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届“超级女声”总冠军安又琪
“万人逃学报名”说法不正确———
去年,湖南卫视推出《超级女声》电视选秀节目,很快在各赛区引起众多女生的追捧。所谓“超级女声”就是:喜爱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限年龄、不论容貌、不问地域,均可免费报名参加,第一阶段的“海选”无任何辅助设备,参加者清唱自选歌曲,评委由唱片公司老板和行内资深人士组成。第二阶段通过电视观众的短信投票,将50名选手逐轮淘汰,最终选出赛区冠军。
今年第二届选秀人气更盛,各地女生趋之若鹜,许多电视台竞相效仿,形成了全国性的“超级女声”狂潮。5月中旬,成都某媒体一篇“超级女声选秀火爆,万人逃学报名”的报道引发一场讨论,赞弹两方针锋相对,至今余波不息。应该说,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都有合理成分。“逃课报名”无疑是不良现象,需要社会认真对待,但直截了当地喊停节目,也有可能是成人世界对青春梦想的横加干涉。况且这一节目能够星火燎原,自有其合理和独到之处。那么,在遭遇了这些风波后,《超级女声》是如何看待这些争鸣的,它今后的发展方向又是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湖南卫视总编室主任李浩。
问:关于“万人逃学报名”事件,你们了解的情况是怎样的?
答: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所谓“万人逃学”的来源,是在成都唱区报名的第一天,5月14日周六,整个报名排队人数大致估算为万人左右,四川当地一纸媒体进行正常采访报道,5月15日的标题原文是《“超级”女声逃学选秀》,但经过四川某网站转载时擅自把标题改为《成都超级女声选秀火爆万人逃学报名》。另外,据我们核实,除了5月14日、15日周末的两天,导演组在周一至周五收到的实质有效的报名表最多的一天也只有1000份。而我们有要求,未成年人必须有监护人陪同并携户口本报名;还有一部分人是在学校和家长允许并推荐的情况下报名的;另外一部分是在课余时间,例如17:00至22:00之间接受报名的。在所谓“逃学报名”的消息出现后,主办方更加重视这个问题,特意将报名全部规定在周末两天进行。
问:不管怎么说,其中有不少女生确实逃学报名,这总是令人遗憾的,这其中的责任该怎样来划分?
答:我觉得有时候人们高估电视节目的影响,《超级女声》从节目功能来讲还是希望传播快乐。社会可能比电视节目复杂一百倍、一千倍,它里面蕴藏的矛盾不是一个节目能够承载的,现在确实存在着把社会上的很多问题归责于像类似超级女声这样的节目上,我们感觉不公平。《超级女声》是一档娱乐节目,某些媒体强加的节目之外的其它责任,已经超出了它的承载力。
问:有评论称“超级女声”刺激更多的女生荒废学业期待一夜成名,一个女生公然宣称,“十年苦学不如做个超女”。据你们了解,其中有多少是真想成名,又有多少是以玩为主?
答:首先澄清一下,《超级女声》的初衷并不是提供成名的路径,极少数人成名只能是这个节目的一个附加值,而且通过节目成名的很少。我们强调的是参与节目的过程,也在跟踪它的变化:95%以上的选手都是抱着各种“玩”的心态来的,只有真正进入到了最后10强晋级赛,那些真正拥有歌唱实力的选手才意识到需要往歌唱这个方面继续走下去。更多的选手还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健康快乐的情绪,达成自己的心愿,如上电视让遥远的父母能看到自己、培养自信心等等。如果仅仅瞄在最后结果上,这是对这个节目很大的误解。
问:有一种说法称,“超女”的文化密码就是“起点平等”,所以受欢迎,但也有人说,“超女”在商业赞助下充满了幕后操作,并无多少公正可言。
答:第一,主办方绝不从报名中盈利,不收报名费。第二,不设奖金,不以金钱来吸引观众。只注重选手在节目中的感受。商业运作考虑得很少,它现在的商业价值是一档正常的电视节目应该得到的关注,它现在的冠名也纯属于一个正常的电视节目运营的规律。
从海选到10强,都是靠我们专业评审的职业操守来掌握,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任何在海选期间反映结果不公平的说法;进入10强赛后,节目开始全程直播,能够影响最后结果的也只有三个途径,可以保证节目的公平。首先是电视直播中,场外观众的短信投票。在各唱区都有公证人员到场监督;第二个途径是评委,我们不排除评委有主观偏好,但此时评委没有任何投票权,没有决定选手去留的权利;第三个途径是31位现场大众评审,他们是通过征集并进行严格身份认证而选出的,与参赛选手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需要强调的是,绝对不存在外界操作,这是个原则问题,可以经得起时间和法律的考验。
我们希望多得到媒体、观众提出的善意的建议,但我们保留对那些构成诽谤、恶意炒作的媒体诉诸法律的权利。
问:从技术上来说,“超级女声”和《美国偶像》、“央视电视歌手大奖赛”有何渊源?
答:《超级女声》最早的策划者受到英国的“流行偶像”节目的启发,觉得可以拿演唱这一部分功能去做节目。和《美国偶像》、央视的大奖赛没有渊源。
相关专题:湖南卫视2005超级女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