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萨日娜,蒙古族演员, 198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至中华全国总工会话剧团。出演了《牛玉琴的树》、《大染房》、《错爱一生》、《满天星》、《母亲是条河》、《闯关东》、《笑着活下去》等电视剧。
入选理由:
荧幕上的她是亲切和蔼的慈母,荧幕外的她也是令人称道的孝女。无论戏里戏外,慈母孝女,她都将孝道两个字演绎地如此地精彩绝伦。
人物故事:
萨日娜,一位从大草原飞出的美丽姑娘,戏中的慈母,戏外的孝女,仁孝之心犹如天边明月,闪耀着皎洁的光辉。
一部《中国月亮》,让26岁的萨日娜从此与“母亲”结下不解之缘。之后的十多年里,萨日娜成功地塑造了无数的母亲形象,精湛的表演使亿万观众为之感动。
萨日娜的父母都是演员,母亲是蒙古族人,父亲是回族人,能歌善舞。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赋给了她艺术成长的环境。小时候的萨日娜在一个充满民主的家庭长大,从小就特别懂事。因为父母经常在外演出,萨日娜就给奶奶帮忙操持家务,担负照顾妹妹的责任。“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告诉我怎样去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会把这些体悟运用到演戏当中去”,在采访中萨日娜说。
提及《闯关东》,萨日娜父亲首先看中了剧本,觉得剧中的“文他娘”与萨日娜的奶奶性格极为相似,十分支持萨日娜主演这个角色。萨日娜说,拍这部戏时,她常常回忆起自己与祖母之间的种种细节,这让她自然地融入到角色当中。
在戏里时常扮演各种角色的母亲,萨日娜对“母亲”这个词语当然理解更深,尤其是自己做了母亲以后,她说自己感受更加地深刻。每天都要给父母打电话,她生怕自己因事情繁多忘记了,如果哪天没有和父母通电话,萨日娜整天就会心神不宁。
2005年,为了更好地照顾好父母,萨日娜为父母在北京郊区某老年人社区买了一套房子。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带上女儿去看看两位老人。萨日娜的这种孝心也影响到了女儿,萨日娜说孝心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只有自己尽孝了,将来才会有孝顺的儿女。
萨日娜不仅是个孝顺的女儿,也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公公婆婆习惯了老家的生活,不愿搬到北京来。在拍戏之余,她总会抽出时间,陪同丈夫带上女儿回到山东烟台,在家住上一段时间。“从拍摄《大染坊》开始,公公都会把我拍的戏看好几遍,有的甚至连台词都会背了”,说到这里的时候,萨日娜满脸洋溢着无比的幸福。
因为萨日娜在戏中一直塑造着母亲的形象,以至于许多演员见到她的时候,都会直呼她“娘”。这时,萨日娜心底总感觉很温暖,也让她更加珍惜父母的关爱和呵护。
孝心感悟:
爱父母,你就会拥有天下最美好的感情,会拥有最美好的爱的感受。
人物档案:
吕薇,海政歌舞团独唱演员。演唱了《茉莉花》、《中国红》等经典歌曲。曾获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荣获银奖、全国百家电视台MTV展播金奖、第十九届金鹰奖提名、民族唱法“十佳歌手奖”等奖项。1996年以来,连续十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并多次随“心连心”艺术团赴各地慰问演出。
入选理由:
母亲因担心她而泪流满面,让吕薇深深地体会到一颗感恩之心才足以回报。回报父母,她想得比别人多,做得也比别人多,孝心的光辉在她身上闪耀着。
人物故事:
出生在西子湖畔,一袭旗袍,舞台上裙裾飞扬,歌喉一展,清丽婉转。吕薇,这位有着“军中花仙子”美誉的时尚民歌手,也将孝道演绎得尽善尽美。
对父母吕薇总是心怀感激,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父母的恩情。
吕薇出生在越剧世家,父母都是浙江越剧院的演员。从小,吕薇就表现了极高的文艺天赋,但父母并没有打算让她秉承家业。当时年小的吕薇觉得父母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忿忿不乐。后来当她在文艺圈摸爬滚打之后,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也才明白了当初父母的用心。
大学毕业后,吕薇在杭州当了两年音乐教师,期间她参加了全国民歌大赛并夺得了二等奖,从此在北京开始了演艺生涯,也成了北漂一族。在北京的日子是辛苦的,住在租来的单身宿舍,每天在北京城里来回转悠演出,她格外想念家中的父母。
连续十几年,在除夕之夜,吕薇的歌声飘进千家万户。但在最初的几年,父母都在杭州老家。不能陪着老人一块过年,让吕薇心里充满了内疚感。但春晚后的第二天,她总会赶着往家奔去和父母团聚。后来,为了好好照顾父母,她将老人接到了北京。
吕薇说永远忘不了1996年的除夕夜。那一年,她将父母接到自己在北京的宿舍里,这是他们一家人第一次在北京一起过年。那晚,父母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女儿的精彩表演,十分高兴。但晚会过去好几个小时后,吕薇还没有回家。因为宿舍没有电话,吕薇身上也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父母联系不上她,非常着急。原来,晚会散去后,吕薇因打不上出租一直在路边等了好几小时。到了胡同口,吕薇心惊胆颤地一路小跑的赶回家,她也担心着父母。在漆黑的胡同里,在瑟瑟的寒风中吕薇霎时了解到,自入歌坛以来父母无时无刻的担心自己,她了解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之情。到了宿舍,刚一进门,母亲便迎面扑来,抱着她仔细端看,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流。那是20多年来,吕薇第一次看到母亲流泪,吕薇也明白从此不能让父母为自己担心。
1997年,吕薇阑尾炎手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动完手术后才告诉父母。但第二天清晨,当她醒来的时候,突然发现父母就在病床旁边,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握着父母粗糙的双手,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吕薇忍不住泪水泉涌。她说自己手术的时候再痛也没哭,但看到父母的时候,她变得异常脆弱。
也许经历过这些,吕薇更加懂得珍惜与父母深沉的亲情。十年来,吕薇常常外出演出,但无论去哪每天与父母的电话沟通从未中断过。她时常提醒自己要心怀感恩,父母为自己付出太多,自己要用心去体贴父母。
孝心寄语:给父母再多的物质也比不上一次贴心的问候。
人物档案:
屠洪纲,1967年出生于北京,著名歌手。主要作品有《精忠报国》、《对酒当歌》、《爱人》、《中国功夫》等,这些歌曲深受人们喜爱,被广为传唱。
推荐理由:
老师教给他的每一个字句,每一段唱腔,每一个眼神和每一个做人的道理,他都牢牢铭记在心。正因为这样,当老师不理解他,当老师寿辰时,他肯花“工夫”,用诚意去化解,用真心为老师祝寿!
人物故事:
屠洪刚有一首名叫《感谢》的歌,他在歌里唱道:“感谢我的老师,是您教我学文化,才有现在的我……”屠洪刚浑厚而有力的歌声得益于他7年的京剧专业功底。能有今天的成就,他特别感谢老师。
1978年,10岁的屠洪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学习京剧表演,主攻铜锤花脸。年纪尚幼的屠洪刚便放弃了与同龄人一起玩耍,将自己的少年时代都托付给了京剧。在戏曲学院的训练是很枯燥的,但无论再苦,屠洪刚都没有说过要放弃。除了自己的信心坚持外,那就是老师的鼓励。一个字句,一段唱腔,一个眼神,老师从来都不厌其烦地给屠洪刚一个个地纠正,正因为如此,在屠洪刚心中,老师就像是父亲一般地亲近。
但是,毕业后的屠洪刚并没有真正地登上过京剧舞台,“铜锤花脸”成了记忆,他转行演唱流行歌曲。当初教他唱戏的老师认为屠洪纲走上了“歪道”,从此便断绝了与屠洪纲的来往,屠洪刚为此伤心不已。
为了改变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屠洪纲一方面努力将京剧的功底融入到自己的唱法当中,让老师知道自己虽然成了一名歌手,但从没把京剧丢掉;一方面,他一空闲下来就提着礼物去敲老师的家门,力图化解老师对他的不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老师被屠洪纲深厚的孝心与诚意所感到,最终与屠洪刚恢复了师徒关系。从此,屠洪刚只要有时间就来老师家,陪老师聊天,还常常一起唱上几段。
在老师70大寿那年,屠洪刚早早联系分散在各地的同学,组织他们来北京给老师拜寿。但毕业已经近20年了,许多同学都多年没有联系了。屠洪刚照着电话本,逐个地给同学打电话。这项看起来很琐碎的事务需要很多工夫来应对,包括联系同学、策划节目,这都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屠洪刚那段时间就忙着为老师操办寿礼,推掉了自己的一些活动。等到老师生日那天,“老师实在太高兴了,我从来没见他流过眼泪,那天他用手颤抖地切蛋糕的时候,泪流满面。”
屠洪刚说,他感谢老师教他学唱京剧,教他如何做人,这些教诲让他铭记一生,终身受用。
孝心感悟:自己取得的成绩与老师的谆谆教诲分不开,要用一生去回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