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经济已成为当前中国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本报记者 张杰/摄)
秋日的亚龙湾海滩,一群肤色各异的世界级美女嬉水踏浪;远处,摄像机摄影机不停捕捉精彩瞬间。这一幕,与三年前的场景如出一辙。
时光荏茬,三亚借力世界小姐总决赛已经走过三年。在美丽经济的光环下,三亚收获了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然而,作为“拿来主义”的外借品牌,能真正与城市融合并实现美丽诉求吗?
出名又赚钱
三年世姐赛,历经了两种运作模式。
南非太阳城之后,世姐组织机构相中了“北纬18度”———2003年,第53届世姐赛落户三亚。几经谈判,三亚市政府向世姐机构支付480万美金的特许费,享有在中国国内进行商业赞助、广告和门票经营的商业运作权,并投入巨资“为美丽而建设”,从而开创了中国的选美元年。有关人士认为,即使在国外,这样由政府出资大包大揽承办选美赛事也是罕见的。
那一年的商业运作,是在摸索中进行的。虽然三亚多次宣称“哪怕不赚钱也值了”,毕竟三亚更寄望于借赛事营销城市,实现城市品牌向旅游、房地产等产业价值转化。但最后的审计结果表明,三亚竟获利2114万元,大大超出原先的期望值。
2004年,三亚与世姐机构尝试全新的合作模式:第54届世姐赛不再支付承办费用,由世姐机构承揽全部的赛事赛务、商业运作,三亚方只负责提供基础设施、比赛场馆及安全保障、通关等辅助设施。而具有政府背景的三亚市国际旅游会展公司,代表世姐机构参与大中国区域市场推广和商业运作。
三亚市国际旅游会展公司总经理刘平久说,事实证明,新模式是成功的。三亚大大降低了赛事支出,知名度却达到了放大效应。此后的第55届世姐赛,又沿袭了这种模式。
尽管,三亚最后仍提供100万美金给世姐机构,作为第54届、55届世姐赛运作费用。但毋庸置疑,美丽风暴的连续“轰炸”,对三亚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极大。
“拿来主义”之惑
美丽,已然成为三亚的一张城市名片,由此衍生对美丽经济的追逐。所谓美丽经济,其本质是以美丽为生产力和介质,传播、提升、放大经济价值。
“世姐赛的确是能在国际上叫响的娱乐品牌,但它毕竟是个外来品牌,不是三亚的自有品牌,在美丽经济的后续利用上有很多限制。”刘平久认为,三亚自主拥有的活动品牌太少,能够叫得响的更是凤毛麟角。
的确,纵观新丝路、金鸡百花电影节、亚洲高尔夫巡回赛、国际铁人三项赛等,无一例外都是“拿来主义”。只有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是土生土长的三亚品牌,但自1996年举办以来,婚庆节渐渐走向没落,报名参加的佳偶一年比一年少。今年,主办方三亚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决定暂时停办,这意味着一年一度的婚庆节已经“寿终正寝”。
由于“拿来主义”,三亚在美丽经济的开发利用上遭遇禁锢。三年世姐赛,出于世姐机构对商标与冠名的维护,三亚未能开发出一系列赛事相关纪念品。而世姐赛主场馆“美丽之冠”,原先设想二期建成世姐大剧院、美丽博物馆等。后因内部产权变化,种种设想一搁就是几年,场馆利用率也未达到预期效果。
即使在招商上,问津世姐赛的国内知名企业也寥寥无几。三亚市国际旅游会展公司总助崔娴君说,世姐赛是个国际品牌,面向的是全球市场,与之“联姻”需要昂贵的成本。国内很多企业的市场还未能覆盖到国际,而一些知名企业又已拥有成熟的推广渠道,国内企业与国际品牌之间寻找不到契合点,也给招商带来相当难度。
结果是,热热闹闹的世姐赛结束后,留下了许多遗憾和空白。
打造自有品牌
有人说过,“美是可以无止境外延的。”这一点,新丝路模特机构总裁李小白很赞同。他认为,美丽是一种生产力,各种选美赛事与服饰、化妆品、珠宝、健美、摄影、出版物等行业,都是美丽经济的组成部分。美丽经济已成为当前中国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
“美丽经济是品牌经济中最好、最能体现效应的一个部分,也是注意力经济中最有冲击力、穿透性的一个部分。”三亚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杨其元认为,海南应抓住机遇做大美丽经济,着力开发与旅游相关的航空、餐饮、购物、房地产产业。并有引导性地从生产、经营、服务等诸多环节上包装产品,培育市场,使美丽演化成产业。
通过三年世姐赛,三亚的城市基础建设、功能完善、市民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改进。同时,由于选美赛事的泛滥,人们对美丽经济已渐渐产生审美疲劳。刘平久认为,在城市的现有基础和知名度上,三亚应该从更高层次,以“目的地形象”为目标,大手笔策划和培育适合市场的文化娱乐品牌,使之成为三亚的城市标识。
据悉,目前三亚正与“超级女声”的东家———上海天娱公司合作,策划2005中国三亚跨年演唱会。按照双方设想,中国三亚跨年演唱会一年一度,将办成华语乐坛的年度盛典,成为三亚的一个永久性品牌。围绕这个品牌,三亚将开发一系列相关产品,延伸一条长长的美丽产业链。
从“拿来主义”到呼唤自有品牌,也许是一个城市的美丽诉求使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