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你了解乳房吗?你对于乳房的认识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吗?别忙着肯定,如果你是女性,那么你的答案也是对女人总体地位的评价。
有人说,乳房,在婴儿的眼中代表食物,在男人眼中代表性,在医生的眼中只看到疾病,宗教领袖则将它转化为性灵的象征,政客要求它为国家主义服务,心理分析学者则认为它是潜意识的中心,商人却看到钞票,不错,我们这期的重点就来说说跟商业有关的乳房—
—核心是被商业改变了的乳房。
一个危险的信号--上海心理咨询中心精神分析师 薛伟
最近,一项涉及接受过乳腺美容手术的多名妇女的调查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据芬兰坦佩雷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的调查报告显示,与一般女性相比,接受过乳腺美容手术的妇女或是接受过乳腺植入物的患者死亡率均明显高出一般比例,她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自杀,而且,总之,只要接受过乳房美容手术或是乳腺植入物的手术患者,其自杀的危险率是一般人的三倍左右——而且常常集中在手术后前五年内,很明显,因为乳房而自杀的比例还会越来越高。在国内,上海心理咨询中心精神分析师薛伟对此的分析认为,强烈要求乳房美容的女性,往往存在着心理亚健康问题,她们在其他方面无法获得充足的自信,转而通过弥补身体的缺陷来维持。但是手术后预期的效果或是自信并没有随之建立,原先的问题反而凸显,这种极度的心理落差或是心理转型大大超出了不少女性的心理压力,因而,危险指数比国外也低不到哪里去。
由乳房进而影响心理的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包含了一般人根本没办法或是没有能力想得清楚的一些“过程”,也就是一种心理的持续受到影响甚至发生“病变”的过程,薛伟认为,接受手术首先就是一种“补救”,通过它获得的优美形体与天生的好曲线感觉并不相同,受术者时刻担心别人对她的看法,产生出自己根本没法控制的伦理、道德上的种种顾虑。而为了维持姣好的身材,她们除了生理上的改变,心理上本也要付出“配套”的代价。外表容易整容,但社会环境等让难以改变的因素在心里拉开的“空档”却日益突显,至这些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终至于凸显而出时,一部分心理较脆弱者只有选择死亡来“彻底”逃避。
保乳房是为了保住婚姻?--某医院医学博士 宣立学
保住乳房,就是保住了婚姻?不错,有些人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如果一旦不幸,要在乳房的取舍上做选择,不论夫妻中的哪一方,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要保住乳房。因为,没有谁能否认乳房对于情爱、婚姻的重要性,这确实是个遗留下来的文明的“偏见”。
全世界的人都对女人的乳房感兴趣,但是有多少人对女性的乳房疾病给予足够的关爱?这就是问题的实质,作为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乳房固然是重要的,可我们要讨论的是,假如因为病变或别的类似原因,一定要切除或对乳房施行别的手术,这时,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医学问题,所以,就必须要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了。
拥有两个医学博士学位的宣立学说起这个来感慨良多。在国外拿博士学位时,他曾目睹了他的一个病人在手术全切除了乳房后,丈夫在夫妻生活中得不到满足,仅半年后就离婚了。宣立学说,这种现象或类似的夫妻感情不和并非个别。中外都有。宣立学从医学的角度解释说,乳房不仅在外观上对夫妻生活起到正常心理调节作用,而且在夫妻生活的前奏和保持丈夫的性欲方面也作用重大。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女性体内的内分泌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需要通过乳房这样的靶器官起作用。一是让女性更妩媚和具有性别美,二是能维持女性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切除不切除乳房生活质量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是否乳房真的就是万能的?只要这东西存在,婚姻就一定美满?当然不是这样的,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可长久地保鲜,乳房更是要随着年龄而松软下垂的,显然,这种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所以,它一定不是婚姻或是美满的性生活的全部,不但不是,一个深爱自己太太的男性还应该想到,每一个女性都有潜在的乳房疾病,都无法从根本上排除如乳腺癌之类“要命”的“晴天霹雳”,每一个女性当然都想过有爱和有质量的生活,这一切的压力加在一起,时时构成对女性的巨大威胁,这使她们“天然”地认为,保住乳房,就是保住了婚姻。不但要保,甚至恨不得什么时候也要去赶个时髦整修一番,才能使自己的婚姻更加“新鲜坚挺”。而当她们这样想时,一定就有别的东西侵入了婚姻,就像侵入了乳房中的杂质一样,迟早都要引起“癌变”的。所以,没有男人对女性的关爱,没有男性设身处地地为女人着想从而表现出更多的爱,别的东西都是不可靠的,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婚姻从来就一直是新鲜的,是能不断地加注新的内容与活力的,而只要沦落到要“保”,迟早都是“保”不住的。
一个极端重视乳房的女人,一定很难得有更多的经历无重视女德和修养,那些超乎于形体之外的学识,性格,修养和品位,那些使女人永远拥有可人魅力的东西,当我们遗忘的时候,我们就注定要接受感情的愚弄和生活的惩罚。
妇科专家观点
乳房一向是妇女吸引力的象征。所以,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无一例外地喜爱大乳房,认为它比较性感,比较富于诱惑力。
但这种未经医学或健康关照的观念是很片面的,所以,全社会都在崇拜大乳房的同时,也就产生出了一些有害的错误观念。例如,男人和女人一致相信,妇女的乳房越大,对性刺激的反应越强烈,而且容易达到性高潮。许多男人还有一种谬见,认为乳房比较平坦的妇女对性刺激的反应比较迟钝,有的对性爱兴趣很低,有的甚至根本就是性冷淡。
事实上这种观念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即使有一点,也是对女性不负责任的歪歪道理,不论是从文献还是临床中,绝对没有证据足以证明乳房的大小与性爱的兴趣或性反应的程度有关。有许多妇女在她们的乳房被人抚摸的时候,只能感到很轻微的冲动,乳房较小的妇女如此,大乳房女性也没有什么两样。
更关键的问题出在下边:由于对大乳房的“崇拜”的错误观念,加上对乳房尺度的强调,对于小乳房妇女的伤害已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由于深植于这种大乳房的文化之中,一个青春期的少女,如果她胸部的发育比大部分同学迟些,她可能会自惭形秽,避免跟异性接触。她成熟以后,仍不会抛弃这种自卑感,以至于影响她一生,这种残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比较,也就是一种人为的不负责任的“划分”,得天独厚的大乳房妇女,常常穿着低胸、紧身的上衣,或洞洞装,或索性不戴胸罩,借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受到这种威胁的小乳房妇女,终只有不得不去请教“隆乳”的医师。
的确,乳房大些是比过小美观。但是,这并不表示乳房丰满的女性的一切性器官都比较优秀。有些乳房很丰满的女性,反而性感较差,何况过度的炫耀,结果反而可能更令人失望。
大乳房也有其缺点,若没有做好乳房护理,日久至中年后,乳房易下垂,并不美观,而且,奶孩子时有可能让孩子窒息,总之吧,乳房仍以精致而非大的较好。
美学家的说法
从原初的意义上讲,更大的乳房就意味着更大的哺乳能力与生殖能力,因而就有了对大乳房的“历史”崇拜。这种崇拜当然很直接就进入了审美的层面。
为什么丰满的乳房让人觉得性感呢?从美学上考察,有这么几种说法:
一方面,因为结实浑圆的乳房大多只在年轻而还未生育的女性身上才有,而男人本能地就要去寻找生命力旺盛并且容易生育的女性,当然就觉得这样的乳房十分悦目;另一方面,大而上翘的乳房模仿了性兴奋时的状态,或说一直呈现出这种趋势,使乳房变得膨胀、坚挺,看起来十分浑圆,乳头突出,所以,每当我们看到这样的乳房时会本能地感觉很性感,很吸引人。
佛罗伊德的“性本能”说当然也不会放过乳房,按他的说法,“大胸脯文化”完全就是他著名的“俄狄蒲斯情结”的外在显示,每个男人都有“俄狄蒲斯情结”,他们迷恋自己的母亲,把父亲看做是争夺母爱的最大对手,嫉妒、仇恨,甚至会发展到杀死父亲,当然,这一切心理活动都埋藏于潜意识之中,并不能被我们直接感知到。
乳房迷恋就是这种情结的外在通道之一,当男孩还在母亲怀里的时候,乳房是乳汁的来源,是母亲怀抱的象征,温暖和安全的化身,成年后,伦理道德压抑了“恋母情结”,对母亲的依恋就转化为对女性乳房的爱恋,所以,每当人们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就会重燃对温柔成熟女性的渴望,所以,全世界都要迷恋“大乳房”,就不足为奇了。
心理学家的关爱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许燕教授认为,女性怕丑是对自我真正价值或者核心价值的错误判断。因为它将女性的价值依附在外界上。中科院心理所的张建新研究员认为,社会过分强调女性的外表美是男权社会强加给女性的价值标准,对女性是不公平的,但女人为了适应社会,又不得不将社会的价值标准内化为自我的价值标准。这就造成了对小乳房的社会歧视以及隆胸之风的日渐盛行。
来重点关注一下小乳房女人,她们自渐形秽的怕丑心态是如何在“社会”的染缸中被放大的呢?其发生、扩散的机制是怎样的呢?
张建新研究员说,女孩小时候都不乏家长的赞许,比如“聪明”、“听话”、“漂亮‘等。随着长大,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有的女孩会逐渐发现自己得到的鼓励少,而其他女孩得到的表扬多,一路走来,自我意识中产生了心理落差。她们在内心深处很想与传统价值标准靠拢,只要条件允许,很想重回被夸赞、被喜爱的角色中去。在此过程中,少女受到明星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大,比如,许多女孩子喜欢日本漫画中的美少女形象,可是漫画中的少女是什么形象呢?她们长着超大的眼睛,超长的双腿,可是女孩们却信以为真,向其靠拢。等到人到中年,容貌与身材开始变化,而绝大多数人对此没有心理准备。此时,如果身边有女性做了美容手术,恢复了青春,也会对其形成强烈的诱惑。中年女性怕丑,还与性意识有关。森克心理工作坊首席心理咨询师康道宁认为,如果女性在性欲萌动和稳定的过程中,习惯了以相貌赢得他人的喜爱,而无法以其他形式吸引异性的注意,就会十分在意外表。另外,由于性的独占性,女性都不愿意相信其他同性在自己爱慕的男人眼里比自己更漂亮。总之,这就演变成了一个社会化的问题。
许燕教授认为,女性要自尊、自立、自强、自爱,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美丽能帮助成功,但不是决定因素。真正令男人折服的是女性内在的价值,如才智、品格等。外在的美能折服男性也只是暂时的。而且,有调查显示:男性不喜欢女性整容整出来的美。
张建新研究员认为,个人力量弱于社会力量,要接受社会传统价值标准,这是大前提。在此基础上,爱美的女性可以做整容,甚至成为人造美女,但在这之前,要慎重考虑自己能否承受手术的痛苦、做完手术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接受能力等。有的女青年整完容以后,觉得没有达到起初的目的,于是反复做,打乱了正常的生活,产生了行为偏差。因此,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比如,认识到审美的标准是会变化的。所谓“环肥燕瘦”,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美的标准。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人类社会需要多样性。而美的标准也不是单一的,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闪光的地方。
最后,张建新研究员强调,要加强独立意识,西方人认为:上帝创造了我,我就有存在的理由,我是惟一的,我就接受这样的我。这个思想是可以使用“拿来主义”,为我所用的。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