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谨慎是虑事、行事的细致、周详,并不排除果敢与决断,因此,他可以走出“空城计”这一步棋。司马懿没有识破空城之计,强调“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就说明他们的“谨慎”是不同的。不仅“谨慎”不同,“弄险”也不同。诸葛亮的“行险”,是建立在对司马懿性格的准确把握和对形势的精确判断之上的,行险中透着谨慎,否则,孔明先
生怕是断断不会如此行事的。因此,详尽掌握资讯、准确判断形势、密切关注动向、适时作出决策、严格把握进程、时刻给予调控,这才是诸葛亮谨慎的精神实质,这也应该是现代企业主管所应秉赋的谨慎。
诸葛亮的谨慎不是没有人质疑,陈式就质疑了。邓芝传诸葛亮之令,让魏延、陈式等四人“提防魏兵埋伏,不可轻进”,陈式质疑说:“丞相用兵何多疑耶?”显然,陈式把诸葛亮的谨慎当成了多疑。结果,诸葛亮提防的情况出现了。这说明,他不是多疑。陈式只看到了谨慎和多疑的表面相似,把二者混淆了,却不知二者表面相似、本质不同。就这一点而言,陈式与司马懿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司马懿的谨慎更多地是多疑,陈式送诸葛亮的这顶帽子给司马懿戴上方才合适。
诸葛亮一生除对才干颇为自负以外,还以忠诚、尽职和谨慎而自许。在《前出师表》中,谈到先主刘备对他遗命托孤的原因,诸葛亮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谨慎被刘备和他自己视为“寄以大事”的惟一条件,可见其至关紧要、力重千钧。《古文观止》的编者在所收《出师表》的“谨慎”二字下评曰:“孔明一生,尽此‘谨慎’二字”,可见后人的认同。由此看来,做一个好主管,还真的要切实认识到这谨慎的要紧,可不慎欤!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