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女性 > 情感爱恋 > 正文

北大教授张颐武:塞林格是“一本书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8日18:50   新浪读书

  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27日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这本发表于1951年的小说,也是塞林格生前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新浪文化读书频道独家电话连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评论家张颐武。

  《麦田里的守望者》其书:对中国青年的影响在上世纪80年代集中爆发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全书以出身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16岁中学生霍尔顿•考尔德的口吻叙述,塑造了美国当代文学中最早的反英雄形象之一。该书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至今仍十分畅销。对此,张颐武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诞生在美国战后上世纪50年代,那时候美国经济刚刚开始高速发展,但人们内心还很保守,物质和精神的反差让年轻一代心理很压抑。主人公霍尔顿面临青春期的压抑和焦虑唤起了许多美国人的内心共鸣,在战后美国文坛确实影响很大。”

  谈到《麦田的守望者》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张颐武说:“这本书在中国翻译出版后,在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人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并不是说我们在80年代才读到这本书。这本书在60年代就我国就有小册子在流传,经历了60、70年代的积累,到80年代有了集中的共鸣和爆发。”

  “这本书的流行其实是因为特定的历史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刚刚开放,社会状况跟美国战后相似,物质和精神的矛盾让年轻人压抑和焦虑,阅读这本书让他们产生共鸣,也让他们从阅读中得到愉悦和解脱。在现在这一代的年轻人中影响就会小一些,现在的“九零后”有多少人知道这本书?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社会状况改变了。”

  当年,还在北大念书的“文学青年”张颐武读到了这本书:“那时候引进的外国文学著作并不多,我读完这本书受到很大震动,觉得书中描述的‘守望者’的姿态非常好。现在外国文学著作也非常丰富了,回过头看,这本书有点青春文学的意思,年轻的时候读感触会更深刻。”

  塞林格其人:一本书主义

  《麦田里的守望者》发表于1951年,是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在《麦田守望者》之后,他还在《老爷》、《纽约人》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九故事》和《弗兰妮与祖伊》等短篇小说,在我国也翻译出版过,不过这些作品的反响都赶不上《麦田里的守望者》。成名后,塞林格过起了隐居遁世的生活,专心研究亚洲禅宗和东方哲学。有人说他“入禅”了,也有人说这是他“江郎才尽”的表现。

  对此,张颐武说:“塞林格晚年的生活方式是他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从作品上,他确实有些‘一本书主义’,我们可以说他是重要作家,但称‘大师’还有点太过。他后期没什么作品,外人也有诸多猜测,不过我认为会有一些文思衰退的缘故。作家写书大部分时候靠‘一股气’,这股气泄了,写出来的东西也没有以前好了。像日本作家村上春书,虽然说他晚年也是过着隐世的生活,但他作品有持续性,不停有好的作品在问世。”

  对于塞林格的去世,张颐武说:“他是美国文学史上标志性的人物,他的去世是美国文坛的损失,我们在表示悲痛的同时,也注意到他是90多岁才离世,这也算是高寿了。”(文/春卷)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