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小学老师够格评“高级”职称,他兴奋地打来电话告诉我:全校1个名额,经过初选,有3人够格。
这位老师,早年前获得了“一级”职称后,就在职称生涯中“稳步不前”。在临退休时,赶上了评“高级”职称的最后一次机会。一个职称指标,尽管有许许多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但在人才济济的学校里自有众多竞争者。老师能获得竞争资格,自然不易。难怪他要鼓
足勇气,从遥远的小山村打电话给我这个在县城工作的学生,托我做做相关工作。
老师有求,学生必应。通过多方打听,了解了包括竞争者、评审程序、评审人员等诸多详情后,发现老师除了年龄最大外,并没有其他竞争优势。讲教学能力吧,学生我自是佩服我的老师,但我说了不算,那要学校评职小组认可,竞争对手有一官半职的,要享受“加分”照顾。讲资格吧,老师资格最老,可对手未必会“礼让”。“论资排辈”不管用了,连托关系也行不通,因为现行政策不再留机动名额。哪个该上,哪个该等,会不会留下“后遗症”甚至过激行为,学校领导也要掂量来掂量去,委实比做生意都难。到这个份上,学生无能为力。果不出所料,老师最终未能满足退休前评上“高级”职称的心愿。
评职称有学历、资历(岗位年限或曰任职年限)、计算机、外语等诸多要求。事实上,评职称更要做许多无聊的工作。要把节假日贴进去,要把工资贴进去。要到有权发证的地方一样样地交足培训费,参加普通话培训、三笔字简笔画培训、学历不达标还要进修拿文凭。经过考试和检测,领取名目繁多的“本本”,这些都是评职的“通行证”,没有它万万不可。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