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女性 > 正文

组图:礼物泄露你的秘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4日17:41  《心理月刊》

  导语:“给予就是索取”。在现实中,礼物从来都不是免费的馈赠。我们赠送和接受礼物的方式,暴露着我们内心的声音、期待和性格。

礼物是爱的见证,是精神食粮礼物是爱的见证,是精神食粮

  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呢?“首先是爱的表达。”法国心理分析家萨缪埃尔-勒帕斯杰(Samuel Lepastier) 认为,“礼物是爱的见证,是精神食粮,我们可以从母亲哺育自己孩子这一点上找到原型。所以同样,恰当的礼物就是一份能够使接收人内心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礼物。”但在现实中,礼物从来都不是免费的馈赠,“给予就是索取”。当我们送礼是为了得到他人的感谢、欣赏、尊重和祝贺时,我们其实是在期待索取别人的观点和想法。

  上世纪初的人类学家马塞勒-莫斯(Marcel Mauss)则认为,礼物是一种灵魂的写照。在毛利语中,礼物被称之为“曼纳”(mana),也就是说礼物上带有原初所有者的一种灵力——“豪”(le hau),它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莫斯说,“印第安语中礼物一词,就有馈赠和毒药两种含义。”不管是馈赠还是毒药,礼物是馈赠者的自我呈现,礼物的选择和送出方式,都映射出馈赠者的品位和爱好,以及对接收者的关注和了解程度。萨缪埃尔·勒帕斯杰解释道:“这就是为什么,不合口味的礼物同样也能伤害我们的原因。因为这表明馈赠者根本不了解我们。”

礼物变成一种无可比拟的语言礼物变成一种无可比拟的语言

  另外勒帕斯杰还强调说:“圣诞、新年等重大节日送礼的特殊性,就在于送礼是在祈福家庭和睦这样一种特定环境下进行的。有时候,一个群体聚在一起会导致某种紧张气氛加重。这样,礼物就变成一种无可比拟的语言,让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冰释前嫌。”在送出礼物的那一刻,我们感觉自己是宽容大度的,证明自己是充满活力和爱心的。

  其实是自己想要

  ■ 小时候,有些礼物我们特别想要,可却没有得到,比如一辆自行车,一列电动火车,一个洋娃娃,这些东西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少不经事的幼小心灵里,得不到这些礼物就意味着是我们的父母送不起,那一刻,我们对爱的渴望是多么的强烈啊。成年以后,我们送出的礼物有时候总会有着小时候没收到的礼物的影子,送这类礼物的人馈赠的实际上是一种他们曾经渴望但却没有得到的爱。这是在圆儿时的梦吗?

  送不可思议的礼物

  ■ 有些人送礼一掷千金,就像古代的帝王一样,挥霍奢靡,因为他在万人之上。过度慷慨的本质是强烈的占有欲。送礼时的挥霍暗藏一种不由自主统治别人的意愿,因为那些分量过重的礼物隐含着需要对方回报和尽义务的成分。这种挥霍可能是阴险的,也可能是自愿的收买。一个挺伤人的问题:“他在追求什么样的地位?”

  送实用的礼物

  ■ 一把分奶油水果蛋糕的小铲子,一台吸尘器,一把螺丝刀??这些实用的礼物往往是最令人失望的了。不仅仅因为它们太土气,不够诗情画意,主要是因为它们容易引起接受人的误解。 比如送给妻子一份减肥计划,给儿媳妇一个烤炉,说是对她们有所帮助,但好像是在揭人家短或侮辱人家智商呀。煞风景的问题:“那礼物有用吗?”

  送让人讨厌的礼物

  ■ 有些礼物绝不会体现自身的价值,让人难释重负。这些礼物让我们背上责任的重担,却没的选择。比如我们没开口找人家要,人家就送我们一条狗。礼物的背后是给我们的束缚。这就是欲擒故纵呀??让人讨厌的礼物,还包括那些无视我们存在的(比如奶奶给孩子我们不给的东西)或是剥夺我们快乐的东西(我们自己挑选或获得礼物的快乐)。 让人恼火的问题:“我还有自由吗?”

  从来不送或送不好的东西

  ■ 很少送礼物的人表面上看很吝啬,其实往往背后隐藏着很脆弱的自恋情结。他们好像没有被灌输过馈赠可以取悦别人的观念,而是认为慷慨馈赠时就要自我呈现。与其冒让别人失望的风险,还不如少送或不送。谁跟自己的钱包有仇呢?问题:“他隐藏的是怎样的脆弱呀?”

  送代金券的

  ■ 把代金券或一些钱当礼物送非常便捷。但既然你都不在乎送的是什么了,别人拿它干什么也就不用你操心了。这种无形的馈赠里包含了些含蓄的意味(不打算让收礼的人猜透自己的喜好和想象力),同时也有尊重的成分在里面(即便他不知道我们是怎么送的,反正是送出礼物了)。提个私下的问题:“这礼物(这钱)我收着踏实吗?”

  送包装的

  ■ 除了礼物本身,还要注意一下外观。自行设计包装或礼物,会让接受者尊重你的创造力和你为此花费的时间。但无论哪种方式,馈赠者都是在拿自己的个性下注。礼物的原创性代表了他的独特性和被认可的需求。事实上,在馈赠的习俗中,有三个主角 :送礼的,收礼的,以及看客-也就是虚拟的第三方,送礼者往往也要送他些“东西”。你要研究好一个问题:“这礼物究竟是送给谁的?”

  你收到过的最糟糕的礼物是什么?

  这是我们调查中得到的答案。看看大家是怎么回答的。

  莉莉:我丈夫去给我买了件睡衣,44号的,而我穿36号就够了。当着我家人的面,我兴冲冲打开他送的礼物,但我大失所望,也太肥了!难道他根本没有注意过我的身材吗……

  张曼:我婆婆从希腊给我带了本挂历回来,那上面都是仿希腊艺术的图片,但都是些很暴露的画面……她是想让我明白什么?我觉得她给我的礼物带有挑战性,实在不合适。

  朵儿 :圣诞节,丈夫送我一条漂亮的蓝色项链。我高兴极了!接着我小姑子也打开她的礼物。那是一对跟我的项链特配的耳环。我回到自己的房间大哭起来,他也太抠门了!

  S.G.:我一直记得,去年年底我和男朋友吵架了,心里很难受,就去理发店把一头长发剪成了个运动头。第三天,男友主动跟我和好,他准备了一件礼物给我,我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各种颜色的发卡,漂亮极了……

  邓晓霞:我总是希望能和别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我喜欢看的书会同时买上四五套,留着以后送人。一次一个朋友送我一套精装的《梁实秋散文集》,当我看到书背面购买书局的印章时,我非常沮丧,因为这套书是我3年前送给她的。她好像不曾翻过。

  叶儿 :我32岁那年,离婚了。我回到父母家过春节。往年,他们都会送我一些有趣的礼物。那年,我收到的是一个沙漏,妈妈对我说:“我们想让你知道一切都会过去的。”

  送礼:取悦别人?还是满足自己?

  上个世纪初,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勒-莫斯(Marcel Mauss)专程前往新西兰的毛利部落和加拿大的印第安人部落,进行关于“古式社会”馈赠的研究。在莫斯笔下的夸富宴(potlatch)的制度下,接收者要有回馈的义务,所以馈赠礼物者期待有所回报。这样看来,送礼最多的往往是费力不讨好,绝不招人喜欢的。以慷慨的名义,我们的礼物终究是出自爱的呼唤。

  时至今日这位人类学家的理论仍具现实意义。像毛利族的交换制度“库拉圈”,或是印地安人的“夸富宴”一样,我们的送礼也受三个因素的约束:给予、接受(我们不能对重要人物的礼物说不)和回报(有来无往我们的关系就势必要破裂)。

  说说你都送了什么?

  有很多我们可以送的东西,但关键是以什么方式送出。是送到就行,还是送得品位高,或是送得让众人皆知,听听心理学家马瑞思-威兰特(Maryse Vaillant)是怎么分析我们送礼时常见的几种行为。

  (编辑:蒋力 文:静子 资料来源: Laurence Lemoine 译:闫玲 插图:何蔼)

  更多精彩,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分享到: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