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蘑菇云现象
前无古人,后也不易有来者。今年这一浪《超级女声》所呈现的巨大娱乐商机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娱乐效益,都可以作为案例记载在娱乐节目的历史里。音乐人高晓松把今天的“超女”现象称为外星人来访地球。的确,“超女”像一枚原子弹一样打在2005年夏天的上空,除了卷走千万观众的笑与泪,还卷走了千万观众的短信费。
“超级女声”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蘑菇云现象到了2005年改良升级后,威力更是不同凡响,这也是湖南台和天娱公司都没有料到的。说到其中的短信主力就不能不提中性的李宇春和她的“玉米”们。
8月19日“超级女声”5进3的比赛中,李宇春获得了180多万票的短信支持。如果说在街上多走10步就能听见有人讨论超级女声的话,那么在谈论超级女声之处,回头一看定是一片“玉米”地。
北京的王府井、西单成了“玉米”们组织拉票活动的据点。更有“玉米”们走进住宅小区,挨家挨户地为自己的偶像拉票。因为受一位手机用户每月只能投票15次的限制,疯狂的“玉米”们更是抢遍了身边亲朋好友们的手机发短信投票。而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大腕明星享受过如此待遇。
“何洁的眼神是看谁就可以电倒谁,而李宇春一上来就可以电倒一大片。”超级女声评委科尔沁夫说。无可否认,在很大程度上,“玉米”们对李宇春的感情的确很微妙,这甚至已经无关“超女”这个唱歌比赛。李宇春以她的独特外型,加上纯真无邪的笑容和不加修饰的现场表现,恰好击中了“玉米”的软肋。这无疑是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
据调查:“玉米”成员大多数都是成年女性,以白领上班族居多,绝大多数是成熟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记者在长沙采访时遇到前去助威的“玉米”,她们中很多人请了假或是提前休年假,而且是生平第一次放纵自己的行为,去做一件几十年来都没有做过的疯狂的事。
这种现象也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和社会学专家的兴趣。“玉米”们疯狂的同时,也让许多男性感到恐慌,连连追问: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一种女性新审美意识的重新塑造,希望能推动中国男性对自己的全面再建设运动。再者,给9月就要呼啸而来的“超级男声”以更多的期待。
在许多人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想象期望以及不满归结到这个今年才21岁的女孩身上时,有人造神,有人圆梦。在参加“超级女声”之前只在学校小有名气的李宇春也实现了自己的舞台梦想。
全民“粉丝”与想告就告
在“超级女声”的FANS团队里,有着大批文娱从业人员,虽阅人无数,但仍无法抵挡“超女”的吸引力。在大众都疯狂追“超女”时,部分明星也加入到轰轰烈烈的“追女”队伍中。徐静蕾喜欢纪敏佳、黄健翔喜欢张靓颖⋯⋯在5进3决赛的那个晚上,记者发短信给一些明星朋友,企图拉人支持自己的“超女”,而得到的回馈中除了同意,还有这样的回复:对不起,我是盒饭。还有人说:我可以支持你的某某,但要保留我对某某某的喜爱!
喜爱“超女”的人们分为“玉米”“笔迷”“凉粉”“盒饭”等不同的派系,也折射出社会人群的不同心理类型。这种全民娱乐行动,使“超级女声”演变成这个夏天人们的日常生活,期待周末电视娱乐饕餮大餐的劲头,比当年每周六等着看只播一集的《西游记》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跟人搭讪聊天说超女是最好的话题。“你喜欢谁?”代替了“你是什么星座血型?”这样可以更容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否与自己有共鸣。
当多数人在“超女”赛事接近尾声时,才明白比赛规则与大众投票的关系——这完全是给成千上万的人一个一起玩大游戏的机会。没错,就是这样。
可是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按牌理出牌,要对“超女”“剽窃”一事讨个国际说法。但在很多中国人看来美国人是眼红“超女”了。再说你想告就告吧,可究竟是模仿、学习还是剽窃,就不好说了,更何况美国人还是学人家英国人的!
“海选、评委点评、票选上的相似,很难成为‘超女’侵权的‘证据’。”北京贝格律师事务所的刘芳律师这样说。“形式往往是共有的,而内容才是特有的。”上海东方卫视资深节目制作人孙先生如是说。而“超女”特有的中国化内容——温情催泪,估计是《美国偶像》所不擅长的。
一直关注“超女”的《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艾普斯坦曾对中国媒体表示过:《超级女声》和《美国偶像》的相似之处是,都是面向普通人的流行歌唱比赛,由专业评审给出评语,观众用短信或电话投票;不同之处是,《美国偶像》男女均可参加,而且获胜者自动获得一份演唱合约作为奖赏。另外美国节目中没有给垫底的两人投票、淘汰掉其中一人的31位或35位“大众评审”。美国的节目也没有比赛当中的两人或多人合唱,始终都是独唱的。
运作不到两年的《超级女声》不仅引爆了文娱克隆的国际官司,更使得老百姓停止了不断折磨遥控器的举动,找到了可以收看的频道。可是《超级女声》这个游戏可以持续多久?天娱公司是否可以让超女继续在舞台上吸引大家的眼球?这些女孩子们以后的路会怎样?这些又成了全民担忧的话题。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