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咏施 凯恩 摄影/冯海 化妆/Jane LEUNE服装/Louis Vaitton
与巩俐、章子怡、成龙这些从中国走向国际的影人不同,一开始,命运便为吴彦祖选择了一条相反的路径。这个在美国出生,毕业于俄勒冈州大学建筑系、酷爱太极拳、直到20岁才只身来到香港希冀闯出一片天下的男人,在经历了10年的打磨之后,才渐渐呈现出一个男人沧桑的轮廓。在冯小刚之前,绝少有人能看穿他骨子里的沧桑和悲情。在《夜宴》里,他是复仇的天子无鸾,隐忍着家仇国恨。他说,这个角色让他想起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而这种跨越东西方两种文化界限的悲剧,或许才是冯小刚真正想要的,而生活在东西方两种语境之中的吴彦祖,或许才是最佳的人选。
《夜宴》是一个发生在东方宫廷中的故事,很多人认为我演不好这样一个角色,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在美国,我的家人仍然教给我许多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
东方西方,相生相克?
吴彦祖出生于美国三藩市,而那也是李小龙的故乡。他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父母带着他去当地的一家电影院去看李小龙的电影《龙争虎斗》。还记得从电影院里出来时,听见那些美国人嘴里念着蹩脚的中文——kung fu。
11岁时,父母送他去了当地一家拳馆学习太极拳。老师来自北京,是一个和蔼的老头,穿着一身白色短打马褂,看人眯着眼睛,第一堂课什么拳法也没教,只记得他老说一句自己听不懂的词——相生相克,然后看见隔壁的几个美国人正在练着双截棍。那时,李小龙的《精武门》红遍了整个三藩市。
在那时,吴彦祖的梦想就是成为第二个李小龙,直到他在18岁时考入俄勒冈州大学攻读建筑。在那里,他跟着室友听猫王、听披头士,心里隐隐觉得,那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才是真的有型。“小时候并不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同,大些了才感觉有点奇怪,甚至有点自卑,只有拼命读书,练功夫,但那时已经不想成为李小龙了,只想毕业后找一份和建筑相关的工作。”
但命运还是让他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个演员。
吴彦祖的偶像是Robert de niro,在他眼里看来,这是一个犹如黑夜般的家伙。他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成为一个狠角色,比如“教父”,还有那个光着上身的“出租车司机”,他给他们赋予了同一个评语——大胆。吴彦祖追求的,便是这种大胆的表演。无论是《美少年之恋》、
《玻璃之城》,还是《新警察故事》,他总是在努力拓宽自己的戏路,表演也愈加捉摸不定,亦正亦邪,而唯一不变的,是他那一点坏坏的笑,还有一副毫不在乎、心不在焉的表情。
“对于一个演员,有机会去挑战尝试不同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只要是艺术需要而不是纯粹的商业行为,都应该去尝试。”对于电影来说,重复算不上艺术,充其量只是娱乐大众,吴彦祖深谙此道。
而对于从小就接受西方式教育,同时具有东西方两种文化背景的吴彦祖来说,在接拍《夜宴》之前,很多人都在质疑吴彦祖能否胜任这个角色,就如同质疑冯小刚为什么放弃城市喜剧题材而去拍一部古装戏一样。
“《夜宴》是一个发生在东方宫廷中的故事,很多人认为我演不好这样一个角色,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在美国,我的家人仍然教给我许多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
正所谓“相生相克”——东方和西方的对立,有时也意味着一种融合。而吴彦祖相信,冯小刚属于那种融会贯通的导演。
“冯小刚的许多电影我都看过,很黑色幽默,但又不止是幽默。他是一个很会说故事的人,我喜欢会说故事的导演。”
吴彦祖喜欢《夜宴》这个故事,因为在大学攻读西方文学的时候,他就迷恋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甚至能背下整段冗长的台词。而另一个吸引他的地方是,这部诸多国际国内明星参与其中、融会武术与舞蹈的“中国版哈姆雷特”第一次让他有了种“飙戏”的快感,这种“大胆”的演出对他来说,具有无穷的杀伤力。
“《夜宴》中的哈姆雷特是中国式的,表达方式也是中国式的,《夜宴》中的舞蹈会让人很感动:舞者都戴着面具,却通过身体表现出寂寞,让人觉得更有力度。舞蹈在影片中不是简单的视觉元素,而承载了人物的内心情感,是这种情感发泄的一种表现方式,与影片整体的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给人很多遐想的空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