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张小娴曾在她的孩子上学的第一天,望着孩子的背影发问:“世界啊,今天我把一个孩子给了你,若干年后,你会还给我一个怎样的孩子呀?”
出生于70年代的丁磊们在工作数年之后才攒够创业的第一桶金,而出生于80年代的戴志康们平生第一份正式工作就是公司CEO。在这些“80后”创业者中,许多人都从未在以一间教室、一套书本、一个系统为依托的传统教育体制内获得肯定。怀揣着一本名叫“互联网”
的课本,他们迫不及待地走上了就业道路,也彻底颠覆了“上大学——就业——创业”的传统观念。
只将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上
戴志康 康盛创想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生于1981年,2000年考上哈尔滨某大学,2001年创业。
3次纪律处分,15门考试没过,这是戴志康的大学成绩单。如果不是那套自己开发的软件打动了老师,今天的戴志康可能只是个“大学肄业生”。
2000年以前,因为宽松的家庭环境,戴志康得以在家里自学计算机。到了2000年,他报考了哈尔滨某大学的通信专业。“我精通计算机,如果再把通信搞熟,毕业后一定是抢手的人才。”找份好工作,这是当时他为自己做的职业规划。
“幻灭”,应该用这个词来形容戴志康进入大学后的感受。想象中,大学老师应该是具有人格魅力的,譬如雷厉风行,可现实中的老师大多说话慢、做事慢,在黑板上写几个字要花两三分钟。“我本以为会学到数字通信,接触到一些大型交换机,结果到大三才学到收音机原理,大四才学黑白电视机原理。大学的课程设置太落后于时代,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太脱节。”
在大学校园里,戴志康既不是那种好好上课、以考研读博为己任的书虫儿,也不是那种沉迷游戏、以通关升级为目标的网虫儿,他喜欢自学,想做出点实在的东西,比如用于聊天的社区软件。戴志康曾要求以自己设计的软件为凭申请免修几门课程,但他得到的答复却是要把软件著作权归到学校名下,这让他很郁闷。
戴志康有个特点,决断了就不去改变,犯错了也不会后悔。2001年9月,他搬出了学校,在外面找到一间月租300元钱的房子,开始了每天15个小时的工作。为了研发软件,戴志康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大学同学、康盛创想的高级市场主管徐光远曾这样形容戴志康上大学时的状态:大一还比较正常,大二开始不正常,大三进入疯狂状态,大四就消失得不见踪影了。这样一来,戴志康研发的软件日臻完美,但他的课程却亮起了红灯,因为旷课、不参加考试、缺席学校大会、“非典”时期不回宿舍,学校也没少给他警告和处分。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