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来自北京近十家新闻媒体的记者顺利完成了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基金会组织的“大地之爱·母亲水窖 新闻记者西部行”考察活动。一出北京西站,记者马上大口呼吸空气。虽然北京的空气也干燥,但还是让记者觉得舒服——经历了西部的干燥缺水,才真正体会到自己真的是身在福中。
缺水:13年洗了26次衣服
“妈妈说一共给我洗过26次衣服。”13岁的军军是甘肃省永靖县杨塔乡松树湾村人,8月5日,他告诉记者长这么大才穿过一次新衣服。逢上过年和夏天,妈妈才给自己洗上两次衣服。
记者一问他“上学了没有”,杨军军就哭了起来
当记者问到他有没有上学时,军军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里的收成全靠下雨,全家一年收入不到千元,他和9岁的妹妹都没钱读书。
从地图上看,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宁夏西海固三个地区、陕西陕北地区、甘肃定西地区。根据水利部去年年底公布的数据,全国还有一千多万人处于严重缺水境地。从2000年开始,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基金会启动了“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本次考察的甘肃省部分地区因处山区,属于资源性缺水,降水量很小、地下水缺乏、地表水也很少。自2001年3月份以来,甘肃省妇联先后执行了三批项目,第三批430万元正在实施中,已竣工的两批项目共计资金850万元,建成水窖8000多眼,蓄水池2475个,小型供水工程5处,受益人口达到6万多人。其中,永靖县杨塔乡徐湾村成为甘肃省“母亲水窖”的首批试点,而同乡的松树湾村则是严重缺水但还没有修建“母亲水窖”的地区。
来甘肃之前,全国妇联的工作人员给记者讲了他们调查时亲眼所见的例子:早上洗脸,妈妈含一口水,给每个孩子脸上喷一口,孩子抹抹就算完了。还有一次,他们到农户家里作调查时,女主人请他们喝水,小孩一看到水就马上过来拿,结果把水碰泼在桌子上。妈妈要打孩子,孩子顾不得挨打,伸出舌头在桌子上把水全舔了。
在松树湾村,记者亲眼见到村民排队打水的景象:坡底下一口井前整整齐齐摆放了十几个桶,旁边有几头毛驴,打水的有男人、女人,还有才四五岁的孩子,他们的脸、脖子、脚、衣服等都脏脏的,看起来很久没有洗过。而这眼泉就是该村6个社的“生命之源”,每天村民们都在排队等候。
村干部介绍说,六个社共600多人的生活用水全指着这一眼泉。其中最远的一户人家离这里有10里地,往返至少需要两小时。如果天旱,得再等两三个小时让泉水蓄到一定程度才能打水。
有一个今年30岁的小伙子,虽然攒了两三万元的彩礼钱,但还没有娶上老婆。“这里太穷,连吃的水都困难,没人愿意嫁过来”。
这里的泉水带点儿咸味,含氟量很高,因此村民的牙齿都是黄黄的。没有水,地无法种,牲口没法养,村民人均年收入才600元,过着非常困苦的生活。
有水:庭院里长满了丰茂的蔬菜
用水窖里的水浇灌的蔬菜长势良好
虽然与松树湾村在同一乡,但徐湾村作为“母亲水窖”的受益者,自去年4月份兴建水窖之后,农户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徐湾村离永靖县城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刚到村头,就看见为庆贺水窖竣工的纪念碑。记者到徐湾村的那一天,可谓艳阳高照。当地村民说,已经有两个月没有下雨了。因为干旱,今年麦子亩产才能有两百多斤,而好年头可以有五六百斤。
整个村都被厚厚的灰尘蒙着,连农户家的厕所都干得只剩下土。但他们的院子里几乎都长满了茂盛的蔬菜和花。农户们告诉记者,以前蔬菜顶多长到一指高就旱死了,如今有了水窖,终于可以吃上新鲜蔬菜了。
农户董克明家中唯一的女儿董吉琰今年19岁,高三毕业,准备去甘南地区合作市师专读书。她告诉记者,没水窖之前基本不洗澡,现在可以每天擦一擦,过年的时候好好洗一洗。脸每天都洗,牙也每天都刷,衣服也可以六七天洗一次。
在村头,记者还看到村民朵喜桂才在洗一盆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用水在擦洗农用车。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奢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