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小心驶得万年船。”“小心”二字,在如今这个人多躁进、行险的年头,似乎有些“消极”,故咱篡改一番,便成“谨慎驶得万年船”。其实,这“万年”也有问题,我等所见中外企业,哪个曾有三五百年历史现而今还活蹦乱跳的?所谓“基业长青”,也不过多“青”几十年而已;即便是这“几十年”,也大不易易,需要万千谨慎。
诸葛亮辅佐的刘氏集团,虽只二十余年历史,但在当时群雄之中,已是出其类而拔其
萃,堪与相比的不过孙、曹两家。想当初刘备一个落魄皇叔,后来居然为王称帝,诸葛亮运营之功不可稍没;这运营之中,“谨慎”二字又功不可稍没。
话说诸葛孔明行事素来谨慎,二十年如一日,不知有多少功业由此而成,不知有多少对手缘此而败。久而久之,他的“谨慎”广为人知,临战时,对手对此便格外小心、严加防范。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手屡屡失算,在认识到诸葛亮的谨慎、周详之后,便也在小心、谨慎上做起了文章。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司马懿率十五万人马杀来。到得城下,城墙上一无旗帜、二无兵士,三军匿迹、四门洞开,每门只有二十来个百姓在那里洒扫街道;再看那孔明,却是“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抚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