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15个全国助残日。中国现有6000多万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5%,也就是说,平均每5个家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由此而关联到近三亿的亲属,是当今社会生活中无法回避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意外或疾病导致残疾的人来说,亲友对于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康复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残疾是身体的一种显著的功能障碍。有了残疾就会影响到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例如腿不能走路,手不能拿东西,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着,不会说话,皮肤没有感觉,智力低下,精神行为不正常等,以致不能独立生活和参加社会活动。常见的残疾有肢体残疾,例如各种瘫痪(偏瘫、截瘫、四肢瘫等),肢体畸形,截肢后缺腿、缺手以及较严重的关节炎等;视力残疾,例如盲、视力低下;听力残疾,例如聋、重听;言语残疾,例如哑、失语等;智力残疾,例如弱智、痴呆;精神残疾,例如精神病。
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不仅是指训练残疾人使他们能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指对残疾人周围的环境做一些必要的改变,以利于他们能重返社会。残疾者本人、他们的家庭成员应参与有关康复服务计划的拟订和实施。
首先,应从感情上对残疾人予以支持和理解,使其感到家庭和亲友的关爱及依恋,并及时引导残疾人的不良心理反应,如内疚、焦虑、失望等,帮助增强战胜残疾的信心和勇气。因为,只有在健康、良好的心理状况下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才可能最理想、有效。
由于残疾人亲友最了解残疾人,也是康复训练全过程最忠实、可靠的督促、监护和辅助训练人,因此,应积极配合和参与医学康复人员制定康复目标、进行康复评估、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并应尽可能多的利用各种方式学习与其残疾有关的医学、康复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有条件的话最好能接受专业的培训指导,以便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技术,在家庭和社区中帮助残疾人进行长期的康复。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