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书,罗贯中唤作“刘先主遗诏托孤儿”。在这里,对于刘备的临终所托,诸葛亮无一丝推托地接受了下来。这是一副怎样的重担啊!而诸葛亮又是多么地肯于挑这副重担啊!
对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刘备“以师礼待之”,似乎只是供其随时请教的一个老师,担子好像并不太重。等到博望坡初用兵,刘备付以剑印,这“师”就成了军师。这以后的十余年间,诸葛亮的身份一直是军师:在刘备自领益州牧后,他任职军师;刘备进位汉中王后,他仍旧任职军师。到了刘备称帝,诸葛亮方才换了头衔,任职丞相。但跟了刘备以后,不论是任军师还是做丞相,诸葛亮肩上的担子是一样的,即“总理军国大事”。好在刘备在时,这位皇叔还有些贤德,能够收揽人心、化解纠纷,给诸葛亮不少帮助。刘禅少德无能,不仅不能给以帮助,倒屡有掣肘之事,诸葛亮肩上担子不知增加了多少分量。
诸葛亮受先帝刘备遗命以后,竭心尽力,蜀中无事,军民日渐滋养,有了北伐(这也是遗命交给他的重担之一)的条件,便挥师北上。不料误用马谡(这是诸葛亮惟一未能尽听刘备的一点),痛失街亭。一番“危机管理”之后,蜀军安然回到汉中,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便上表请求辞去丞相职务,“自贬三等,以督厥咎”,承担失误的责任。后来刘禅在侍中费祎的谏说之下“诏贬孔明为右将军”。诸葛亮受诏贬职之后,费祎怕他“羞赧”,便用他的功劳——拔四县、得姜维来宽慰,诸葛亮先是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后是怒曰:“兵败师还,不曾夺得寸土,此吾之大罪。量得一姜维,于魏何损?”求咎自责之意,溢于言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