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书中故事重点写下了梅朵和月光是如何如何在茫茫草原上一个个寻找那些孤儿的。每一个救助孤儿的故事都感人至深。这么看来,小说描绘了一个有情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完美的故事。
小说描写一个汉地姑娘,因为救助麦麦草原上的孤儿,与西藏发生生死联系。在各种灾难之后,藏区就会增加很多孤儿,他们没有父母约束,没家,更没地方上学。附近的寺庙就想创办一个学校,来收养教育这些孤儿,汉姑娘就成了这里的老师。她懵懂地来到西藏,一去就是5年。5年里有具体的困难,当地没有电,更没法洗澡。但也有另类的快乐。烧茶,挤奶,打酥油,学习藏语,她也学会了骑马,骑马跑遍了草原上的每一个农场。她更学会了唱歌,歌唱起来,嘹亮宽广。
既然被作者定义为小说,那我们就姑且理解为是虚构的,但《酥油》里对藏区的白描,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以及因为宗教,地区文化差异而导致隔阂,会让你以为这是真实的世界。而我要说的是,小说比现实生活描写得更美好。书中,主人公名叫梅朵,男主人公叫月光,他是一个康巴汉子,和她一起办孤儿学校。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书中故事重点写下了梅朵和月光是如何如何在茫茫草原上一个个寻找那些孤儿的。每一个救助孤儿的故事都感人至深。这么看来,小说描绘了一个有情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完美的故事。
山峦无尽人却有情的世界
因为“麦麦草原孤儿学校”,我们得以了解到以前闻所未闻、有趣的人和事:
私生子
“当地很多孤儿竟然是“私生子”。“耿秋画师就有一个私生子叫阿大。他们宁愿相信轮回一段贫困 的生活是宿命,也不愿反抗生活。现在只有安心地供养好菩萨,下辈子神灵才会让她们轮回上幸福。”
老师和学校
“说起我们熟悉的学校以及老师,那里的人异常陌生。“老师?就是把娃娃捉进一个大房子里,然后不准娃娃活动的那个人吗?”小尺呷语气怪异地问,叫我一时语塞。”
“这个大房子模样的地方我们伙伴泽拉也有进去。但他没坐上两个月就跑回来和我们放牛了,嘻嘻。”
上学
孤儿们会觉得上学没意思,还不如在家:“小尺呷!你停下!你要带娃娃们上哪里去!” 小尺呷边跑边愤懑不已,头也不回。“我要回家!”“好!你回家!你是有家可回!那你一个人回去,别带这么多娃娃跟你一路回你家哇!”
米拉战战兢兢,结巴道,“小,小尺呷说,这个学知识太没意思了,地上也不能做,大便也不能拉,还要天天背,背书学字……”
病痛
草原上对生病的理解以及治疗,也与我们不尽相同:“念经的过程极为细致繁琐。要用刚刚收回的青稞,脱新鲜谷子,炒青稞花,磨糌粑粉,再做七七四十九只敬神食子。之后唱经,摇铃、敲鼓、击磬。整整念经三天,最后老阿妈的病才放心地好了。老人这一场病生的,花三十元吃药康复,又花三百元请喇嘛念经,再花半个月时间在佛塔下转经,才算把一个“病”字真正去了。她这病生的,不光是在身体上,也在心理上——月光阿妈生病,那是灵魂也会跟着生病。医好了身子,非得灵魂也医好才算真正去了病根。”
作家笔下的藏区简直是世外桃源,纯净得近乎美好:雪泉从高山上一路滚下来。那里季节漫长而寒冷,海拔高,空气薄,山峦无尽人却有情。简直是在城市生活中的普通男女所共同向往的理想和生活。小说行文到最后,男主人公月光剃度入庙,女主人公梅朵,撕心裂肺,求无所求,面临痛苦的抉择?这一切又是因为什么?
梅朵因为贫血,加上饮食不适应,高原反应等原因,不断地吐血。最后离开了高原回到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也因为好朋友的劝解,最终自己想清楚了,最后决定多挣点钱再回高原上继续教育孤儿的事业。但不幸的是她摔伤了,头部受伤,昏睡在高原下的城市里呆了十个月之久,等她回到高原的时候,已经是两年之后的事了。“青稞成熟的第一季,我在湛清的城市。第二季,我陷入自己的困厄天地。现在终于上来了,却是找不到月光了。”
男主人公月光苦苦联系梅朵,最终没有任何消息。最后又被信任的喇嘛告知“她已经走了。是吐血走的。灵魂也没有升天。迷失在你们最后相约的地方”。于是月光不断为他心中的女人超度,替她念过超度的经,三万八千遍后出家了。“他的长发已经剃度。手执经书。稳步,沉着。”“可我为你超度的经语念过一天又一天……前话无需再叙,现在我已经遁入空门!”“月光,来,你来瞧我带回的钱 ……我们可以修通雪山下那条路了,可以在那个峡谷里盖一栋大大的木屋……”“那还不如盖一座寺庙。”他打断我,声音轻而干脆。
这就是《酥油》制造的阅读张力。不断挑战我们的阅读预期,不断挑战我们的思考极限。看着看着《酥油》的故事,我总有点怀疑,所述是真是假?真真假假,不得而知。但小说的情节却能让你能摒住呼吸,追寻着一路读将下来。
《酥油》具有畅销小说的一切流行特质
《酥油》写的是爱情故事吗?好象是。月光和梅朵不但有超越种族的爱,更有超越宗教的情。
《酥油》是在对藏区进行猎奇性阐述吗?好象也是。《酥油》里写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一妻多夫”,“私生子”等等,它可以满足很多人对西藏的神秘感。
《酥油》写的是大爱之书?好象也是。不说梅朵以及她的朋友们为办孤儿学校而做出的种种天真努力,单是那些性格各异的孤儿,阿嘎、班哲、苏拉、米拉、小尺呷的种种童真而带乡土气息的举止,就会让你心生疼爱。
所以,《酥油》的一切流行特质,可能重新点亮又一轮的“西藏阅读”潮。
有关西藏的流行图书,林林总总,一直有所谓“西藏阅读潮”一说,畅销书多,有小资类的书,旅游类的,猎奇类的,出版的已经相当多。去西藏的人会买来读,不去西藏的人也都在读。
我自己的记忆中,有三本书具有开拓性的“先锋气质”:第一本是一直的《藏地牛皮书》,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可以说,一直开拓了“西藏旅游书”的路向。第二本叫《西藏生死书》,但凡对西藏有所了解的人,对藏传佛教有所涉猎,都会知道这本书和书的作者。第三本书是小说,叫《藏地密码》,花花绿绿,几年来畅销得不得了,好像真成了西藏必备书。
我自己真心喜欢的一本西藏书,并推荐重新出版过,那是《艽野尘梦》。不过有点文艺,真正喜欢的人自然会去读。它不需要,也不可能很火爆。现在这本以西藏为背景的小说《酥油》,会不会成为下一本“西藏阅读”潮流之书,相当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