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职场 > 正文
财富故事:李嘉诚与财富之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12:09 《名士》

  李嘉诚一向热衷慈善之事,但这次“冠名风波”却使他如坐针毡。一方坚持撤消冠名,另一方表示决不妥协,原本双赢之事,最终却闹得两败俱伤。事实上,这场由冠名而引发的对峙,完全可以看作是公众对财富态度的反映——它体现的是“利”和“义”二字,仍然是国人两根脆弱而敏感的神经。

  《少林足球》里曾有一句很无厘头的台词:“那些都是虚名,就好像浮云一样。”联
想到周星驰在大陆高校受到的追捧,信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超人李嘉诚似乎就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以李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早前拿出10亿港币捐给香港大学医疗学院,这是亚洲有史以来个人单项捐款的最大手笔,作为回报,港大决定将医学院改名为“李嘉诚医学院”,却没料到这一冠名事件竟引发公众舆论巨大的反弹。近百名反对者在医学院门前静坐,高举“名不改,爱港大”、“维护学术自由、保护百年传统”的横幅。

  在他们眼里看来,这所培养了孙中山的百年名校,其传统应该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校方此举有媚俗拍马之嫌,更有甚者认为这是一场交易,担心医学院可能跟李旗下的长江集团成员“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利益关系。面对这场舆论风暴,没想到一贯低调行事的李第二天便高调反击,“在高压姿态的情况下,任何人更绝不应该为了一己的超然洒脱,而折损港大校务委员会和校长的尊严及大学的国际声誉。”言外之意,绝不放弃!

  “名可名,非常名。”世间可名之“名”,皆是“虚名”。而为了这一虚名,李为何偏要如此执着呢?精明的他难道不知道“沽名钓誉”对身价的折损率吗?答案当然不是。李的“固执”与其说是出于对学校声誉的尊重,不如说是对财富的尊重、对商人的尊重,或者说是对中国人骨子里“轻商思维”的颠覆。如果站在李的角度看待这场风波,不禁会生出许多无奈的疑问:行善数十年,捐款近百亿,却换不到人们起码的尊重,难道仅仅是因为“商人”的身份吗?作为10亿善款的回报,冠名难道也要被当作是一笔超级大买卖吗?

  在中国人的思维里,从来就缺乏对商人的尊重,这个传统延续了几千年,直到今天的商品社会,还没有完全剔除这个基因。在一次名为“奉献的艺术”的演讲中,李对此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不知从哪时开始,‘士农工商’这样的社会等级概念,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内,几千年来,从政治家到学者,在评价‘商’的同时,都异口同声的带着贬意。他们负面的看待商人经济的推动力,在制度上各种有欠公允的法令层出不穷,把司马迁《货殖列传》所说的从商人士‘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资源互通有无、理性客观的风险意识、资本运作技巧、生生不息的创意贡献等等正面的评价,曲解为惟利是图的表征,贬为‘无商不奸’,或是‘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的惟利主义者。”

  而反观反对冠名者的言论,更是充斥着这一“贬商”的论调。香港大学医学院1983年毕业生蔡淑梅发表在《明报》上的评论写道:“在现今以金钱挂帅的社会,只要挂上一个价钱牌的名字,才是真有价值的,”进而又言“李先生机关算尽,投资买名的经验最为丰富,却忽略了‘名’亦有虚实之分,”并质疑“把自己的名字套在别人的头上,如果得不到大众的认同,这顶高帽,你会戴得安稳吗?”

  欢迎投稿讲讲你的职场经历或者理财感悟

  返回新浪伊人风采频道首页 返回职场理财栏目

 [1] [2]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