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王海鸰:婚姻之外 守着爱情(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15:34 《环球人物》
坚强,是一种柔韧 王海鸰一门心思朝着心中的文学圣殿飞奔,也错过了身边许多“温柔的挽留”。等回过神来,已是而立之年,无论如何也该成家了。 她开始频繁相亲,“最多的时候,一周见了5个男的,但结果都是不了了之。”尽管没遇到心仪的对象,但对方的不再邀约还是让王海鸰感到莫名苦恼。身边的女性朋友要么“指责”她 “缺少女人味”,要么将症结归于她“太聪明”。 “这好办,装天真、装可爱呗。”再和男人见面,不管聊的话题有多简单,王海鸰也是乖乖聆听,尽量不插嘴,等对方说完,还要追问一句“为什么呀?”说完,脸“唰”地就红了。不是害羞,而是因为,这根本不是她自己。 就这样,在危机感和虚荣心的驱使下,王海鸰很快结婚了。婚后的她和所有的女人一样,梦想能过上“夫贵妻荣”的好日子,甚至脑子里曾经闪过“放弃写作”的念头。 接下来的情节,和《大校的女儿》中的描述大体一致:她很快意识到当初决定的荒谬,在刚刚怀孕的时候便和丈夫分开了。因为自尊,也因为不想给母亲添麻烦,她没有将这一切告诉家里人,独自一人带着儿子,靠着每月200多元的工资养活自己、儿子和保姆。这样的日子维持了两年,而王海鸰应对艰难的法宝便是──坚强。 在《大校的女儿》中,她曾说,“谦恭不是无能,随和不是软弱,动辄脸红的人也许恰恰是最坚强的人。”对她而言,“坚强”更多地是一种柔韧的素质,“压弯而不压垮”。 无论人前人后,王海鸰从不将“苦”挂在嘴边。心中有了郁闷,就拨通最亲密朋友的电话,但说出的话都与烦恼无关。“我不愿像祥林嫂那样,喋喋不休地倒苦水。因为我知道,诉苦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你成为别人口中的谈资。” 另一方面,她却乐于在自己的作品中扮演“祥林嫂”,喋喋不休地通过别人的故事传递自己的生活体验:不要过多相信爱情,不要轻易将自己托付终身,先把人的角色做好了才能做个好女人……从《牵手》到《中国式离婚》,从《新结婚时代》到《大校的女儿》,无一例外。不过,这是后话了。 1991年,王海鸰在当时已经红透中国的王朔的带领下,踏进了电视剧创作行列,创作了电视剧《爱你没商量》。制片方甚至在她动笔之前就预付了2500元。当时,王海鸰一年的稿费收入也不过如此。“在拿到这笔巨款的第一时间,我打车带儿子去王府井,给他买了变形金刚和100元一套的彩色图书,然后吃了顿烤鸭。”儿子满足的笑容,给了她坚持下去的最大理由。 在那之后,中国电视剧中心主动上门向她约稿,《牵手》在一夜之间轰动大江南北。破天荒第一遭,人们看到了一个“并不坏”的第三者对爱情怀抱的梦想,看到了面对爱情“先来”、“后到”的两个女人相互之间的“争夺”。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