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龙应台:“怒目金刚”也是柔情女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4日16:14  新浪女性

  阅读提示: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份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响。祖籍湖南衡东,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

龙应台
龙应台

  龙应台的经历复杂而简单

  复杂,是因为她生于台湾,在美国接受教育,与德国人结婚生子,又到香港继续自己的事业。在多数人眼中,她是一个毫不留情的言者,一个冷峻的批判家,一个咄咄逼人的斗士。

  简单,是因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做什么事情,她始终坚守对故土的热爱、对人性的思考,以及身为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

  1984年11月的一天晚上,刚刚留学回到台湾的龙应台,因为实在不能忍受荧光屏上一位女“立法委员”自私自满的谈话,一口气写下《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投给《中国时报》,自此一发而不可收。一年后,她的杂文集《野火集》出版,笔锋凌厉,无所畏惧,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迅速在台湾刮起一阵“龙卷风”。21天内再版24次,每五个台湾人就拥有一本。她让台湾人认识了自由多元的价值观,也知道了什么时候该打破沉默勇敢地说“不”。

  此后的13年,龙应台随丈夫迁居欧洲。一边安心地在家相夫教子,一边继续写着刀光剑影般锐利逼人的时评文章,或是反抗专制、呼吁人权,或是文化冲突、社会变迁,无一不显示出她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其胆识和气魄,让多少男士汗颜。

  刚柔并济龙应台

  1999年,时任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专程前往德国,邀请龙应台回台北市任文化局局长,主持文化推广建设工作。龙应台冷静地说:先看看我的文章再谈吧。她深知自己的个性,绝不愿仅仅用自己的名声换取一个荣耀的位置。于是她带着“准备身败名裂”的心情回来了,此后的三年里,每天工作16个小时,带着文化局150个同仁,倾力打造台北“国际文化都市”。

  卸任后的龙应台,开始更多地关注儿子的成长,她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种家长里短的脉脉温情。有人说,她是不是怕了?是不是累了?当2009年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出版后,人们欣喜地发现,那个犀利、孤傲、指点江山的龙应台依然还在。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细腻触及到一段敏感的国共历史,一遍遍地质问:战争,有胜利者吗?

  纵观龙应台的作品,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寒气逼人,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柔婉转。她的万丈豪气与万千柔情,都来源于对人性尊严与自由的追求,源自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她的思考引起我们的震撼和共鸣,也必将带给我们持续不断的启迪与感动。

  从怒目金刚变成柔软温情

  作为一个用汉语写作者,无论是她二十多年前针砭时弊的作品《野火集》,还是新近的“亲情书写”《亲爱的安德烈》与《目送》,龙应台都是一个华语世界里受人关注的名字。《野火集》让人看到一个“硬的龙应台”;但与儿子对话的《亲爱的安德烈》与写家庭亲情的《目送》,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柔软的龙应台。有人称,“龙应台,越写越小了。”

  对此,龙应台介绍说,在海外看法刚好相反,以前她是针对社会现实或者政治去写文章,但是那些其实是短暂的、表面的,而真正的实质的、比较接近生命本体的是《目送》这样的写作。从《野火》到《目送》,其实是从小到大,越写越大,而不是越写越小,这两种不同的态度,透露了非常多的文化深层信息,很值得研究。

  “针对社会现实或者政治去写文章,那其实是立即的、短暂的、表面的,而《目送》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比较接近生命本体、关乎巨大问题的写作。这不是从大变小了,而是从小变大了。”“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着所谓的刚和柔的元素。于我,‘横眉冷对千夫指’与‘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完全协调的。往往是为了你怀里喂奶的那个婴儿将来的幸福,你会去‘横眉冷对千夫指’。不要以为一个集体的走向和身处其间的你没有任何关系。”

  要让龙应台对自己做出评价,她却表示:“请不要问我,我觉得作为作者只有一个权利,只负责写,至于你怎么解读那不是我的事,是你的事。”

  做母亲角色做得最好

  从《孩子你慢慢来》,到《亲爱的安德烈》,再到《目送》,亲情这个概念一直贯穿三书之中,同时书里都有对这一代人,对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命运的观望。记者问,人生中哪个角色做得最为出色?是母亲、女儿、妻子,还是作家?龙应台回答说:“孩子小的时候,我做母亲这个角色是做得最好的,我烤蛋糕烤得很好吃。但是孩子长大了之后,没想到会变成这样一个怪物,不知怎么去面对?所以写安德烈是一个受伤笔记。作为妻子很失败,作为女儿很晚熟,等到从父亲那儿学到什么叫老,什么叫死之后,再回头来照顾老母亲,我发现我是一个学习非常慢的女儿。”

  对于人生的体悟,龙应台说,就如同刚刚读《目送》里的《山路》一样,有些事情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至于是不是出色的作家,龙应台说:“这个不是由我来说。”

  对“作家”这一公众熟知的角色,龙应台说,想起巴黎,自己马上想到雨果;想到伦敦,马上想到狄更斯;想到昔日的北京,马上想到“北平时代”的梁实秋。对于备受内地读者推崇的鲁迅,龙应台则是成年到美国留学后,才有机会“补充阅读”的。“当代中国有这样的人吗?我们这个时代又会被后人怎样铭记?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是一个该思考的问题。”

  谈写作:从来怀疑宏大叙事

  在我身上,不存在从一个怒目金刚变成温柔小女人的过程,这是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性格里。以庄严的状态谈严肃议题,如果没有柔软作为核心,是不真实的。

  台下一位忠实读者,他用“软”与“硬”来描述写父母子女亲情和写历史、时评时不同的龙应台,进而提问:“您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书中可以说是‘软硬兼施’,是否会因为柔软的情感而模糊掉历史的真实,造成情绪渲染?”

  龙应台答道,“大家不知道,《野火集》和《孩子你慢慢来》原本就是同时写的。在我身上,不存在从一个怒目金刚变成温柔小女人的过程,这是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性格里。”她还指出,在书中用文学的方式去处理历史题材,是自己所选择的一种风格。“我对所有宏大叙述抱有最深刻的怀疑。我看一个伟人,他是伟大,但同时也需要妈妈给他换尿布长大的,也有脆弱和虚伪。所有伟大严肃的东西,国家集体之类,都有后面柔软的一面。以庄严的状态谈严肃议题,如果没有柔软作为核心,是不真实的。”

  谈经历:裁判球员不能混淆

  作为知识分子,像做裁判;做掌权者的时候,像是球员。知识分子可以是潇洒的,可以去批判;当成为体制内握有实权的执行者,就完全不同了,必须是默默工作的人。

  龙应台曾担任台北文化局局长的经历也颇受人关注,有读者问:“作为公共知识分子,你怎样看待学者为官?独立知识分子的角色和官员的立场矛盾吗?”

  龙应台毫不犹豫地说:“作为知识分子,像做裁判;做掌权者的时候,像是球员。知识分子可以是潇洒的,可以去批判,职责在于以文字影响思想、指出方向;当成为体制内握有实权的执行者,就完全不同了,必须是默默工作的人,而不是指点江山。”

  这两种工作需要两种不同的个性,所以龙应台觉得,一旦知识分子进到机制内做执行者,必须暂时放下知识分子的身份。如果想要用权力达到个人理想的话,必须变成一个忍辱负重,有耐心协调的人。不能靠文章去宣扬自己,必须要以自己工作的成果去任人批判。“这是必须的角色转换。如果想两者得兼,那就容易错乱。”

  谈成长:多读历史点亮心智

  独立自由的思想、完整的人格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今天的年轻人应多读历史,横向纵向比较,开阔视野,点亮心智。

  从书中,龙应台传达出一个观点:个人在集体中应当保持一种警觉和清醒,才能够避免集体滑向失控。于是有台下观众问:“我们的孩子,大都从小接受整齐划一的教育,该如何突破集体的局限?”

  龙应台认为,独立自由的思想、完整的人格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她曾在美国、德国居住,发现即使是欧美对于民主、自由、人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而且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今天的年轻人应多读历史,横向纵向比较,开阔视野,点亮心智。

  谈青年:一定要做一个社会中有思想的螺丝钉

  “我想告诉年轻人的是,你一定要做一个社会中有思想的螺丝钉”

  龙应台对青年说应该多读历史,不仅是上下五千年,还要横向看西方,才能明智。“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从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龙应台说,自己对年轻人最大的期待是“能挑战自己。”她鼓励,年轻人勇于挑战自己心中那些原有的价值观。对于任何异于自己的观点,不要急于审判,要带回家好好想一想。

  写作风格

  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她举出无数台湾社会现象来作为讨论,并以中国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释台湾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表现,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谩骂、或密投书至政府单位,但她仍秉著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的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自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温柔纤细,深情动人:其《孩子你慢慢来》与《目送》均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亲爱的安德烈》是数封写给儿子的坦率的几乎痛楚的信。 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龙应台一反批判犀利的笔调,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反映出其细腻的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新养道特约养生馆

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