礼筹备方会有很多沟通不良的情况发生。有时对方态度太过自信,让人生疑,有时对方态度太过高傲,让人生气。其实,作为客户的新人完全有理由“拽”一下,付钱的可是你们!

  读者建议:彼此尊重最重要

  无论是和会场或是其他婚庆工作人员沟通之前,我们都会先准备好一些相关问题,有的放矢地提问才能知道对方的优势和软肋在哪里。这样既不会被糊弄又不至于发怵,毕竟是双向选择,大家都要有良好心态。

  5 选择之道

  无论是和会场或是其他婚庆工作人员沟通之前,我们都会先准备好一些相关问题,有的放矢地提问才能知道对方的优势和软肋在哪里。这样既不会被糊弄又不至于发怵,毕竟是双向选择,大家都要有良好心态。

  读者建议:不要固执己见

  选择的时候要避免听信糖衣谗言,也要避免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特别是选择婚礼会场这种大事件上,更要尊重父母和行家的意见,我原先只是考虑到会场的格调而没考虑到形式不适合婚礼,多亏了妈妈提醒。

  6 租借之道

  其实对于很多新人而言,租借可不是省钱的代名词了,有时候反而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品质而选择租借。礼服、婚车、甚至新房,毕竟是只此一次,需要气派也需要实惠。

  读者建议:租借不等于节约

  其实品质好的礼服和差的礼服, 还是很容易区分的,从款式、用料、裁剪,都能看出子丑寅卯来。所以我选择租借了薇时的三套礼服,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气质和风度,与精心设计的婚礼也更加相配。

  7 赔偿之道

  婚礼中谁都不愿意发生意外纠纷,但也需要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首先必须有合理的合同条款做基础,附以相关证据,到相关的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备案,必要时诉诸法律渠道解决。

  读者建议:仓促往往是诱因

  准备婚礼有时候就是和时间在赛跑,而很多商家往往就是看准我们这些新人贪快要便宜的心理,用一些次品或是不规范的合约来敷衍。所以为婚礼留出必要的准备时间,多考虑、细比较,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8 讲价之道

  婚礼会场、婚纱摄影、婚纱礼服店的价格基本上下幅度不会很大,和销售人员讲价时,您可以尽可能多地争取对方免费提供的项目。有时候,你不问对方也不会主动提出,所以事前了解清楚一些行情很重要。

  读者建议:小物品可以团购

  随着网络售卖商品的日益普及,很多婚礼中的小物品,比如喜糖、喜帖、席位卡、婚纱,都可以在网上竞拍或是团购购买。我的婚礼蛋糕就是以600元竞拍拿下的,粉红色三层大蛋糕绝对物超所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