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分析:孩子≠幸福?“恐孩症”究竟因何而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1日18:17  新浪女性

    导语:目前在我国生育选择权更加自由化、主观意愿化,有没有孩子已经不再是女人是否拥有幸福人生的评判标准之一。多元化的生活和观念使得生育选择权前所未有的自由化,主观意愿化,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杨谨
杨谨

  专家简介:杨谨,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色彩心理学、青少年教育研究专家;催眠治疗师;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院硕士;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会员。

  《2010中国女人幸福感调查》第八期关于“孩子≠幸福?你有恐孩症吗?”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在我国生育选择权更加自由化、主观意愿化,有没有孩子已经不再是女人是否拥有幸福人生的评判标准之一。多元化的生活和观念使得生育选择权前所未有的自由化,主观意愿化,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标志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虽然有47.7%的问卷结果赞同有了孩子人生才算完整,但相对中立的观点“孩子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占36.6%,更直接的表达“幸福与有没有孩子无关”15.7%,后两者相加表明有63.4%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没有孩子不再是女性人生幸福与否的评判标准之一。

  为什么生孩子?是个古老的话题,它是产生于我们潜意识的秘密,满足人类生命的冲动,延续物种,推迟死亡。但在意识层面我们更倾向于把这个理由归结为迫于家庭压力、长辈的愿望和社会角色。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经典语录曾经压制过一代又一代的人对生育选择权的自由思考。理论上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应源于这样的双重愿望:即想要这个孩子也是出于爱情,想和此时的伴侣生出爱的结晶----孩子。

  当期盼的自由时代真的到来时,似乎远没有我们想像中轻松,人们又开始莫名地恐惧。随着生育年龄范围扩大,社会舆论压力的减小,更多地考验是我们能不能承担起自己的选择。要还是不要孩子?怎样的生活才是自己真想要的?这几乎是每对夫妻都在内心盘旋过的问题。

  有人会担心自己是否能胜任父母的角色,还有对经济状况、将来情感等不确定因素的担忧和恐惧,从内心投射出来就成了“恐孩症”。说的是恐惧孩子,实际上是恐惧自己选择的错误,在行为上的表现就是一再推迟做选择的时间。看看身边的朋友,在30岁以前就当了妈妈的女性越来越少。一次同窗好友生孩子,我们前去探望,产房里的孕妇都在32岁以上,这真是有趣又值得思考的现象。

  生活是多元的,选择是多样的,每个人的内心需求和愿望也是独特的。没有孩子,你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事业,投入爱情和个人的爱好;也会拥有更多的事业成就、浪漫、自由和轻松。而有孩子的人也会有这样的情感体验,当孩子第一声“爸爸”“妈妈”时,那种幸福与成就感也会让人为之动容流泪。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新养道特约养生馆

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