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那卧龙先生未出山之前,南阳躬耕,《梁父》徐吟,好不清闲,好不自在。但自从上了刘家的非贼船(用正统人士的说法,曹操的那艘才是贼船),就把一副千钧重担挑上了肩头,从此再未放下,直至身死命殒;不,身死命殒之后,他仍然步履踉跄地把这副担子扛了些时日——靠他的计谋,靠他网罗、培养的人才。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隐居卧龙冈的诸葛亮肩膀上便有一副分量不轻的担子,那就是匡
时济世、治国安邦的抱负,只是尚未出山时这担子有些虚,出山后这担子则具体了许多。勇挑重担是诸葛亮的品格,也应该是现代企业主管的品格;同样,勇于承担责任是诸葛亮的修养,也应该是现代企业主管的修养。
话说刘备刘皇叔请诸葛亮出山,茅庐三顾、泣泪数下,孔明见其意诚,便说:“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便跟刘、关、张出了那卧龙冈。从此,诸葛亮挑起了刘氏集团“兴复汉室”的重担,一挑就是近二十年。
光阴易逝人易老,二十年过去,魏主曹操已经过世,其子曹丕继位称帝,刘备也在痛失关、张二弟之后,病染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自知不久于人世,便请诸葛亮等人来“听遗命”,安排后事:
且说孔明到永安宫,见先主病危,慌忙拜伏于龙榻之下。先主传旨,请孔明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面。……传诣召诸臣入殿,取纸笔写了遗诏,递与孔明而叹曰:“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等泣拜于地曰:“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分付曰:“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罢,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毕,孔明曰:“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