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女性 > 情感爱恋 > 正文

赵格羽给爱情加盐:女人是否真的需要婚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9日17:10   新浪女性

  导语:爱情往往是天下女人的死穴。与其做剩女,像只败犬在远吠,不如从一开始就像经营生活一样经营爱情,像理科生一样去算计。著名情感小说家赵格羽在这本《给爱情加点盐:好爱情是算计出来的》中告诉我们——生为女人,最宝贵的不是容颜和青春,也不是男人的爱和承诺,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经营!

  一定可以嫁出去

  网上有一个漫画帖子很红,叫做“一定可以嫁出去”,可谓是画出了天下剩女的心声。其中说到女人一过了三十,就算是大牌也不得不面临打折的境地。

  “班那德太太整天发愁的就是如何顺顺利利地将五个女儿嫁出去”,这是18世纪末著名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开头,但是奥斯汀自己的妈妈终于没有看到女

  儿出嫁的那天。这样的担心在如今更是普遍,据我周围的还未结婚的朋友,怕父母的催婚已经怕到不敢接电话不敢回家的地步。

  婚姻对于女人,似乎是一辈子都无法逃避的主题。那么,女人是否真的需要婚姻呢?可为何有如此多女人选择单身、独身、同居呢?

  女人通过婚姻得到什么?

  德国科学家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婚姻可以增加男性寿命,减少女性寿命。在对欧洲各国超过10万名居民生活展开跟踪调查后,科学家发现:婚姻使每名男性增寿1.7年,但女性的平均寿命将因婚姻而减少1.4年。研究报告分析说:家务劳动和失业的双重角色时女性在结婚后减寿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个调查有点让人意外,细细想下也有道理。不可否认地说,进入婚姻的女人,必定是更操心了更劳累了。

  在我看来,结婚,只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这只对相爱的人有效。婚姻套不住男人,婚姻也无法给女人安全感。心理专家李子勋说的很对:“中国精英人物大多留过学,生活方式比较西化,对性爱随意,对爱情执著,对婚姻认真。西方的精英男人大多四十左右才考虑婚姻,对婚姻很谨慎。西方的精英男子结婚后对家庭、子女上心,对妻子也忠诚。”而在中国,男人可能因为世俗结婚,但却对婚姻不忠诚。结婚并非万事大吉,搞不好还会离婚,当然离婚也变得很平常。

  那么,婚姻究竟能给女人什么呢?是的,《婚姻法》对妻子有一定的法律保护,尤其是财产分配上的法律保护。当然,很多女人结婚是因为孩子,是想要给孩子一个合法的身份,为了孩子的入学栏上的父亲栏上不是空白。除此,婚姻再也无法给女人更多的东西,那些认为婚姻是自己的天和地的女人,要清醒了。

  女人经济能力越高,婚能力和婚动力越低

  “婚”字很有意思,意思是“女”人一旦头脑发“昏”,就会去结婚。现实是女人的头脑不发昏了。以前是女人结婚是为了找长期饭票,越是偏僻和落后的地区,那里的女人越是早早结婚,通常20左右就嫁人生孩子了。

  如今经济能力独立的女性,为了寻找饭票而结婚的动力没有了。看身边的例子,越是有房有车有存款的女人,越是单身或者晚婚。第一,是因为与之匹配的男人是香饽饽被无数女人抢,概率比较小。第二,她们比那些穷苦的女孩少了一个结婚的动力,穷苦的女孩可能为了一套房子一辆车子一个好的物质条件而嫁人,而这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女人,就少了这么一个结婚的理由了。这让我想起了民国是,宋美龄还是大龄青年呢,她嫁给蒋介石的时候,已经是31岁了!别说是古代,换现在那也是绝对的大龄剩女呢,不过宋美龄肯定是黄金圣女了。所以有此定力!

  所以,女人经济能力越高,婚能力和婚动力越低。以前,赚钱,干重活,生理需求,非得要家里有个男主人才行,如今女人自己都能搞定,或者女人通过钞票都能搞定,或者保持恋人关系都可以,不一定需要结婚。

  恋爱马拉松,婚姻来得很晚

  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新女权运动、种族平等运动和同性恋权益运动兴起,以及性解放运动的蓬勃汹涌,使得很多年轻人在单身时就可以有性伴侣,女性开始进入劳动市场自食其力,结婚的年龄日益推迟,人们的“单身期”增长,但在男女关系上始终比较活跃。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现象,越是大都市,恋爱越是谈得长(可能是固定恋人,可能换了恋人),婚姻来得越晚。大家看看周围朋友的例子,很多不结婚,也许是因为压力大,也许是为了追求事业,也许是因为没有安全感,总之就是迟迟不结婚。

  来看看那些跑恋爱马拉松的名人们:米雪和尹志强谈了28年,1992年,尹志强被验出患上鼻咽癌,米雪一直不离不弃,两人在朋友眼中早已是老夫老妻。此外,刘德华、朱丽倩谈了24年,不过据传已经结婚,汪明荃和罗家英谈了21年后在2009年结婚,刘嘉玲和梁朝伟谈了20年终于结婚,周慧敏和倪震谈了20年终于结婚,任贤齐和Tina谈了20年仍然未婚,陈慧琳和刘建浩谈了16年后终于结婚……

  一个美国心理学家解释非婚现象,“不是不结婚,而是人一生在婚姻中停留的时间要比独自生存的时间少了。现在美国男女结婚都晚,如果以七十岁算,可能有婚姻的时间是25年。我们已经进入以体验为生命主导的存在形式,婚姻是最重要体验之一,而非全部。”我觉得很对,看来,世界真的进入以非婚生活为主体的存在方式了,而中国势必将会走向这样的生活。

  主动单身,宁做败犬不做枯萎犬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兴起了单身热潮,单身生活方式逐渐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同。而长期的物质和文明发展的结果造就了人们新的情感观,即更强调浪漫的情爱追求和情感的满足,强调社会每个成员自身的观点和感觉更加重要,婚姻作为一种天经地义的制度日益受到了挑战,一是婚姻从制度婚姻变成伴侣婚姻;二是个人婚姻更强调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从而导致婚姻的“去制度化”,此种背景下的单身更加自由自在。

  美国现代舞蹈家伊莎贝拉·邓肯就是典型。她公开保持单身,以叛逆的昂扬迎向传统。邓肯热烈的情爱生活以及无拘无束的肢体语言,征服了美国,也征服了对单身不幸的偏见。

  其实,在中国,主动单身的女性群体在壮大。我身边就有这样选择主动单身的女性。她们不是被迫的,而是自愿的,至少是自作自受的,单身生活对于这些人自己来说,不是什么“危”,而是“机”,是更多机会和机遇。因为单身,有更多的选择和更自由的生活,正因为不愿意失去这些,才坚持这种生活方式,拒绝为结婚而结婚……

  虽然这些女人被嘲为“剩女”、“败犬女”,但她们害怕成为“枯萎犬”:结婚后,自己完全没有胜利的感觉,整天奔波于家庭、工作与孩子间,不但几头不讨好,而且自己还失去了活力和美貌,像一朵枯萎的鲜花,这就是“枯萎犬”!

  重要的是你是具备选择的权利

  是的,未来的岁月里,不婚、单亲、离婚、再婚,这样的现象会更加普遍。其实结婚也不是那么重要。有人跟我说,女人不需要婚姻只需要爱。她说的很对,爱才是硬道 理。婚姻只是一个套。你从剩女的套里跳到了婚姻的套子里,或者你从这个男人的套子里跳到另外一个男人的套子里。所以,完全没必要为是否进了这个套子而伤脑筋。但关键是当你想要这个套子的时候,你随时就能有。别到你想要的时候已经得不到了,那就有点凄凉。

  女人是否需要婚姻,其实这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你是具备选择的权利,具备想要婚姻或者不要婚姻的权利,具备选择男人A或者男人B的能力。

  我不是独身主义者,我也不会盲目结婚,我也不是女权主义者,但我倡导女性要活出自己的价值。我寻找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快乐和幸福,一个女人的快乐和幸福。当然快乐和幸福,不仅仅只有爱情和婚姻,但一定离不开爱情和婚姻。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