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一生波澜不惊,苹果里吃出小虫已是最大的风险。荣氏家族,那是一个历经岁月洗礼,影响力仍然不减的大富之家。由中国第一代实业家荣宗敬和弟弟荣德生一起以面粉和纺纱起家。荣德生的第四个儿子就是荣毅仁,而荣海兰的父亲是荣宗敬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在香港,在美国纽约上东区长大的荣海兰,属于荣氏第三代中的一个。
我们的初见在2009年的大年初二,在荣海兰北京的寓所。那里面满当而稍显凌乱,四处都蒙了层薄灰。窗户外面不时蹿起一束花火,又随即逝去。把屋子罩上了层绚丽,却更显一个人的冷清。荣海兰穿着棉线衫、肥腿裤,递上一张印着琳琅的中文职务的名片,笑嘻嘻地坐在我对面,不时推一下脑袋上的棒球帽。桌子的一角是啃了一半的“德芙”巧克力。那是她的晚饭。
“我经常一天都不吃东西的,没什么。跟我要做的事情比起来,吃饭睡觉什么的都无所谓的。”多年来,她早就习惯了一个人跑来跑去,习惯了没有东西吃、被人骗。但是她还是由衷地赞叹她的幸运。嘴巴总是咧开的,好像随时准备大笑一场。为什么?为她那个不同凡响的家族和命运?
她的乐观却远没有那么简单。虽然她也钟爱她的200多双鞋子和不断加大的衣橱,以及超出一般人想象的童年生活,但是她更加清楚,世上还有远比这更为重要的东西。比如,快速运转的思维的乐趣,以及为了目标而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代价不是时间或者钱,有时候甚至是—性命啊。
最不用顾忌的,就是命了
“危险啊,有时候真的很危险的。每次我去大西北,那里都要下雨。大山受潮后裂开,走在上面可容易掉进去了。”作为中国中华慈善总会永久理事、慈善总会儿童关爱基金会执行主任,荣海兰要做的远远不只是出席个晚宴,或坐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
更多的时候,她需要去抱一抱那些最需要关爱的孩子,亲一亲,给他们带一块橡皮或是笔记本,这才是最有力的支持和鼓励。那些位于中国的大西北或是黑龙江边上的村落,可能你一辈子都不会去,但荣海兰去了,而且历经风险。
让她印象最深的一幕发生在山西的一个极为贫穷的小村,坐落在一座大山之上,四周有很深的湖泊围绕。
想到那山上去,必须要先坐船。那船小小的,两边尖,周边全是糟掉的痕迹。几个月前,它们其中的一条翻在了湖里,上面的33个人都没有救上来。
花了一顿饭的功夫,他们搞到了一条。当最终驶到河对岸时,天上已经飘下了阵阵雪花。他们坐着一种叫“狗骑兔子”的三轮小摩托,跑起来时嘟嘟地往前蹿,边蹿边抖。山路很快就变得陡峭,没时间做心里准备,荣海兰上去时眼里就只能看见天,“唿”地一转,眼前的路就变得和车身一样宽,下面就是万丈深渊。
下山时小摩托几乎是半开半滑地冲下了山。有人不敢坐了,宁可下来走着。荣海兰却不能下来,“县领导都在那上面,实在不好意思(不坐)。”就这样,一条路他们从天亮走到天黑,路上没有的吃,就把雪捧起来,吃雪。
十几个小时后,当她们最终见到孩子们时,这一切就都烟消云散了。在山顶上的小学,荣海兰系着红领巾,手拿话筒,语音高亢地向小孩子们介绍她带来的名人们: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像叔叔阿姨一样成功!台下齐喊,要!
那一刻,她已经把什么都抛下了。
中国就像个太阳一样,升起来了
那么,对你来说,什么是成功?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她,她又推了推帽檐,呵呵笑起来。
拿一沓钱,连数三遍每遍数字都不同;直到现在她回到纽约,出门买东西,还是有管家跟在后面付账。对于荣海兰来说,“成功”的意义显然不是一般人的标准可以衡量。在她的世界里,事情被干脆地分成了两极—想做,或是不想做。不想做的事和她无关,但对于有兴趣的事,她搭上了全部能量与智慧。
把这些发挥出来了,就是成功。
“我筹划的事情总是很复杂,架构很大很大的。”三年后,荣海兰筹划实施中华慈善万里行组委会,自己任执行秘书长。她把自己一直梦想做的事情分成了两条主线,一是做慈善,尽全力帮一帮需要帮助的人们;二便是利用自己在戏剧制作和选美操作方面的经验,把中国文化推广到世界去。“中国像一个太阳一样,几千年别人都不认识她。现在她升起来了,我就希望,我们能组成一个队伍,让世界认识她。民间外交,这就是我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一直不放弃的原因。”
她曾经很努力地挣扎过。十几年前,在美国一直顺风顺水的她来到了中国就不停地受骗上当。2002 年她联系好了美国的拉瓜地亚高中,带几十个有潜质的中国孩子到美国去学舞蹈,全部免费。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成行。
那时候有律师跟她讲,想了解中国人,去看《三国演义》啊。
她买回去翻开一看,嚯,第一章不就是我的故事吗!在中国开公司,她学到的头两个词就是“小蜜”、“架空”。那都是发生在她身上的段子。2004年,一个她曾经非常信任,并被引为知己的朋友在一个项目的紧要关头骗了她。她带着愤恨上了飞机,在纽约的家里一连睡了20个小时。醒了后,她想,要不要再回去了。可最终还是买了机票。因为她这样问自己:“这是你做出决定的时候了。你是想像命中注定的那些人一样,做一个养尊处优的少奶奶呢,还是做出一个真正的自己? 你的未来在你的手中。否则,你怎么能是荣海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