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心术》:每个人心里都有大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22:34  南方日报

  阅读提示: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不久前出版了《心术》,这是六六继《双面胶》、《蜗居》之后,再一次在社会热点问题上的文学创作,业界评价很高,《收获》破天荒地给了她纸本版面。而读者却心情复杂,褒贬不一……在《心术》的写作前、中、后,网络上一直争议不断。甚至在六六多年的追随者阵营中,也出现了观点分歧,许多人吵得面红耳赤。

《心术》《心术》

  每个人心里都有大善,可惜被小恶给掩盖了

  记者:其实挺佩服你能保持一部新书一个话题的,作为一个以家庭少妇自居的女作家,不应该像琼瑶那样不厌其烦地写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家庭故事……

  六六:有人给我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非洲人编那个草做的铺垫很美丽,美国人就去下订单。他们编的样品,一个是一美金。但如果做300个一样的话,非洲人就要求一个收10美金,美国人就不理解了,说我给你的量大,价钱应该便宜才对?非洲人说,编一个是快乐,编十个是枯燥,剩下的那几个是罚款。像我这样的作家,基本在上海是买不起房子的,我租房。编剧是我赚钱的基本行当,痛苦也得做。

  有人都奇怪我是不是天天对着报纸写小说,为什么跟社会热点话题能跟那么紧啊。有人估计下一部就得是农民工问题、或者是教育问题了。

  我不是故意要当话题女王。能踩住老百姓生活的痛点,证明我活得特别踏实。

  记者:我们并不奇怪你捕捉医疗问题作为你的新焦点,但我们忍不住非常奇怪,你选择了一个完全为医生群体辩护的立场,因为这个,恐怕没少被人拍砖吧?

  六六:有些媒体有点过于追求眼球了,你发现吗?媒体报出来的几乎都是我们这个医疗体制之内各种各样的黑幕和不光明的现象,让人觉得医院都是人间的修罗场。而对于那些美丽的,善良的、温柔的,人心深处最优秀的品质,媒体的声音太小了。作为一个作家,我有更长的时间深入在里面,去记载、传达一些你们看来不够生猛有力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现在眼里看到的社会,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没有好的政府官员了,都是贪腐的;没有好的企业家了,他们假冒伪劣;没有好的教师了,他们只顾赚钱,没有把教育当成自己的职责;也没有好的医生了,因为医生现在只是拿红包、开刀,没有用心对待每一个病患。

  在我写《心术》这本书以前,我和大家的想法是一样的。

  但是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排除媒体以外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交往的这些人里面,有几个是这样的?特别黑暗的,很少。走在街上,如果看到一个流落街头的孩子,你一定会拐卖吗?我估计都不会,而是会把他送到警察局,这就是人性中善的部分。我现在做的是把我眼睛里看到的真善美告诉你们。

  这个社会许多深刻的东西,被隐藏起来了,媒体扬小善露大恶有的时候是必要的,但我的使命不是这个。

  最近刚报了一个产妇被缝肛门的事件,还有许多医生的责任事故的事情,好多人就拿着这些报道给我看,好像就能当场驳倒我。每逢这样的场合,我总是说,这些也许都是有的,但是你不要忽视一点,医院这个地方是每个人必去的,是我们逃脱不开的。你会因为他们有这些黑幕,你不去吗?生病了还是要找他们,去了以后怎么办,防备他们,怀疑他们,又不得不相信他们,我们每天都在这样的生活纠葛中度过。这样你会快乐吗?

  其实你要看到的是,医院里面治好的病人,去100个走的99个是健康快乐地离开的。医生把你治好你觉得是应该的,我付钱了,我只会挑剔这个药贵了。

  现在我们的医疗索赔诉讼,60%以上是以医院的败诉告终,几乎每个诊室后面都配置了供医生使用的逃生通道。而医生们天天来上班,门口就能看见一堆一堆的医闹。医生真的是高危行业。通过我的蹲点,发现真实生活中,医生对病患之间也是很提防的,每个人坐在他的对面,首先想这个人有点奸相,会不会搞我……

  人和人之间的怨恨和冷漠都是彼此堆积起来的,特别“杯具”。

  最近张国立在四川拍一个片子,刘蓓装成一个孕妇走在一个桥上,她摔倒三十次,每次周围的人都是“哗”的一下散开去,我觉得这个小事件折射出来的社会信任度,太让人觉得惊悚了。

  这个时候,我觉得在短期内,我们国家的医疗体系还没有办法彻底改革的时候,医疗投入还没有办法翻番加大的时候,告诉大家医院这个地方还是挺有温情的,倡导理解和信任,是解开这个死结的最好办法。

  我写《心术》,不仅仅是在医生和患者之间选择一个来辩解,只有当你把心里的障碍放下来的时候,你才会觉得生活很简单,很轻松,否则你会很痛苦,每天在纠葛当中,这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这本书也给我一个心灵的释放的过程,我去的时候是想写黑幕,但是我去了以后,我觉得人要凭良心说话,我在医院呆那么久,我看到的无良的医生没有,我看到的是正常的人,他和我们一样,也要柴米油盐。和我们在工作中怎么样去推诿领导,怎么把责任减到最少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以正常的心态去对待的话,我觉得我们的关系会更好的相处。

  我也是抱着写黑幕的心态走进医院的

  记者:听说您写新书主要是在上海华山医院卧底?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刻意地制造一些东西给你看?

  六六:其实我没有卧底,我是从他们最大的大门走进去的。我很感谢这家医院,他们的院长就敞开大门让我去看,我想去的地方随便去,因为他们最后是什么心态?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所有的黑幕能报的都报过了,最坏的有什么呢?最坏看病也要找我。就是你想跟谁聊就跟谁聊。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正在经历一个很惨淡的现象,头一个礼拜没有人跟我讲话。他们每个人看到我就视而不见。后来患者看到我都很亲了,但是医生,他对我的态度,就像他的职业态度,冷若冰霜,不跟你讲话的。他觉得我没有必要跟你交心,而且他们也以为我去会写黑幕,所以他们就背着我,不让我看。

  当你作为职业人和职业人交往的时候,永远是有障碍的。但是作为人和人之间交往的时候,时间久了以后,我能够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我能够知道他的情感和困惑、无奈,很多时候我愿意感同身受地去体会他们,这样的一种心态,让我颠覆了这个作品的基础。

  我觉得我用原先的预设去写医生,其实是对社会的不负责,对读者的不负责。我觉得如果我仅以猎奇、泄愤的心态走近这一群人,写几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也挺容易,但对现实毫无补救。最后,《心术》成为一部很光明的小说。我不觉得读者看完了以后会觉得愤怒,原因是作为读者看完以后,会理解。我相信如果家里面有生病的患者,看了我的作品,会有同样的感受。

  记者:现在看来,医院和患者其实都是弱势群体。你在捕捉焦点,你捕捉的是一个温情的焦点,但是观众希望是黑幕的焦点,其实真正的焦点是体制,如果没有写那一块,是不是做了一个妥协?

  六六:有些话不能说的太直白。在中国我们看病现在是一种消费,很多时候是自己负担的。我个人认为,它原本应该属于社会福利体系,因为人的生命是最基本的权利,现在变成一种消费体系,就出现了关系的扭曲。我个人认为医患矛盾是体制的问题,不是人和人之间的问题。因为体制中间原本病人和医生之间,会有种医疗保障体系作为隔离带的。因为我们中国现在体系还不完善,患者和医生之间就有直接利益上的冲突。

  我希望用我的笔触,一方面让百姓活得更加的“苦中作乐”一点,能够看到希望,另外一方面我希望能从比较巧妙的角度提醒大家,人没有不好的,人都是好的。我们能够做的是推动体制尽量进步。最好不要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尖锐。我想这更是阶段性的对治方案,而不是简单的妥协。

  “替医生说话”引发网友争议

  “我不希望医生形象被妖魔化”

  每个不同的医疗体制之下,医患之间的故事,都可以写成好几季的热播连续剧。风格不同,情节迥异,但都同样抓人:因为就在这生死一线,人间的利益与真情、温情和冷漠、坚持或背叛……五味杂陈,种种冲突格外清晰尖锐、跌宕起伏。

  在美国有《急诊室的故事:《仁心仁术》、日本有《白色巨塔》、香港也有《妙手仁心》,中国大陆已经拍了《柳叶刀》。

  六六在尝试写中国自己的故事。用她自己的理解。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不久前出版了《心术》,这是六六继《双面胶》、《蜗居》之后,再一次在社会热点问题上的文学创作,业界评价很高,《收获》破天荒地给了她纸本版面。而读者却心情复杂,褒贬不一……在《心术》的写作前、中、后,网络上一直争议不断。甚至在六六多年的追随者阵营中,也出现了观点分歧,许多人吵得面红耳赤。

  网友红眉在六六的《南园种柳》个人网站上直接写了一个悲惨的故事:1996年,我同学的老婆怀孕了,在他出差期间,老婆发烧好几天,等他回来陪着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已经胎死腹中,羊水都绿了。马上找熟人,住到最好的医院的妇科引产,用了最好的抗生素,终于好得差不多了,全家都挺高兴。这时候,病人说她的眼睛有点小问题,现在住院,一起治疗了吧。于是,通过熟人到眼科找了“好”大夫。眼科大夫也没和妇科医生会诊,直接到妇科看了下病人就用了药。都是熟人么,怎么方便怎么来。这个治疗眼病的药是激素类,和原来妇科用的抗生素发生了强烈反应!病人体内细菌又激活了,没有再高级的抗生素来治疗她。最后,血液里都有脓,病人死的时候,据说是脓堵住了动脉血管。病人死了,我同学27岁就成了鳏夫。没有找医院吵闹,没有索赔,中间都是熟人,认命了。

  当然也有人认同六六的立场。有网友就这样写道:我公公第二次心梗,大概在2000年,我到抢救室时,他已经不行了。当时就有两个人跑上来和我说有一种进口药效果很好,是不是要用,这是抢救室的医生过来,我说只要医生表态,他说咋办咱就咋办。这个医生非常好,他让我别着急,说可以先用其他措施,等等再说。那两个人就一直跟着那个医生。后来我才明白,那两个人是医药公司的,那个药要一万六,要是用的话,他们就到公司去取。结果那个医生一直顶着压力,没理他们。公公最终平安无事,这个医生既有仁心又有仁术。我觉得医生的职业特点就是内敛,他们说话不说满,高兴不外溢,悲伤不展露,所以你才会觉得他们冷静,不理解的人以为那就是冷酷,其实他们内心很有人情。

  六六说,无论是支持还是反驳,都丰富了她的写作,爱与理解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正如一部小说不足以解决这个庞大医疗体系里的所有问题,但始终,信任,能让我们更快乐。

  “我不喜欢医生的整体形象被描画得如同妖魔鬼怪。”

  六六说,以往她趴在网上写小说,写一段帖一段,总是有不少人会随时跟进地给她提供故事,而这一次,虽然依旧有不少人跟帖写自己,但大多数人都仅能提供反面的素材,大多数人会说:我的亲戚谁谁谁最近又被医院坑了。换个人说:我的母亲住院,有什么什么药被护士给吞没了,连眼药水都不放过的。

  但正因为这样,让她觉得《心术》被赋予了更多的必要和意义。

  “这世界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是最重要的,FAITH(信)、HOPE(望)、LOVE(爱)。我能看到的对这三个字最好的诠释,就是医院。”

  “我把这句话写在了《心术》的扉页。”六六说这话的时候,显得掏心掏肺。

  而这一部《心术》出来之后,所有人都奇怪她是不是天天对着报纸写小说,为什么跟社会热点话题能跟那么紧啊。估计下一部就得是农民工问题、或者是教育问题了。

  “我不是故意要当话题女王。能踩住老百姓生活的痛点,证明我活得特别踏实。”六六说。

  《心术》内容简介

  小说以上海某知名医院的脑外科医生郑艾平的第一人称视角切入,“我”是一个想实现医生理想和抱负的人,但是工作又让这一愿望遇到层层阻碍。“这是我当主治的第四年,还没有机会看门诊,依旧在手术室和急诊间里混迹,甘当无名英雄。”“我”和同事大师兄刘曦、二师兄霍思邈三位年轻医生,性格各异,都想做个好医生。但在这个社会舆论中,病人的不信任、医闹的胡搅蛮缠、医疗纠纷的败诉,现实一次次地打击着这群医生。在这种压力巨大的气氛中,年轻的医生为他们的理想挣扎着:“我”的女朋友护士小蕾因为患者闹事而被打伤了,小蕾愤然辞职,同时也与不能保护自己的“我”分手;大师兄刘曦是个很讨患者喜欢的副教授,但自己孩子却因为肾衰竭每天在死亡边线徘徊。

  二师兄霍思邈是名医之后,爱慕漂亮演员小芹,对病人却有自己的一套同情心。他好心救治的重症病患赖月金成功从手术台推下,却最终未度过危险期。

  小说聚焦在一群年轻医生身上,他们努力成为好医生,而又不得不面临社会现实的考验。

  六六的下一部:薄刀切豆腐,一部中年危机的小说

  六六最喜欢的作品,是以自己的中年危机为素材的长篇小说,挺早就写成了,但出版社出于对她的爱护,觉得有可能读者会把女主角和六六混淆起来,而六六正在写作的上升期,所以没有出版。

  这部书探讨为什么在中年的时候,对婚姻的坚守这么难。写婚姻关系下的对性的理解。尺度很宽。

  为什么写中年?那是特别大的转折点。中年是人生的巅峰状态,收入也好、地位也好,都到巅峰了,面临的是到了巅峰之后平安着陆的危机感。

  六六来到上海的时候,爱情持续十八年了,婚姻有十年了。每天在困顿,觉得自己行将就木,爱人就像床帮子的一部分,不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没有老,可是生活状态让你感觉自己已经老了。写这本书释放了六六心灵上的许多压抑。但她也叹服自己的预感力,她的婚姻就正如书里所想象的那样,出现了种种问题,书里所写的情节,一样样接替发生。但就因为已经预料到了,六六知道了自己应该什么时候去刹车。

  她说,这个小说特别具有真实感,中年人对自身、家庭、生活的认知都在里面了。

  读过这个小说的中年男读者都异常喜欢,说看这书有种“薄刀切豆腐”的感觉。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新养道特约养生馆

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