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有人说“看到陌生人受伤 最好打110”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9日16:32  《心理月刊》

  善意不仅没有回报,甚至还有凶险?

  我们多数人喜欢把自己拒绝表现善意归结为社会原因,翻开每天的社会新闻,总会有诸如送路边摔倒的陌生人进医院反被敲诈的故事。

  甚至一位从小就接受佛家教育的温柔的女性朋友,也会告诫我,如果要行善,做义工,一定要去她们经常去的孤儿院,在街上看到陌生人受伤,最好打110。

  “因为你很可能遭遇骗局。”理由是,现在是佛家的末法时代,人心险恶。

  细想,她和我们正遭遇着同样的尴尬和难堪,我们害怕自己的善意碰壁,害怕自己的善意被误解,从深处讲,也害怕自己善意没有回报,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怕,不自信,不安稳,没有完整的自我呈现——越在都市,这种害怕越明显。

  身处都市,周围都是陌生人,这种陌生人的环境,使我们害怕自己受伤,最简单的方式,莫如把自己裹起来,既不作恶,也不行善。

  韩少功在他的乡村生活笔记《山南水北》里写道:在乡村,彼此的帮助是非常普遍的,其实理由很简单,你在今天帮助了邻居,你的邻居可能在明天帮助你。

  在乡村,你要是赞美邻居家菜地里的蔬菜长得好,很可能她就会直接喊你进来摘,是因为改日她也可以坦然在你园地里摘菜。空间的狭窄,造成了我们的善良并不落空。

  城市里却截然不同,善意不仅没有回报,甚至还有凶险,那么,我们的害怕是不是理由就很充足呢?

  其实,能否把自己的善意真正展示出来,依靠的不是环境,而是自我。自我的强大与否,是每个个体能否自然而然对他人表达善意的依据。

  追索那些行善者的本源,多数行善者都是在某一方面强大的人——不是说他有挣钱的能力,而是说,他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帮助人。

  更大的善意,是敢于面对自己的失落

  一个海边的老妇人,自己居住的附近地区海岸上常常有人自杀,她本着自己最简单的善意,多年的使命就是劝人珍惜生命。

  有记者去采访她,发现她平常的很,可是她相信生命的伟大,更相信自己有改变人的价值观的能力,就是因为这种自我的强大,不少已经放弃了生命希望的人,被她感动,回到了日常生活中。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只要在日常生活随时随地带有善意就好,可是,善意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说每天早上带着好心情出门,给陌生人指个路,见到电梯里常见而从不打招呼的人笑一下,到办公室里给自己的竞争对手一点帮助,然后晚上回家就很快乐那么单纯。

  更大的善意,是敢于面对自己的失落,抛弃自我安慰系统。每个中国人都熟悉“善有善报”的老话,我们的因果报应系统总是在作怪,不否认,这是很多人行善的原始原因,可是,很可能,我们的善意换来的只是冷眼,是某种难堪,甚至是仇视,可是,心比外界的利害判断要强大得多。

  无论对方是好是坏,都和我无关:我在微笑,是因为我能够微笑;我在帮助人,也是因为我有帮助人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善意肯定是一个人的个体行为,参加各种公益组织,参加有组织的捐款,说明我们表达善意的是有限的。

  一个独立的个体,能抛弃既定的路线,对各种陌生人,在各种陌生环境表达善意,克服心中恶的善意,超越日常喜好。也正因为此,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才更显得珍贵。

  善不总是换来善,善甚至是空无回报的,可这并不代表着善的失败,善意必须超越,超越环境,超越他人眼光的约束,甚至超越善本身。

  人与人之间的善意究竟是天生还是后天规范?这就像讨论人之初“性善”还是“性恶”一样不会有答案,不过,也许真有善的基因藏在我们的思维系统中,帮助,给予和宽厚,永远会使晚上坐在沙发上休息的我们不由自主地轻松起来——我们不用去反思自己一天做了什么,没做什么,那样太有痕迹感。

  河北农民安金磊,在自己家的土地上不施化肥,种植的粮食也不甚照管,给鸟吃或者虫祸害,在他看来,都是应该的,在某种程度上,他是在对自然施展善意,对自己周围的世界在施展善意,越是无心的善意,越是美好。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新养道特约养生馆

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