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某高校今年公布的一份“企业用人需求情况调查问卷”显示:用人单位给本科毕业生开出的初始工资有62%在2000元左右,3000元左右占35.7%,令人心寒的是,4000元以上居然为0!面对外界有关“大学生不值钱”的论调,应届毕业生难道就不敢喊出高价?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几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发现大学毕业生拿四五千元甚至更高水平的薪金比比皆是。那么,他们都是些什么专业的毕业生?又是如何求得高薪,如何在求职中征服企业的?本期《职场指南》就为你探访大学生高薪族。
新闻背景
从上海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00级127个毕业生最新工资指导价位得知:工作半年内月收入中位数最高的是专业技术岗位,达到2185元;管理岗位月收入中位数为1880元,居于次席;生产技能岗位的月收入中位数为1700元,位居第三。其中,机械自动化专业收入最高,达到2750元;其次新闻传媒类专业,2600元;第三经贸类专业,2550元。
这些数据都是“中位数”,那么大学生薪金水平的“至高点”在哪里?是怎样的一群大学生在拿着高薪?他们又是凭什么在挑战“就业难,高薪难”呢?
实践经验是高薪砝码
——鹿鹿(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系统专业)
意向公司:某知名房地产咨询公司
起薪:4000元
鹿鹿要签的公司还没有最后定板,不过,她现在实习的工资就已经将近四千,这个数字绝对超过不少在职的小白领。
虽然知道如果能够在实习的这家咨询公司呆下来,收入会比现在更高。认识的一个同事工作时间也才一年,已经月薪八千。不过,鹿鹿还是决定换家单位试试。不是她不留恋高薪,只是她不喜欢做现在的统计和分析的枯燥活,想到一家房地产咨询公司,换一个环境,也能多接触些人。
“我还是跟着自己的兴趣走,薪水倒不是最重要的。”鹿鹿说。话虽这样讲,但能轻易放弃高薪,准备去的那家公司,收入当然也不在少数。能够成为“高薪族”,鹿鹿自然有她的实力在。她总结自己能屡屡被“高薪”企业看中的原因是实践经验丰富。
从大一开始,她就已经在中华网做了一年产品营销,暑假回家又在汽车公司实习。而在学校里,她还参与信息协会的活动,并且到台湾进行校际交流……这些经历,让鹿鹿在求职过程中颇为顺利,心理价位从三千的底线慢慢往上爬。“一开始还不知道自己究竟能拿多少,但面试了一些企业后,发现自己还是很受欢迎的,慢慢地对自己的收入定位也就高了。”鹿鹿说。
对她而言,实践经历是她能够“挑三拣四”最重要的法宝。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