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学家之“最”
最早的女科学家--希帕蒂娅  
比尔-盖茨最想见的女科学家  
第一位踏上罗布泊腹地的女科学家  
中国第一个攀登南极“文森峰”的女科学家  

第一个到南极考察的女科学家

 

 
比尔-盖茨最想见的女科学家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以迅速之势走进了工厂、机关学校和家庭。286、386、486、586,当人们使用电脑、享受电脑的恩惠时,可曾知道和想到为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第一位从事计算机软件研究的女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杨芙清教授又在为软件的工业化生产进行研究。她因是中国第一个研制出可支持高级语言及多道运行的操作系统,第一个研制出用高级语言书写的操作系统,第一个研制出初具规模的软件工程支撑环境……而被美国名人录列为世界最杰出的5000人之一,被英国名人录中心列为终身研究院士、被列入澳洲和远东名人录。

  
   1993年,世界微软大王、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首次来华访问时,他向中国郑重提出了他最想拜访的两位科学家:一位是德高望重的科学界老前辈周光召,另一位就是著名的女科学家杨芙清。

  
   杨芙清教授在北京大学接待了大名鼎鼎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参观了青鸟工程展览室之后,他承认中国的软件开发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芙蓉花开
  
   1932年11月6日,江苏省无锡市留芳声巷52号杨家大宅院里,诞生了一名可爱的女婴。她的父母望着女儿花朵般的小脸庞,不由联想起每年夏天,当地芙蓉花开,满城清香的美景,就给女儿起名叫杨芙清。

  
   他们盼望女儿的容貌能像芙蓉花一样美丽,更希望女儿成年以后能品格出众,才气过人。
  
   多少年后,杨芙清成为我国第一代计算机软件专家。
  
   少年时期,杨芙清学习好是出了名的,班里的同学都叫她“小先生”,但是她可不是那种书呆子,甚至她曾一度幻想能修炼成一个武艺高强、惩恶扬善、救人危难的女侠客。为此,她还真在自家庭院里练就了一手让表妹们交口称赞的扔纸飞标的本领。而且她曾一夜之间,以舞蹈闻名全城。

  
   那是1949年,无锡市解放,当时杨芙清刚刚升入高中。有一天,市政府在人民剧场组织了一场救济贫寒学生义演活动,杨芙清也参加了演出。
  
   在军乐团的伴奏下,杨芙清和8名女生身穿白上衣和军绿色短裤,手执红旗登上舞台。她们挥舞着红旗,随着乐曲轻盈跳跃,宛如一队英姿飒爽的女兵,在红旗漫卷的田野里练操场习武,舞姿优美,英武动人。义演结束之后,“红旗”舞轰动全市,各单位争相邀请,十分为爆。杨芙清等9位姑娘,一夜之间成为无锡市红极一时的业余舞蹈明星。从此,舞蹈成了杨芙清的终身业余爱好。

  
   她考上北大之后,很快就被推举为校舞蹈队长。她的老同学至今还记得她表演大头娃娃舞、采茶捕蝶以及她在中南海为外宾演出红绸舞的动人风采。
  
   不久,杨芙清就被选为北大学生会文化部长,在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中国的居里夫人和居里
  
   1957年初,杨芙清结束了留苏前的俄语集训。出国前夕,杨芙清和北大物理系高材生王阳元,在晨雾迷漫的未名湖畔订下了终身大事。
  
   “才貌双全的杨芙清,选定了一个穷大学生!”?
  
   杨芙清的决择,在亲朋好友当中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当年的王阳元,是位浓眉大眼、身材魁格的美少年。但他出身清贫,亲友们对王阳元本人都很满意,只是他的家庭经济条件太差了!王的父母在乡镇经营着一家不景气的小杂货店,他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7个弟妹,如此贫困的家庭,哪年哪月才能翻身哪!

  
   杨芙清是名门闺秀,书香门第,她本人更是才貌出众的姑娘,马上就要出国留学,前程远大,不可限量,凭她的条件,什么样的白马王子找不到?干吗找这么个穷大学生!

  
   杨芙清听了亲友们的议论,只是淡淡一笑:我的择友标准是人品和才华,是真诚的爱。他的弟妹虽多,但总有一天会长大。
  
   1959年末,杨芙清在莫斯科进修了两年程序之后,如期归国。那天,王阳元早早地就赶到了火车站。当他见到了久别的未婚妻时,才发现自己脚下的一双旧布鞋正超期服役,一只脚的大脚拇指,在鞋面下隐约可见,走不了多远就可能从鞋尖处露出头来。嗨!又忘了买鞋了!

  
   王阳元正为此感到尴尬的时候,未婚妻已经悄悄递过来一具纸匣子。他接过来一看,是一个印着俄文商标的鞋盒儿,里面装着一双漂亮的黑色牛皮鞋。
  
   1960年金秋时节,杨芙清和王阳元在北京大学物理大楼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这一对新人,每月工资合起来才112元。他们没买毛料礼服,也无力购买当时流行的三大件:手表、大衣柜和自行车。他们也没有大宴宾客,只花了几十元钱买喜糖招待亲友们。

  
   新郎、新娘的穿着虽然朴素,但新婚夫妇那俊俏的外貌和端庄的风度,依然使他俩风采照人。
  
   当年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们未必能料到:
  
   13年后,杨芙清将亲手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多道运行的百万次电子计算机操作系统。
  
   20年后,杨芙清和丈夫都将成为世界知名的科学家。
  
   30年后,他俩将共同踏进中国科学院殿堂,成为令人敬佩的“中科院院士”。
  
   当然,作为女人,杨芙清还获得一系列值得骄傲的成功;她不仅选中了一位出类拔萃的好老公,而且养育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和一位可爱的女儿。他们现在都获得了博士学位。

  
   苏拉勃拉是幸运的
  
   50年代,我国为解决原子能研究、飞机、火箭的研制和自然科学如气象、资源勘探、重大工程设计中的复杂计算等,都迫切需要先进的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研究被列为国家六大重点项目之一,并开始集中科研力量攻下这一堡垒。

  
   1957年,杨芙清作为我国培养的第一个计算机软件研究生被派往苏联学习。从此,她的奋斗,她的成就,她的一生便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少人羡慕她选择的这个专业,其实这在当时根本谈不上选择,而是组织的决定。她在大学时学的是基础数学,1955年毕业后学校决定把她留下当研究生,参加计算数学研究室的组建工作。当时我国的计算机事业还是一张白纸,在那个一生交给党安排的年代,国家的需要就是个人的志愿。杨服从组织分配,并脚踏实地地干了起来。这也成为一种解释捕捉机遇的一个基本观点,即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机遇就会到来。挑三拣四,这山望着那山高,机遇往往就会从身边溜掉。

  
   前苏联著名教授,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苏拉勃拉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这样一个思维敏捷而又勤奋好学的中国学生。
  
   程序设计必须经过一步步的检查来验证它的正确性。特别是编译程序这样一个大而复杂的程序更是如此。因而这是一项极为繁琐的工作。苏拉勃拉教授说,能否反译过去看看。两个思维优势的相互碰撞定会闪现出智慧的为花,苏拉勃拉教授一闪而过的想法,触动了杨芙清那敏感的思维网络。不久,一篇反向思维的毕业论文“逆编译程序”横空出世。编写计算机程序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而检验所编写的程序的正确与否更为艰难。在一般人看来,解决问题都是按事物的发展过程“顺流而下”。这是常规思维之路,而杨芙清反编译程序的正确性,一下子使这项极为艰难的程序验证工作“柳暗花明”。杨芙清的这一论文立即引起了各国专家的关注。后被西方杂志称为“程序自动化早期的优秀之作”。至今,年迈的苏拉勃拉教授仍念念不往杨芙清这个优秀学生,每逢有中国学者去访问时,总是关心地问起她的现状,称赞她是一位思维敏捷,具有创造性、工作认真的年轻软件科学家。

  
   最光彩的岁月和最单调的计算
  
   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人理查-伏森为了解决天气预报中的复杂计算,想要4万、6万人坐在一个圆形剧场中同时计算。这是最朴素的并行计算思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并行计算已不是几千、几万个操作员所能操作的。人类要把这些事交给计算机来做。1946年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占地170平方米、重30多吨,它的计算速度每秒5000次,已比机械式计算机快了上万倍。

  
   我国在“两弹”研制过程中许多复杂计算因条件所限,都是用手摇计算机来做。直到70年代末,我国仅拥有2000多台微机和小型电子计算机。为了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80年代初,上级决定由杨芙清负责主持我国第一台百万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当成功荣誉来临的时候,杨芙清没有像有的人那样以有功之臣自居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如何呕心沥血以及那些不眠之夜,她像居里夫人一样只对科学本身保持兴趣,而科学所带来的身外之物,她不是那么挂在心上的。

  
   人们说她把她那最多彩的岁月交给了那些最单调的计算,然而她正是用这些极为简单枯燥的计算创造了许多辉煌。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郭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