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母女关系必修课:相爱却又冲突很正常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6日17:41  大河网

  文/燕归来

  母亲是每个女性第一个模仿的对象

  婴幼儿时生病,母亲彻夜守护。上学后,母亲又得为班级活动做点心、参加亲子活动。母亲也是青春期第一个带女儿买内衣的人,准备迎接月经到来,女孩变女人,又得跟女儿无所不谈,从化妆打扮到学业科系,到明星偶像、评比男生、性观念……当女儿第一次出外约会时,母亲还是那个安慰父亲别太紧张的人。

  等到女儿做了母亲,女儿又从母亲那学习如何照顾孩子,甚而母亲还得替女儿照顾下一代,好让她无后顾之忧。现在的亲子教育还在要求新一代母亲,还要教你的女儿“学会爱自己”。母职之沉重,不可言喻。

  一代才女张爱玲的人生道路就与母亲息息相关。在其传世名作、散文集《留言》的多篇文章中,她谈到了自己眼中的母亲。小时候每天早上女佣都要抱她到母亲床上去,跟着母亲背唐诗,下午则跟母亲学认汉字。母亲还很喜欢新小说,她坐在抽水马桶上看老舍的《二马》,一面笑一面读出来,张爱玲则靠在门框上笑。对母亲的美好记忆,使成年后的张爱玲仍对老舍的《二马》情有独钟。母亲早年对她的熏陶,显然有助于她艺术直觉的养成。

  父亲想要她成为一个旧式的大家闺秀,在家里接受全部教育,母亲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像拐卖人口一样”硬把她送进了新式学校,希望她能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并为她取了“张爱玲”这个日后名闻遐迩的名字。作为开风气之先的新女性,母亲深刻影响了张爱玲。为了抗议父亲纳妾,母亲远赴重洋到法国学画,当父亲企图花光她的钱以便把她拴在家里时,她就与父亲协议离婚,放弃了富裕舒适的少奶奶生活,选择了职业妇女这条充满艰辛坎坷的路。

  母亲的这种人格力量和她所展示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极大地吸引着张爱玲,日后她最终背弃父亲,走进了母亲的家庭。像母亲一样,她也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职业妇女。张爱玲一生都对母亲怀着温馨的记忆,她保留着母亲的多帧照片,对母亲引以为豪,在晚年出版的《对照记》中,她深情地回忆了母亲不平凡的一生,说她踏着一双三寸金莲横跨两个时代,母亲是“最勇敢”的。

  母亲在女儿身上塑造理想中的自己

  她们是把女儿带进世界的人,无论几岁你去找她,她似乎永远有答案,对女儿的爱总是无条件。母亲自然而然就在影响女儿。然而,母女关系并不是都那么甜蜜或圆顺的。

  每个女孩出生时,人们常不自觉地期望女儿像妈妈。很多母亲也希望女儿的价值观与自己一致,女儿拥有所有我的优点,至于我的缺点则最好一点也没有。母亲在教育女儿时,不自觉地也在模塑一个理想中的自己,自己当年学不会或失败过的项目,最好女儿不再碰到,最好她比我更成功。

  这些心境在普天下母亲身上可看到。

  女儿通常对母亲也有很高的期望,也常根据母亲对她自己的自尊自重的程度,而构筑起自己对自己自重自惜的意识。心理学家发现,欠缺自信的母亲,女儿通常也不知如何定位自己。

  女儿都有种希望,期待母亲的认同,真正被母亲喜欢和接受。母亲对女儿的称赞,往往比十个同学的称赞更重要。

  相爱却又冲突很正常

  然而当女孩长大,发现社会机制加给女人的痛苦时,母亲往往也成为女儿第一个要反抗的对象。大多数的母亲把亲身经验,加上从她母亲传承而来的价值观,会反复说给女儿听:女人要端庄要小心,世界是设计给男人的,很危险,不公平,但你最好有男人为伴,否则这辈子孤苦伶仃……

  最明显的是青春期,大多数少女常像坐云霄飞车,连自己都不明白为何老有怒气要发作,偏偏课业加重令人郁闷。又极力想证明自己长成大人了,明明仍依赖母亲呵护,却又厌烦她的唠叨、管太多、迂腐胆小(什么都怕危险、怕被骗),冲突几乎天天发生。如果父母的关系紧张,或家庭出现危机时,女儿夹在中间,基于同性别的依附与认同,特别易令她对母亲深感挫折,或者恨母亲懦弱无能,或者气母亲不能干、不会掌握两性关系,担心自己的婚姻也重蹈母亲之覆辙。

  相爱却又彼此冲突,其实是大多数母女的关系。母女在很多地方太像,又互相有期待,容易有冲突,母女之间的情感连结,其实常常牢不可破。静下来时也许有人会想通,不过多数女孩可能还是想不清楚,其实那是妈妈无条件的爱,从小到大她都是这样表达爱的,妈妈没变,是女儿自己变了。有时要等女儿人生阅历多,或也经历婚姻,甚而当妈妈后,和妈妈更有话说,能分享生命经验时,才会有更深层的感悟。

  心理学家容格曾经说,所有的母亲身上都有圣母与巫婆的成分,只是程度与比例的不同。从横切面看,从婴儿到长大,在每个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爱恨情仇,永远在那里对话交战。纵向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想和妈妈走向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会是成年子女在某个关键时刻必然会面对的。

  母亲的固执是可以改变的

  主角:郭丽

  年龄:24岁职业:小学教师郭丽说,因为“找对象”的问题,她和母亲黄静产生了分歧。母亲看中的人,她没有一丝心动。但是母亲开始了长达两个星期的劝说,“逼迫”,不仅如此,还动员了家里其他大人,让他们说服她。许是大人们想的一样吧,他们一拍即合,对郭丽进行了联合轰炸,不给她喘息的机会,弄得她心里烦躁极了,做什么事情都是心不在焉。不过即便如此,郭丽也没有妥协,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为此,母女俩很长一段时间都仿佛在彼此心头压了一块大石头,家里的气氛沉重极了。过了一段时间,郭丽意识到母亲的“逼迫”是为她好,希望她能找到一个既真心对她又听她话的人共度一生,于是主动做修补动作,虽然工作与住都在一起,仍不断写信、发手机短信告诉母亲,不管曾经历过什么,“我对她的爱很多”、“我最在乎她”。

  女儿的贴心甜蜜逐渐改变黄静,“比较会倾听一点”,会接受年轻人的想法,也欣赏年轻同事的优点,发现“给别人空间,就是给自己空间”。

  爱不是言听计从

  主角:靳菲

  年龄:32岁职业: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在读)靳菲从小崇拜母亲李灵,不论外型与资质都像李灵一样优秀的靳菲,也一直被李灵高度期望,久而久之,靳菲变得对母亲言听计从,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想讨好母亲”。对母亲的“深度依赖”让靳菲选择了一个同样爱“指导”她的丈夫。然而,经过一段国外独立的求学生活后,靳菲渴望“成为我自己”,选择了离开婚姻,重创母亲的心,母女关系一度紧绷。幸好靳菲运用所学的心理学专长来处理:“千万不要断掉关系”。因为不敢给家里打电话,她就一直写卡片传递一个讯息,“我还是很爱你们”。李灵虽生气难过失望,但也不断通过信件传达还是爱女儿的。

  靳菲说:“那个时候,两人心头都有一个洞,期望对方来抚平。但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明白,要对方来抚平是强人所难,我应该改变自己,她的话是为我好,我应该先听完,而不要反驳。母亲也从比较激动的状况慢慢缓和下来,觉得她的话有被听到。先肯定她的爱,再来表达我的想法,这样就好很多。父母一直重复讲,是担心我没听到,没有了解他们深处很深的爱。”经过混乱期,现在靳菲觉得,“我们两人都长大很多”,现在她更喜欢自己,她既有妈妈留给她的特质,也发展出自己的部分。

  母女关系常是爱恨交织的,恨要处理,爱要感谢,透过倾听与体谅而修补,互相明白需要对方的支持与鼓励,珍惜彼此间的好关系。如果你是个母亲,可以持续地反省自己;如果是女儿,如何客观地观察她,理解她,而不是只用女儿对母亲的完美要求角度去评判她。

  成年女儿要先了解母亲角色的复杂与困难,再回归到当年母亲一个年轻女子的处境与心情,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就做了母亲,除了面对最冲突的新婚初期,连婚姻都掌握不了,还要照顾新生命……女儿会比较有同理心,不会再怪母亲。

  因为理解母亲而更深刻地面对自己,第一个心得就是,我跟母亲其实像得不得了:我们都很任性、顽皮、好强,而且,我们也都看不清楚自己是谁……

  大多数女儿比自己所能意识到的还爱母亲,只是当时正在情绪里,会一下子看不清楚。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