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们仨》:杨绛深情提旧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6日16:54  千龙网

  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亲笔撰写完成《我们仨》一书,披露了同为学界名流的她和钱锺书及女儿钱瑗仨人的家庭故事,这是否有违他们一向对自己家庭生活状况保持低调的“惯例”?《我们仨》即将于下周在全市各大书店全面售卖,记者昨天电话采访了杨绛先生,她表示,“《我们仨》老早就要写了,一点也不‘高调’。”

  从“低调”到“高调”

  对外界、特别是对媒体保持低调,对于钱、杨二位大家是一贯的做法。杨绛先生告诉记者,但这也造成人们“乱传了乱传”,他们早就觉得应该自己写写了。而他们的女儿钱瑗生前实际上已经多次表示要写写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写写他们在一起的生活。钱瑗生病在床时说,“我整天躺着没事,(对我们家的事)请妈妈让给我写好不好……”钱瑗于1997年初春的一天放下了笔,但是5天之后她走了。现在《我们仨》的书名是钱瑗的笔迹,其主体文字是杨先生的手笔,钱瑗写的部分收在其附录当中。杨绛先生表示,书中内容主要分成三个标题,包括“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和“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六十余年从头说

  在先睹了其中部分章节文字后,记者感到,保持老派知识分子的风格,杨绛先生的文字含蓄节制,但那些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让人在他们仨温暖的亲情中感受到一代名流对家的意义的阐释,备感亲切、亲和。书中文字以娴静不饰张扬的语言,娓娓道出从钱锺书和杨绛1935年赴英国留学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的生命痕迹,有对爱女成长小事的记录,有对“文革”前后的一家人处世态度的描写,有对晚年生活的回头顾盼……

  不为名利变初衷

  杨绛先生此次出版自家生活的回忆录,也表现出格外的仔细,而他们一贯对名利的闲淡态度依然体现完美。曾有媒体试图做《我们仨》的全文连载,被杨绛先生婉言谢绝,以为“碰上有不喜欢的读者那不是耽误人家时间吗”;而在出版之前,由于各家媒体追得太紧,杨绛先生终于同意其中部分章节的内容可以有选择地在部分媒体发表。发表的内容则是杨绛先生亲自节选,并要求不得删改或段取。杨绛先生对大家的期待只淡淡地表示,“如果认为我还有什么价值,那就烦大家看看我的书吧。”

  作者简介

  杨绛,(1911——),钱锺书夫人,原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新养道特约养生馆

留言板 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