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讨论梦想的时候,还有这样一些忘记“做梦”的人,他们把“梦想”丢在贴了封条的玩具箱里,堆在床底下。现实擦掉了梦想上的颜色,以致他们认为梦想只是“孩子的东西”而现在“我是一个成人了”,他们似乎保持了一种冷静与超然的态度,将梦想从人生的计划表上除去,与其为梦想花费多余的精力与时间,不如像“现在”一样,踏踏实实地工作赚钱。这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梦想是精神性的东西,除非洗脑,否则不会消失。当某日再想起来,或许你便要后悔,在精力旺盛时没有尝试与争取,没有充分体会“有梦想”的快乐和
幸福。如果不曾放弃,或许“有梦想”的自己会与如今很不一样。
一天24个小时,扣除吃饭睡觉的时间,剩下的都拿来考虑如何生存以及如何有质量地生存的问题,他们很惊讶地问:“梦想?现在谁还有梦想?”梦想被更多的烦恼越挤越小,越挤越模糊,看到他们的表情,我们知道这个题做对了,因为,我们想让这些忘记“做梦”的孩子与梦想重新拥抱。
“我没有梦了啦,真的没了!”小青有点自暴自弃地说。其实小青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在外资企业;也有了很好的男朋友,都在同一个城市打拼。“这些都是很现实的东西,一份月薪能保证我生活,还能有些储蓄,和男朋友和和睦睦,还要有什么?再梦想也就是那些俗不可耐的海边豪宅之类的,坐豪华大邮轮环游世界吗?不可能了,我们都是工薪阶级,如果把这个当梦想太可笑了。”小青还有个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变成“蓝精灵”。“‘在天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蓝精灵’,我还记得那首歌,小时候觉得他们的生活无忧无虑,就一个格格巫比较讨厌。他们有魔法,还可以住在蘑菇房子里,多幸福啊,也不用自己挣钱。现在的我们什么都得靠自己,而且还没有魔法。”
小青是从广东来厦门的,她说她的想法已经越来越现实了,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对这个社会还有很多的期待,包括对人际的、对生活状态的,但是现在看来,人际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单纯,有的时候她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考虑如何去应付一个也许在校园中是很平常的事件。“现在我也越来越老练了,越来越世俗了,我都忘了我在校园里是什么状态了。”
小青现在有一个很温暖的梦想,这个“梦想”的标记是我们强加上去的,“就是想爸爸妈妈永远能陪在我的身边,要永远,我真的很爱他们,永远能和亲人在一起平平安安是最幸福的事。”
无梦一族应该不在少数,他们踏踏实实地踩着前方的路,或者都还来不及抬头望望天空,但是有时候,望一望远方,想想那种辽阔的感觉,或许会让你在现实的道路上走得不那么艰辛。
小狗在刀刀的图上说,上帝忘了给我翅膀,所以我用幻想飞翔。
王朔在《梦想照进现实》里说:小资运动也出精神,生活不改变,我就改变,谁也别想破坏我的好心情。
小狗和王朔说的,其实套在“梦想”之于我们的状态都挺贴切。连小狗都有飞翔的梦想了,人类对于梦想的执著其实延续了千年,只是我们忽然有一丝丝担心,下一个千年,人类还能记得“梦想”吗?
老徐拍了中国有史以来对白最长的片子——《梦想照进现实》,可谓从头侃到尾,那种絮叨不止及昏暗中的辩论更像许多人对待梦想的方式,矛盾、挣扎,却无法彻底放弃。大家觉得受不了这部小成本电影的唠叨,其实也受不了自己在梦想问题上的挣扎,于是有人把梦想冷冻起来,等待春暖花开;有人干脆将梦想彻底埋藏,去过循序渐进的“稳妥生活”。
老徐把“梦想”重新变成2006年的一个关键词,让人因此忽然忆起曾经的梦想。问问自己:我们可不可以还有梦?
“我有一个梦想……”记得从《疯狂英语》有声杂志上第一次听到这场闻名世界的演讲,那个叫马丁·路德·金的男人带着颤抖的尾音“m”,暗暗克制着却忍不住迸发出激情,这种激情是关于一个梦想的,是全人类的,更是这个男人的。我们理解这种激情,更明白生命是因为梦想才变得鲜活和伟大。
只是,曾经用激情和梦想打动人类的这个人大概不会想到,他的孩子们正打算将他那篇叫做《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稿高价卖出,有人惊呼:“梦想也是可以卖的吗?”是否对于马丁·路德·金的孩子来说,“梦想”还不如可以换钱的演讲稿重要。
有人质疑,有人理解,演讲稿的归属背后,其实是梦想的延续或者失落。
如果梦想照进现实
“梦想中国”以及与其相似的各类竞赛综艺节目似乎要向人们证明,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于是它们一下子制造出了成千上万“做梦”的人——或许已经有很久很久,他们都不敢做这样的梦了。他们上了电视,唱了歌,拿了奖金,感谢了支持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街坊邻居。再幸运一些的从此将梦想真正变成了现实,他们可以以此谋生、发财、出名,成为极少数中的一员。
这种梦想是“明星梦”,尽管大家都知道并非“人人都能当明星”,却通过开放式的传播渠道向别人有力地证明,即使你看上去真的跟明星一点儿都不沾边——长相一般歌喉一般跳起舞像赵本山,你还是可以当明星。当美梦成真不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梦想真的照进了现实,人们做的不是像老徐那样通宵达旦地跟一个话剧演员斗嘴皮子,或者真的没头没脑冲向电视台高呼“我要报名”,而是镇定地又有些欣慰地重新找回了做梦的欲望和权力。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小时候其实没什么主见,所谓的梦想是因为大人们希望我们能成为那样的,所以我们就以为那是我们的梦想了。但是叛逆期的时候会有另外的看法,觉得什么让我崇拜我就拿去做梦想了。等到真的接触社会,现实生活会影响你对梦想的期望值,这时候我们会考虑要放弃,还是默默坚持。
所谓的梦想,梦在前面,想在后面,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了。首先,它是一个梦,有虚幻的成分,也许完全不切实际,但是当你仔细去想的时候,你会考虑你将如何实现梦想,需要什么条件,这个时候有的人会放弃,有的人选择别的梦想,但有的人坚持,坚持到最后,就是梦想成真。
我们在采访过程中要接触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物,“梦想”通常不会被直接提及,但无意中,有些人透露出来的关于“梦想”的踪迹以及他们当时的生动表情都令人感觉愉快。就像应届毕业生喜欢挂在嘴边的那句“工作、专业不对口”一样,梦想和正在进行的生活有时候离得挺远,你大概很难想像一个有近一百号员工的公司的老板会在背后说他“恨不能”休息一礼拜,然后谁也管不着地任自己将迪士尼乐园里的项目玩上一遍。
休息一个礼拜就这么难吗?是的,对游移于城市写字楼之间的白领、粉领、金领、灰领们来说,休息一个礼拜简直意味着下岗失业或是地球停转。而对他们以外的人来说,“一个礼拜”的难处又是另一个角度的问题。也正因为想法不易做到,梦想方可称之为梦想。
但有的时候,对有些人来说,梦想与现实不过也就是肩挨着肩的距离。从在吧台为客人服务的咖啡馆服务生到拥有一间自己的咖啡馆,看起来有点遥远吧?但有人就是一咬牙下的决心,从头到尾靠自己一个人张罗,竟也将梦想变成了现实。回过头再看咬着牙忙碌的那段时间,这人已经能够很平静地说:“实现梦想其实也在一念之间。”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可以很远,远得有人一辈子只能“梦”着“想”着;也可以很近,近到不过是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