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2》:从视觉震撼到人性之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6日19:22   深圳特区报

  灾难片之所以常演不衰、魅力常在,除了其题材所特有的看点,如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视听效果、巨大的心理与现实的反差等形式因素之外,另一重要原因便在于这类影片往往包含着丰厚的文化意蕴。文化因素是灾难片得以成功的最内在的因素。任何一类影片单靠感官冲击是不会维持太久的,只有那些真正具有思想的东西才会具有长久的吸引力。

  从苦难意识到娱乐精神

  人类对灾难总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和悲情。说到底,无论人类文明发展到何等先进的地步,总要依托在地球之上。一旦灾难出现,人类文明可能一眨眼的时间里化为废墟,甚至灰飞烟灭。因此,以记录灾难为主题的灾难片从更深的层次上讲是关涉到人类的苦难意识与苦难记忆。它在某种程度上联系着人类久远的历史与对未来前途的深切关注。灾难片是一双饱含忧郁的注视人类未来的眼睛。

  而这种苦难意识的集中反映便是电影。可以说,自灾难片产生以来,关注人与外部力量(自然、命运)的对峙与抗争便一直是灾难电影的核心精神。在无数惊心动魄的画面之外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反思与忧患意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的终极目标也在于引发思考。比如堪称经典的影片《后天》讲述了由严重的温室效应带来全球暖化引发的空前灾难:巨大冰雹袭击日本东京,龙卷风吹袭洛杉矶市,印度罕见地飘雪,海水侵袭曼哈顿,万顿巨轮漂进市区大街,气温骤降造成全城冰封……这一切让人们提早感受到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

  从苦难意识到娱乐精神的转化是偶然,也是必然。电影本身就是现实生活的一种记录方式。1930年代,受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对自然灾害的描绘就成了既接触现实又逃避现实的通道。于是这一时期出现了《金刚》、《庞贝城的末日》、《旧金山》等灾难片。1950年代的美苏冷战,让人们对战争及核武器充满恐惧,于是,外星人入侵成为这一时期灾难片的主要题材。在1970年代初越战结束,人们开始发现生活中种种可能存在的隐患,《航空港》、《海神号遇险记》、《火烧摩天楼》等灾难片相继问世。1990年代,对世纪末的恐慌感和科技的高度发达,使人们感觉可能发生的灾难无处不在。同时,电影的高科技化使画面更逼真,灾难的特质能充分细致地表现出来,这使得灾难片大量涌现,如《龙卷风》、《恐怖地带》、《山崩地裂》、《侏罗纪公园》、《天地大冲撞》、《泰坦尼克号》等。到了新世纪,“环境保护”和“人类未来”渐渐成为灾难片的主题,《生化危机》、《后天》、《日本沉没》、《末日传奇》等影片的特效更为逼真,进一步引发人们在绝境中的考问。

  曾执导过《独立日》、《后天》、《2012》等经典灾难片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灾难电影是一种冲突很强烈的电影,是一种极端的对决,关系到生命的存亡。对我而言,我喜欢描述城市遭受虚拟的劫难,那样会让大家警醒,居安思危。”

  从视觉震撼到人性之美

  视觉效果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部灾难片成功与否。在早期,那些灾难片力作主要依靠的是模型,比如经典影片《金刚》便是利用模型完成拍摄。后来模型的体型更大,更逼真。到了90年代,随着电脑特效的日臻成熟,特别是1996年,《独立日》隆重出场,正式宣告灾难片的时代重新到来。

  而已于近期公映的,耗资近2亿美元的灾难大片《2012》更是集中展现了现代电脑特效对这一类型电影的功劳。片中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镜头,真实地模拟出洛杉矶被地震和滑坡摧毁、肯尼迪号航空母舰撞击白宫、里约热内卢耶稣像倒塌、夏威夷火山爆发、海啸淹没喜马拉雅山脉等灾难场面,它的真实可信更进一步震撼人的心灵。

  《2012》的精彩之处还在于,灾难片将不再单独描绘一种自然灾害,而是囊括所有地球上可能发生的毁灭现象,地震、火山、陨石雨、飓风、冰雹、海啸齐齐上阵。它提供了一个灾难的集合,通过全球具有代表性地标的毁灭来展示世界末日的恐怖力量。这种震撼效果表达出强烈的现代生态观念和深沉的生态忧患意识。

  灾难面前,最容易检阅人性的丑陋和美好。我们不否认,人性深处总有很多自私、胆怯的卑劣面。但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刻,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会展现出来。很多人都如此坚信,因为爱可以战胜一切灾难。在绝顶的灾难面前,《2012》中的总统毅然放弃逃生的机会,与他的民众们患难与共;那位俄罗斯富豪父亲在最后关头,奋力托出了他的儿子,哪怕下面是千丈深渊也无怨无悔;《泰坦尼克号》上全身泡在冰冷海水中的杰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爱把生的希望传递给了露丝;《天崩地裂》里,本可以逃命的男女主人公,却毅然决定逆流而上,走进别人都在努力逃离的受难中心,只是为了去拯救自己的儿女……

  苦难能让人变得脆弱,轻易就被击垮,同时也能让人变得坚强,激发不可估量的勇气,瞬间变得不可战胜。《世界末日》里的那句经典台词让人记忆犹新:“我们人类经历了历史的混沌、错误和过失,经历了所有的苦难,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只有一种东西能纯洁我们的灵魂,激励人们超越自己,那就是勇气!”

  灾难片让人们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尊严,让人们重新弥合破裂的亲情、友情、爱情。同样也让人们珍惜现在,懂得责任。人性之美在摧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从英雄主义到温情细节

  绝大多数灾难片中都富含一种英雄情结。所谓英雄,他们勇敢、果断、智慧、坚定、有责任感。英雄其实不完全取决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时”,而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内心的自我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意志来担当。在危难尚未来临之前,他们或许只是个平凡人,而面对灾难时,他们身上的潜力瞬间迸发,在特定的一个时间里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外国电影,尤其是美国电影里这种英雄主义已经成为特定的标签,从超人、蝙蝠侠再到蜘蛛侠,这些经典的银幕形象深入人心。而灾难片中的英雄与超人们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只是平凡人,没有三头六臂和超能力,他们更像是真实生活中的人,有缺点、有不足,并不是完美的化身,有的甚至落魄失意。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真实、更加人性化。

  平凡人如何走出恐惧,展开自我拯救以及帮助他人,这既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刻画,同时也是自救与他救的教科书。从灾难片中可以学会很多逃生的技巧。镇静加上技巧,虽然无法绝对保证避险,但是通过电影,都能看到它神奇的作用。

  灾难片总也离不了拯救与救赎,它如一根红线贯穿灾难影片的全程,在极力渲染灾祸无情的同时,也于种种小的细节之处表现出温情与感动。与豪迈的英雄相比,小人物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他们的设定却是灾难片必不可少的元素。如果说感动的话,往往那些细微之处的,蕴含在平常之中的却更容易触动人心底最温暖的那根弦。

  就像很多人不会忘记在那艘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一对白头的老夫妻在床上安静相拥,共同面对死亡;还有当船体开始下沉之际,乘客惊慌失措,小乐队奉船长之命来到甲板上,平静地演奏起轻松的音乐……这一切一切小处的温情,点亮了影片,温暖了心灵。

  不管是英雄主义,还是温情细节,流淌在灾难电影中的社会凝聚力和人性之光,足以弥足珍贵。

  剧情简介

  2012年12月21日,地震、洪水、台风、火山喷发,无数灾难同时袭击了我们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世界正在步入毁灭的道路。在这次史无前例的灾难中,四个素不相识的人踏上了探寻墨西哥古代玛雅神庙的征程,因为据玛雅神庙预言记载,玛雅人最后的推算时间就是2012年。对于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来讲,也许是洪水暴发,两极交替,而对于我们来说,那就是世界末日,地球毁灭。本报特约撰稿 尹春芳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爱情吧】 【夫妻吧】 【亲情吧】 【新浪女性吧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